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常见教学问题处理初探

2017-06-19张汉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信息技术

张汉城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科特点及小学生生理、心理等特性,容易出现如课堂缺乏情感、学生练习拖拉等问题。针对这两个常见问题,可通过积极挖掘教材德育元素、限时分级等方式予以解决,从能构建有效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问题处理;有效课堂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科特点及小学生生理、心理等特性,容易出現课堂缺乏情感、学生练习拖拉等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常常会破坏课堂氛围,影响教学效率。教师只有多动脑筋,积极处理,方能构建有效课堂。

一、挖掘德育,让情感不再“冷漠”

长期以来,信息技术被当成了一门技能培训课。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往往只学会了机械地使用某些软件和工具,使得信息技术课堂缺乏情感,充满“冷漠”气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1)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巴金同志曾指出,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2]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在学科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信息技术教师除加强学生爱护设备、遵守机房规定教育外,还可以捕捉教材中“习惯养成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渗透。如:在《认识电脑键盘》教学中,我将键盘拟人化,以“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了解键盘先生呢?”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来认识键盘先生。此时,教师可适时教育:“观察和动手是我们学好知识的重要手段,小朋友们从小就要养成多观察、勤动手的良好习惯。”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学生在不经意间就牢牢记住,并能在学习、生活中主动运用,良好习惯也悄然得到培养。

(2)加强学生爱国教育。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国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也蒸蒸日上,但中外差距及市场经济求利性容易使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偏差,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就容易滋生。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摆在了教育的首要位置。经分析,大部分信息技术教材的爱国元素都是隐性的,教师要结合中国当前实际进行有机渗透,营造浓浓的爱国氛围:①激发民族自豪感。如,在介绍计算机发展史时,我会介绍由中国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运算速度雄踞世界第一(每秒9.3亿亿次)。②增强民族责任感。如:在杀毒软件介绍环节,我会描述在毒王“熊猫烧香”肆掠之时,外国杀毒软件因海底光缆断裂而无法升级,金山、瑞星等国产软件商放弃唾手可得的巨大经济利益,毅然免费提供专杀工具及服务,从而挽救了可能产生的巨大损失。③增进学生自强感。如,在CPU的讲解中,我会讲述中国近二十年来的自主芯片研发史,也会指出国产芯片与世界主流芯片的不足,激励学生为国家崛起而好好学习。

二、限时分级,让学生不再“拖拉”

信息技术课堂容易出现因学生练习时间过长,导致老师不能及时点评、小结,匆匆结束授课。经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时间观念模糊,平时总是“拖拉”;二是练习容量过大,导致学生无法完成。那如何改善这种弊病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实施:

(1)精准限时,培养时间观。在信息技术课堂练习时,并非所有的学生会“拖拉”,但“拖拉”的这一小部分学生却成为衡量课堂练习质量的关键。如果老师放任不管,不仅课堂教学质量大受影响,学生形成习惯后还将严重影响其今后的身体和智力发展。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很多,但小学信息技术一周一节课的特点又决定我们要采取省时、高效的方法。此时,倒计时软件便闪亮登场:在学生练习时,我都会告知学生练习时间,并利用大屏幕播放倒计时情况,在精准限时的氛围中增强学生练习时间观念。当时间结束,教师要立即控制学生机并了解完成情况,表扬完成和时间观念有增强的同学,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逐步改变这种磨蹭现象。

(2)合理分级,关注差异。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在练习时,如果课堂练习一味简单按照教材内容来布置,练习容量可能过大,导致学生无法体验到完成任务的喜悦。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将受到严重打击,造成练习懈怠,导致“拖拉”现象出现。例如,闽教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十五课《汉字词组输入》“多字词组输入”练习中,很多老师只是请学生完成课本第90页“试一试”词组的输入,结果鲜有学生能全部输完。其实,如果老师认真观察,对练习稍作分级处理,在不改变教材初衷的情况下能保障学生能“吃得了”——完成“必做题”(两字、四字词组均由两行变为一行),一部分同学还能“吃得饱”——完成“选做题”(教材练习剩下的一半,也是两字、四字词组各一行),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也将得到提高,课堂练习时间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师更应该认真面对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各类问题,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合理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元素,从而构建充满生机、魅力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北京:教基【2000】35号.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