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多媒体,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17-06-19张顺胜

新校园·中旬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颁奖词名言诸葛亮

张顺胜

多媒体与课程教学深层次整合是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育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是语文教学的演示工具、信息搜索工具、交流工具、评价工具等,对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逐渐变革“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努力构造崭新的教学模式。这个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能够照顾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积极探索多媒体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路径,无论是在教师“教”的方面还是在学生“学”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增加乐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能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对学习本课有利的情境,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参与本节课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做好情感铺垫,为学好本节课打下情感基础,达到“披文入情入境”“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去学习,逐渐摆脱厌学情绪,乐享其中。

如我在教学《夹竹桃》一文时,先用多媒体出示季羡林先生的照片,让学生交流对他的了解。随之,用多媒体出示季老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写的美文《夹竹桃》。”这样精心选取季羡林先生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的颁奖词,用课件直观出示,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季羡林先生,并深情诵读他的颁奖词,激起学生对他的敬佩之情。接着自然引出文章,让学生明白文如其人,花似其人,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夹竹桃》的欲望。

再如,我在教学《梦圆飞天》一文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国航天员探索宇宙的视频资料,然后深情诉说我们中华人民的“飞天梦”,自然引出课文。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飞船进入太空,千年梦圆。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在课中随文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视频,学生激动、自豪的情感溢于言表,更好地激起了学生研读课文的欲望,激起了学生为国争光的激情。指导学生学完课文后,布置学生利用多媒体搜集我国现在在航天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并进行展览,真正使学生充满兴趣地去学习。

二、补充教学资料,丰富学生见识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教学更加形象化、直观化、立体化、动态化,使常规教学如虎添翼,为教学带来了质的飞跃。

如牛成宝老师在教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作文课《怎样让学生写题记》时,首先牛老师给出了方法。第一,写题记的格式,最上面写题目,紧挨着下面写和题目紧密相连的一句经典的语句,可以是名言,也可以是诗词歌赋;第二,在名言或警句下一行靠右,写名言警句的作者,如果不清楚名言警句的出处,亦可以直接写一横,然后写题记二字。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笑”的深意时这样设计:先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相关语句,然后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播放诸葛亮请鲁肃在江上取箭的视频资料,再现这一精彩故事,并适当点拨学生注意诸葛亮的神态变化,从而使缺少声响的语文课文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可以说,这样做到了化腐朽为神奇,变无声为有声,学生自然愿意学习,也乐于学习,悟出了诸葛亮笑的内涵——笑自己的神机妙算(自信、胜利的笑),笑曹操不敢出兵(运筹帷幄的笑),笑周瑜不自量力(胸有成竹、大度的笑),笑鲁肃忠厚老实(幽默、宽厚的笑)。

三、拓宽教学领域,提高学生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语文教师本身也要是多面手。语文教材不能一本为本,必须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才能使学生增长见识,也就是“语文界”所谓的“大语文”教育观。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教师不再是语文知识的传声筒,而是操作人员,是一个演示人员,是一个讲解人员。多媒体的优越性为教学提供了丰富海量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扩展了语文教学方式。如在教学冯骥才的《刷子李》时,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后,运用多媒体手段链接到《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作品——《泥人张》《快手刘》《绝盗》等,供学生品读、揣摩,体会人物的“奇”,作者语言写法的“奇”。

参考文献:

[1]牛成宝.把竞争机制引进作文教学活动中[J].現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3 (5): 116.

[2]牛成宝.组织学生开展系列作文写作活动的尝试[J].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4 (5): 48-49.

[3]牛成宝. 浅谈复述课文教学法[J]. 现代语文: 上旬. 文学研究, 2011 (11):112.

猜你喜欢

颁奖词名言诸葛亮
花蝴蝶
诸葛亮喂鸡求学
用最美的文字致敬最美逆行者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名言
名言趣画
《感动中国》颁奖词如何炼成
“生本化”作文:拨生命弦 涌表达泉
读名言 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