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分析及强化策略
2017-06-19叶丹
叶丹
[摘要]当下财政工作的发展和革新,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内部控制规范依据相继出台实施,为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控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文章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展开分析,阐释引发此类问题的原因,并由此分析解决此类问题的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控机制;行政事业单位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8215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机制逐渐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内控规范》及《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利用不相容岗位分离、授权审批、财产保护、会计控制等手段,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
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21内控意识不强,尤其领导层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
在日常工作中,有的行政事業单位由于机构及编制有限,未设置财务、审计部门,未对财务会计岗位进行内部的检查和监督,缺少了对单位内控主管或牵头部门的日常监管。管理层领导也会为了“方便”,忽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的必需和重要性,在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责任及落实不到位,未将内控制度建设作为内控基础性工作扎实推进。内部管理的缺失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导致单位财务和经济事项不能如实反映业务真实情况,进而会造成人员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党风廉政风险加大及单位和国家的经济损失。
22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机制建设起步晚,待完善
根据《内控规范》的要求,单位应当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不规范,不完善的情况:如流于形式,实用性不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体系建设时只是先找几个版本简单增改删减,适用性及可操作性差;设计不科学,影响服务效能。在内控设计及实施时,只考虑程序环节和遵守规章制度,忽略内控与服务效能的平衡问题,当管理资源配置不平衡、制度流程设计不科学、人员服务责任意识不强时,往往会出现业务办理手续烦琐、项目执行缓慢等现象,进而削弱政府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绩效。
2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职能、权限和考核设置不够完善
为了内部控制需要,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会成立内控领导小组,但实际上,均由了财务部门处理,这大大降低或弱化内控领导小组的功能和权限,许多需要协调的工作会因为财务部门职责权限而无法深入和继续,如在一些不相容岗位设置中会出现人事部门回复无编制而无法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查部门一般都是财务部门处于同一级别或就设置在财务部门,缺乏具有权威性的监督权力,监督的独立性和效果大打折扣;内部控制的考核可能流于形式,对于单位负责人考核缺少量化的指标,可能就看看一些小组文件、工作方案、内控报告,对内控小组的考核也可能粗略地带过不会延伸到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人,而且也不会像绩效考核一样与个人职务晋升、待遇挂钩。
3引发此类问题的原因
31相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够高,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行政事业单位目前一般通过考试招录人员,虽然学历素质较好,但也普遍存在人员业务能力不高、实践经验不足、专业化水平跟不上等问题;在合同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由于操作人员的专业不对口而影响内控效果;还有单位的一些重要事项在可行性分析、立项等前期阶段,财务人员往往被忽略,通常是在最后环节例行参加,对经济事项的监督成了事后的表态,未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控制。
32单位内部监督管理体制不健全
2014年1月1日《内控规范》》就开始实施,但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仍不健全,对于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设置不明确,对经济活动风险分析不充分,风险点未全覆盖,风险应对策略不全面,因而内控管理需要制定和完善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的制修订不及时,以及相应的督促执行不到位。反过来内控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应的依据,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就会出现不到位情况。
33评价与监督的外部力度不够
内部控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但终归还是自己管理自己,很可能就会因为各方面因素无法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以往外部的审计和检查也多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益进行检查审计,以发现处理违规违纪事项,做出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会涉及强化管理、制定制度、加强审批等,但对内部控制整体要求、内控体系建设可能就不会明确涉及。
4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策略
41统一认识,领导负责,全员参与,完善组织架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时代和人民的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是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新形势需要,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自身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的需要,简单说,就是要“做”。单位领导人可要时刻提醒自己,《内控规范》第六条可是点了名的要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室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的,简单说,就是找“你”。
内部控制全面性原则要求,就是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全过程控制,全面性原则也要求单位的所有相关工作人员都要参与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而且全员参与也是必要和必需的,需要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和岗位加强沟通、相互协调,形成联动。
重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等岗位及人员配置。内部控制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注定了财务人员在内控工作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所以“有位才有为”,必须在职能设置、岗位设置、人员编制方面予以保障,以达到有“位”,这是做好内部控制的基础性要求之一,也是内部控制能否发挥监督控制作用,日常经济工作中内控制度执行的关键。
42规范流程,风险可控,完善制度,优化提升内部管理
明确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目标首先就要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这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党纪政纪、财经纪律要求,还要紧密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纠正“四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严格执行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规定、差旅会议接待出国培训等费用管理的相关要求的贯彻和执行。
风险可控。我们可以借助风险评估,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大家对以前的“自留地”和“乱石堆”等不让管、无人管的经济活动开展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也可以引进外部力量、对照上级标准、对照检查审计结果,多方位、全角度的找出风险点。对风险点要求逐个分析,各部门认领并提交整改落实措施。
规范流程。再来个流程再造,把整个过程中的不好的东西统统拿出来,对各部门提交的整改落实措施进行审核,在具体操作上,要打破壁垒,明确部门和责任人,并形成管理闭环,最终达到解决问题、控制风险的目的,当然,还要兼顾方便服务效能的要求。
完善制度。以财务管理制度为基础,逐步向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合同管理、项目建设等制度延伸,实现各制度的相互配套完善,构成制度体系化。重视制度的执行和考核,把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
43深入宣传,强化督导,内外结合,助推内控建设
广泛宣传制约内部权力运行、强化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导单位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提高风险防范和抵制权力滥用意识,确保权力规范有序运行。同时,要加强教育培训,使单位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形成共识,为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加强和完善监督和考核体系。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体系分为内部监督体系和外部监督体系,单位内部的审计系统和各管理层的监督是内部监督体系。外部审计系统,如审计局,纪委等是外部监督系统。加强内部、外部审计体系的建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规范制度来执行,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格公正严明。只有严格有效的监督处罚机制才能为不法行为敲响警钟,才能制约和督促不法行为的改进。建立健全监督和考核体系,对各岗位工作人员实行业绩考核制度,把控各岗位人员依法执政、合理执政,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利益。
2017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就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情况进行报告。通过内控报告的编报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掌握单位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单位内部治理水平,规范权力运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当重视内部控制报告的使用,控制风险点,完善制度、解决问题,提升执行力,提高服务效能,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5结论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推行单位内控管理机制,加强单位内部自查和管控,有利于促进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合法合规开展,有利于督促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政务信息的公开,合理的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对于保护人民利益,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巩固执政基础,促进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做好各项活动的监督和约束,才能更好地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更好地实现提高社会效益的目标,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袁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强化策略[J].财会学习,2017(5):251-252
[2]李媛媛行政事業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薄弱环节及应对措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9):135-136
[3]江宝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强化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8):40-41
[4]李中会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不足与解决建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2):34-35
[5]温月梅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不足与解决建议[J].中国外资,2013(5):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