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中学生体育教学探讨
2017-06-19刘丙芝
刘丙芝
摘 要:体育课程是基础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学习体育,不仅能够丰富校园生活,还能够增强体质,培养体育竞技精神。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中学体育教学。本文在此基础上,主要对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体育教学要求和方法进行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中学生;体育教学
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加强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课堂内容,转变教学观念,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体育教学的要求
1.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体育学科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对学生的文化课学习起到调节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于机械化,课堂内容缺乏创意和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新课程标准下,中学体育教学要求课堂教育与学生需求相统一,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创设符合学生意愿和兴趣的教学活动。
2.以发展的观念看待学生的学习
中学体育教学由于不属于重点的考试类科目,因而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程度不高。调查发现,中学体育课程设置大多流于形式,体育课基本上成为学生的自由活动课,没有实质性的教学内容,甚至在一些地方学校,体育课会被其他课程所代替。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生不仅要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同时要有积极正确的课外兴趣和强壮健康的体魄,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体育教育,重视学生体育技能和体育精神的培养。
3.发掘课程内涵,注重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应该多样化。学校课程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不同学科知识的学习,拓宽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情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校、教师和家长受应试教育影响,片面地将学校课程划分为“主科”和“副科”,影响学生的系统性学习和全面发展。中学体育课程的设置有其必要性,教师与学生需要正确看待体育教学的要求和目标,注重文化知识学习和体育锻炼。
二、新课程标准下中学生体育教学的方法
1.增加学生的体能训练
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中国中学生的综合体能成下降趋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次数和频度越来越小,且中学生肥胖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大多是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后让学生自己进行锻炼,学生的体育学习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针对这一情况,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训练,如短跑、长跑、引体向上等,重点培养学生的运动爆发力、肺活量、肌肉耐力等。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多项体育锻炼,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体能上的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2.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
新课标要求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多种不同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愿,安排不同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如篮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等。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体质素质和活动技巧要求不同,学生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也不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进行实际指导。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设置不同的活动内容,能够更好地发掘学生的体育特长,培养学生的体育专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可以根据活动类型的不同,增强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符合学习成长要求。
3.趣味性游戏环节的设计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进行单一的体育锻炼消耗的体能过大,长此以往,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法,以趣味性的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体育教学中,学校可以购置不同的体育器材,如哑铃、拉力器、旋梯、跳箱、滚轮等。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器材设计具有游戏性质的体育活动,如以小组竞赛形式让学生完成不同的体育目标,以接力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效用,其他像跳山羊等游戏活动也可以在改进创新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
新课标理念下,中学体育教学要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需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强体育锻炼。总之,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冯进炜.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中学生体育学习方式探究[J].新西部(理論版),2012(9):36-37.
[2]徐松松,肖红香.新课程标准实施下中学生体育学习方式与效果的调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9):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