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017-06-19陈红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合作意识新课程培养

陈红艳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学习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渐渐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意识。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是其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鉴于此,教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及时对学生们的合作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逐步掌握与人沟通交流的技能。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培养;合作意识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学校教育中老师们的青睐。但是,不少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却往往变成了形式主义的合伙学习,合作学习的低效性已经成为带普遍性的问题。所谓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明确成员的责任分工。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实施的协作性学习,目的是鼓励学生为集体和个人的学习而一起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内容。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增强课堂学习的互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至关重要,它充分体现了新课改中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合作是学生们能够和睦相处,共同生活的基础。作为互动性、交流性很强的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开展合作学习法。合作能够增加学生的课堂存在感和参与度,学习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更好地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比较有限,他们简单地认为一加一始终等于二,没有想到一加一会大于二。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将合作学习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参与学习,展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拉近师生间“教”与“学”的距离,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团结能力、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措施

1.构建新颖的合作学习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是利用一个熟悉的参照物,帮助学习者将一个要探究的概念与熟悉的经验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利用这些经验来解释、说明、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情境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搭建一个认知支架,促进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一个乐于向上“攀爬的支架”,并多布置集体性作业,使学生不得不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既然是探究,就免不了产生分歧和争议,教师应该适时地利用创设的情境,引导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展开辩论,使学生的辩论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也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其最大的价值来。

2.合理组建学生合作学习小组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科学地组建学习小组可以使学生取长补短,各显神通,发挥自己的所长,并分享共同的成果。教师在分组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优缺点来组建学习小组。并在实际教学中,寻找合适的时机,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到最佳,由“要我学”转换到“我要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组建合作小组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即做到合理、恰当。分组应该综合考虑小组成员的实力,保证各个小组之间实力平均,避免因个别小组的学习能力突出,进而影响到其他小组正常学习、打击其他小组学习积极性等问题,从而体现小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更好地使学生积极主动、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小组合作中。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在指导学生体会孙膑的合理安排时,把学习任务拆分成三个层次,分别交给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第一层次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搭配的方法;第二层次学生思考:孙膑的搭配方法是如何思考得出的?第三层次学生思考:第一场比赛后,齐威王如果发现对方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孙臏又该怎么办?组内三个层次的同学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分别向同组成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然后由组长综合学习信息。通过分工又合作,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的“作战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另外,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的分工要合理: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明确分工,使小组内成员能各司其职,独挡一面,相得益彰。需要指出的是,组内同学担任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小组长可以根据每次教学内容调换角色,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承担不同的责任,体验不同的角色,全面发展,同时真正学会合作。

3.教师适时给出正确、有效的指导

现在的小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他们通常自我意识很浓厚,而且有比较强烈的表现意识,喜欢逞一人之英雄,缺少必要的合作意识。这就要求教师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科学的引导,有针对性、有方法地去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技能,真正认识到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当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任务和操作程序不十分清楚,或者讨论时跑题、遇到困难无法继续探索的小组,教师要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恰当的帮助。小组合作学习通常地发散性、探究性的学习,在这种宽松而自由的氛围下展开的小组学习,各成员的积极性很高,思维也非常活跃,难免会天马行空,偏离主题或钻进死胡同出不来的情况。此时教师的正确引导就十分必要。对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要进行及时的检查、表扬与点拨。对顺利完成任务而且想法和做法都正确的,要及时表扬,并引导他们将自己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细致整理出来,准备在与其他小组交流。对组内活动配合不协调的小组进行调控。在学习探究活动中出现不协调现象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协调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推动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4.加强合作意识的培养

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并将新知的形成过程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与组内其他的成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学习,从而丰富自己的探究。交流时,还要认真、仔细地倾听其他成员的想法和意见,认真比对,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探究能力的同时,养成认真倾听与正确交换意见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够在实践中开展,以养成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要真正地动手操作,并在合作中完成任务。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善于合作的习惯,并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高效率和取长补短作用。

5.指导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合作学习的基础是每个成员的独立思考和努力。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预习和思考的空间,让其自己的想法渐渐形成后再和其他成员交流如何解决问题及任务分配。合作学习要照顾到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真切地参与其中,尤其给学困生提供动脑思考、形成自己见解和想法的机会和时间,不能让学困生被学优生牵着走,从而每个学生都能从合作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学生间的交流有两种情形,一是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二是小组间的交流。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和合作能力的训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合作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的训练,使他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充分体验到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快乐。切实让我们的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流,学会分享,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富琴.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5(7).

[2]王大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J].新课程.2016(4).

[3]陈敏聪.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J].文教资料.2015(06).

猜你喜欢

合作意识新课程培养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措施探讨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