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绿色高校图书馆
2017-06-19任剪梅
任剪梅
摘 要:高校图书馆建设深刻影响着高校的发展进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开展绿色多元化的高校图书馆建设,有助于打破传统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局限性,完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高校图书馆功能。绿色高校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本质上改变传统的文明发展观念,通过探讨建筑设施、人文精神、管理服务等生态文明建设途径,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与综合实力,推动高校图书馆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绿色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239-02
绿色图书馆源自于图书馆传统模式的革新思路与建设前沿,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生态文明的研究方向。高校图书馆的人群、资源、信息传播等构成要素,本质上呈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共存互动关系。打造绿色和谐的高校图书馆,以生态文明的观念为引导,以传递绿色价值信息为动力,以绿色优质服务为目标,推动人文精神与绿色理念高度融合,实现绿色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1 建设绿色建筑设施
1.1 打造绿色环保建筑
作为高校教育核心组成的图书馆,是师生进行学习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确保高校实现综合持续发展的战略阵地。从整体到局部的打造高校图书馆建筑的过程中,始终把握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结合每个地域的不同情况,遵循持续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的生态文明取向。打造高校绿色图书馆,首先需要作为基本承载的绿色建筑,为全体馆员和来访者提供绿色环保的整体构造。绿色高校图书馆的建筑位置与建筑构造,应充分经过日照、采光、通风等因素的考虑,结合校内人员来往图书馆的最优路径,选择恰当的校内地理位置。同时注重馆外的环境绿化,于图书馆与其他建筑间适当布局,形成植物密度合宜的生态区间,保证图书馆外部生态的自然流通,与学校整体的自然环境融洽共通;为树木等绿色植被做出标示牌,起到爱护植被和生态知识示范作用。使用无污染的生态环保建筑材料,在建筑过程中可起到节省能耗、降低生态负荷、提升图书馆建筑质量的作用,维护了人们的生命健康,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塑造绿色环保的建筑环境,在建筑上采用空间生态布局,发挥图书馆生态化建设的绿色生态效应,实现建筑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结合,累积了有形与无形的生态财富,也为未来高校图书馆的修缮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1.2 完善绿色环保设施
馆内为员工配置的各类办公用具,以及为师生提供阅读的照明、书架、桌椅和各类智能阅读工具等馆内设施,也应充分考虑到节能设施的配备与更替。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可考虑运用太阳能、风能与水力等可再生资源条件利用发电设备为图书馆提供常规的电力供应,降低中央空调的电力供应压力。配备使用寿命长和低耗稳定工作的LED灯具、显示屏等工具,最大限度的保障了高效的电力系统功用,通过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控改造,使图书馆内部形成自然温度调节能力极佳的生态环境形态。同时图书馆的生态建设也必须“保障所有馆藏的纸质资源和硬件设施等其他物品实现无菌化状态[1]”。与建筑本身所用材料相对应,馆内的装修、书籍等材料,也应使用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材料,保证馆内人员面对无毒害、防火保温的安全的室内环境。多元化进行设施的合理完善规划摆设,使用静音运书车减少室内噪声,将室内喜阴喜阳等植物错落的分布,服务台、寄存点、休息处等功能区合理的布局,书架、桌椅有致的摆放,设立垃圾的分类投放点,树立醒目生态功能指示标识。生态化设计与布局馆内设施,利于馆内各类资源的长期保存与维护,设施之间的优缺点得以互补,为馆员提供良好的办公条件,有效节省空间方便人员通行,为人们提供舒心的生态阅读环境,保持能量的流动和循环得以平衡运转,实现人与自然环境无形的和谐状态与有形的空间互动。
2 塑造绿色人文精神
2.1 提升绿色文化素养
生态文化与生态道德建设是实现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提高的重要路径,通过图书馆资源的理论知识教化和迈向实践投入,以生态道德建设实现生态观念的转变,培育生态化图书馆发展的认同感与责任感,在生态道德观念上打破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无形隔阂。构建高校的生态德育体系,充分尊重师生的独立人格和价值观念,提升整个学校人员对生态环境的道德责任感,为图书馆直至整個学校的绿色和谐建设做出个人与集体的智慧贡献。培养师生的整体绿色人文素质,应当融合丰富的生态文明人文精神内涵。有关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生态文明塑造离不开人们自发的生态修养,良好的生态责任感需要人们转变在高校图书馆发展建设中缺乏深刻了解、受客观条件束缚的狭隘生态观念。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精神与生态关怀恰恰需要建立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也是人们应不断努力通过图书馆建设扩展生态文化视野的生态文明方向。生态道德观念的精神境界的提升是有效应对高校图书馆生态建设存在问题的重要前提,发挥高校图书馆的生态德育功能,促进人文精神与生态精神不可分割的融合,可以推动人们内在的生态人文思考并约束外在的行为实践方式。
