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训信息化建设
2017-06-19孙平
孙平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我国的互联网事业也随之不断壮大,互联网已经成功地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使得传统的行业形成新的发展趋势,为传统同行业注入新的生命力,形成“互联网+”的新经济时代。而在“互联网+”的新经济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的艺术类高职院校也加强了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 艺术类 高职院校 实训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131-0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实训信息化建设更是成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重要课程。它反映了学校的教学资源以及核心教学能力,更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更具有专业色彩,因此,实训信息化建设对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有着更深刻的意义[1]。
1 “互联网+”的概念及其特点分析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指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形成以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相互融合渗透而引发的新的经济模式。它推动了新的经济以及该传统行业的发展。“互联网+”的计划是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即代表着联合相加,是传统产业互联网化,由此实现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发展。
第一,“互联网+”具有可以跨界融合的特点。互联网可以“+”任何行业,互联网可以与很多产业融合,充分实现互联网的优势。跨界,意味着变革;创新,为传统行业注入新的血液,形成产业变革优化。
第二,“互联网+”具有创新驱动的特点。创新是人类发展的动力,是一个产业,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而创新在于技术上的创新、体制上的创新、思维上的创新这些都是“互联网+”可以做到的[2]。
第三,“互联网+”具有重塑结构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等已经被打破,在融入传统的产业时,互联网重新塑造了更为清晰的结构,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帮助。
第四,“互联网+”具有尊重人性的特点。互联网尊重人们的体验感受,对于创造有着充分的尊重,这使得行业自身的力量更加强大。
2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训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对于技能型高端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在社会的需求下,高校职业教育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各大院校为了推动信息化建设,都纷纷建立实训基地。
3 艺术院校实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问题
3.1 高校信息化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涉及的内容较广,所以在实行过程中需要自上而下的强力支持及执行规划,但是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有着较为复杂的节点,实行周期较长且很多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观念薄弱,信息化建设在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推进存在着很大的困难。
3.2 艺术院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
由于艺术院校缺乏统一的信息化标准,各个部门的网络系统相对孤立,资源不能共享,因此,不能实现信息化标准的统一,形成了“信息孤岛”。
3.3 艺术院校所教授知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近年来各大高职院校对艺术专业的普及,艺术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由于高职教育无法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所学知识无法胜任相关工作,因此,严重脱离市场的需求。
4 “互联网+”影响下实训基地的建立
4.1 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为了满足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的需要,建立综合型、共享型的实训平台,以满足学生对于跨界发展的需要,建设课程教学、职业素质培养以及行业前沿信息于一体的的平台,既可以交流经验,又可以满足学生学习。根据教学特色,结合校外的实训基地,形成高标准的与行业先进技术密切相关的带有互动、综合性质的高规格实训基地。
4.2 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首先,实训基地可以用于课程的教学。为满足专业课程实训的要求,联系好各门课程,对一些专业化的东西进行理论与实际对接,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实训的过程中也为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未来工作中的实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其次,实训基地还可以用于课程成果的展示。实训基地既可以为课程提供实践的平台,又可以为课程提供展示的机会。教学成果是课程发展的精华与目标,实训平台对于教学成果的展示,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让学生的作品和成果产生质的飞越。
最后,实训基地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成为学生学习专业人士的机会及企业招聘的平台。在互联网思想潮流下,公开、互动、平等的潮流在实训平台展开,实训中,把不同的实训项目公开,不仅可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实现资源共享,打破专业的限制。
4.3 实训基地的运营模式
首先,要确定实训基地的管理人员,实现实训基地的日常运营。在日常工作中应设立专职教师管理实训基地,保证课程安排与机动时间相结合,在课程期间由专人管理,在平时可以招收大量的兼职管理人员,但相关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证书,以满足在平时时间除上课外的实训需求,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度,以确保实训基地在日常运行的基础上,依据即将开展的实训项目进行更新。所有相关专业的教师、专家以及企业专业人员组成的兼职管理员是否空闲在线等可以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的提问以及对学生问题的解答。
其次,可以把实训项目与企业联合,校企联合的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以及训练平台,还可以围绕课程组成训练团队,把项目课程的展览变成项目任务的完成,把过程作为重点展示。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效果展示,还可以帮助企业完成部分任务。把整个过程进行展览,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还有利于参与展览的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
4.4 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
首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实现资源统筹与共享。基地的建设应该以所面对的艺术院校的学生专业以及未来工作行业的发展状况为主,利用互联网自身的优势,从多个方面获得准确的行业数据。用发展的眼光面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资源统筹与规划,形成有效的资源共享,例如相关专业间的资源共享、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之间的共享。提高实训基地资源的利用率,使学生的资源利用率达到最大化。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既可以使校方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合理的实训基地与实训机会,又可以为企业提供很好的建设人力,实现双方的共赢,进而提高了基地的利用率。
其次,实现实训基地的功能建设规划。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下,教师们更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教授,而忽略了知识的实用性,所教授的知识没有和实际需求相结合,从而使得教学的意义更为模糊,学习本专业的学生无法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而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得教学目的更为清晰。实训基地把学习的资源和实训的资源进行很好的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条,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把市场作为实训的教学目标,根据专业知识以及课程设置相应的实训情景,以实训情景作为依托,进行学生行动的导向教学。
5 结语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的必备条件。要实现自身与社会发展的同步,需要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不仅能够充分学会专业知识,把理论和实践进行更好的结合;另外,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好的基础,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突破课堂教学中本身存在的空间局限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华驰,顾晓燕.“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协同制造实训基地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7):235-239.
[2] 刘士祺.基于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1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