2.2 培养可持续发展观
传统图书馆的建设力度更着重于短期的建设目标,存在着长期目标的动力缺失,使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呈现出不连贯整合的功能缺陷。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2]”,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观要求以超前、创新的观念追求全面持续的多方向发展。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观对于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关乎师生的工作、学习与健康,关系到生态文明型人才与社会整体发展的共同命运,全校师生应不断加深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理解。可持续发展观有益于员工与其他师生对图书馆生态功能的合理发挥运用,正视图书馆生态建设的宏观长远意义,规避对绿色图书馆认知与改造的误区。充分培养全校师生的可持续发展观,集思广益地发挥众人对高校图书馆的生态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使生态文明的图书馆建设不仅满足目前的建设需求,又能着眼于图书馆乃至全校师生的长远综合发展。高校图书馆应大力营造绿色环保氛围,通过举办生态公益活动和引导师生积极参与知识竞赛,提升全校人员的认同感与使命感,使可持续发展观由被动接受的过程变成积极有效地普及推广,实现广大师生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内化。
3 提供绿色管理服务
3.1 改进原有管理方式
改进高校绿色图书馆管理方式,在生态文明的图书馆建设中始终引領并推广日常图书馆行为中的“应当”,警示并惩戒行为中的“不应当”,有效把控图书馆的安全卫生工作,规范合理的利用图书馆生态资源。健全高校图书馆的成本运作模式,明晰图书馆各项开支消耗,确保成本合理分配的同时有利于绿色生态的图书馆建设,通过比对成本与效益的数据,分析各项目执行报告,做出符合生态建设条理依据的决策,保证高校图书馆生态和谐的经济管理决策有序进行。在生态管理过程中,结合低碳绿色的资源管理方式,努力消除师生在使用图书馆资源过程中可能对图书馆生态造成的危害,从根源上隔绝破坏图书馆资源的行为发生的可能。对图书馆内部的人员管理应加强图书馆专业和生态文明知识并进的组织学习与团队建设,明确共同的高校图书馆奋斗目标。增加与学校师生的沟通途径,更多的汲取关于图书馆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良好意见,以提高各个功能区的协作互补,提高图书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利用并节约时间,促进流通共享的人性化与生态化相结合的改变,最终保障图书馆与学校各部门、图书馆员与师生间、图书馆内部各工作人员间形成和谐的组织交流构架。
3.2 加强服务绿色创新
图书馆的绿色服务应当是“人与自然环境和谐、节能环保、有益于读者身心健康的服务[3]”,也是进行高校绿色图书馆创新服务建设的基本要求。加快高校图书馆绿色现代化的服务发展,需吸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鼓励专业人才在图书馆生态文明方向的研究,提升图书馆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研创新能力。及时了解师生对所需知识信息资源的需求,从实体馆藏资源到数据资源都及时实现更新补充,解决读者在异地获取资源信息困难等现象,极大提高高校师生对信息资源服务的获取方式。改进原有的服务形式,调整各项服务流程,举办图书漂流、读书月等多种生态文明活动,有效进行生态文明的知识互动普及并整合读者之间的图书资源。整合读者的广泛意见,提供更优质更具个性化的多层次服务,增设无线局域网和平板、手机等多终端智能图书馆服务,配备读书休闲一体化的功能厅,举办绿色图书馆知识普及的讲座,定期进行生态环保的电影、纪录片的放映。开拓绿色资源知识服务功能,不仅满足读者传统意义上的有形知识资源的需求,也应无形为读者提供充满生态化的阅读条件。相对于在馆内放置的绿色盆景等“硬绿化”服务举措,将电子阅览室、借阅室、办公室等各电脑中配备有利于去除蓝光、维护视力的护眼软件,“软绿化”的推广有助于缓解、消除工作和学习中的疲乏感与用眼危害。
4 结语
生态文明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呼唤,高等院校的文明进步需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共进。建设高校的绿色图书馆是高等院校改善办校条件与生态环境的本质要求,也是建设生态文明转变图书馆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必然前提。善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技术,保证合理的设施规划,充分关怀生态德育的人文诉求,培养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升既有的管理模式,发掘服务的创新途径,通过生态文明建设面对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中的机遇与问题,全面实现高校图书馆绿色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璐.高校图书馆绿色生态建设探究[J].中国市场,2016(37):245.
[2] 刘铮.生态文明意识培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18.
[3] 徐小红.论高校图书馆的绿色服务[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