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性教学在药学本科药理学教学中的探索

2017-06-19刘雪萍高思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6期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药理学教学改革

刘雪萍+高思

(广西科技大学药理教研室,广西 柳州 545005)

摘要:药理学是连接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医学与药学的桥梁学科,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以药学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阐述了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创新能力。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改革;研究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55-02

一、药理学在药学本科专业中的作用

培养具有药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检验、销售和使用等方面能力的高级医药专门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1]药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医学与药学的重要桥梁学科,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2]药学专业学生可以从中获取医学和药物相关知识,但是,药学专业的药理学除了满足学生获得药物基本知识和临床使用外,根据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还担负培养学生今后从事新药研发能力的任务。药学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系统的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药学专业课程学习,是新药研发的主力军,新药研发作为一项创新性极强的工作,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创新能力,药理学的桥梁作用在新药研发中将药学知识和医学知识进行了连接,药理学教学效果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研究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前药理学主要教学方法及存在问题

药理学涉及的知识点多、内容繁杂,加上新的药物品种和相关理论不断更新,教学信息量大,而课时安排则十分有限。目前的药理学教学中,传统的信息灌输讲授式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尽管PBL模式以及案例引入等教学方式也不断地尝试应用在药理学教学中,但是,学生普遍反映学习中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状态,没有激发新的思考,缺乏在实际应用中的应变能力。[3-5]当代大学生对于陈旧性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擅长利用网络、媒体等先进工具,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性教學,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的特点,利用他们的特长,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性教学的探索

探索研究性教学,目的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技术平台、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深入探索与实践,形成新的整体优化的教学模式。我们按“培养研究性学习意识——创建研究性课堂——鼓励研究性科研创新实践”三个步骤进行。

1.以问题为中心培养研究性学习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课授课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对于一般性药物,学生的临床知识比较缺乏,20%课时用于讲解疾病病理生理知识,药物常规知识教师讲解30%,学生自学20%,30%的课时分配于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药物知识、研究新进展以及潜在突破创新点。将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和药物的作用相结合,既能使学生从符合逻辑角度记忆药物知识和应用,又能引导学生对提高药理效应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思考,提高学习兴趣,慢慢培养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对于经典药物,药学专业学生已从其他学科中对药物作用有一定了解,因此,这些药物的一般作用和副作用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中引入药物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目前对问题的研究进展如何。如阿片类镇痛药,呼吸抑制和成瘾性等副作用成为困扰阿片类镇痛药的难题,教科书中并未对这些副作用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新一期《nature》发表的研究性论著中,阐述了在阿片类药物基础上研制的新型完美镇痛药PZM21,成功将阿片类药物对β抑制蛋白的激活作用和对阿片受体的低选择性以及对多巴胺系统的触发作用而产生的呼吸抑制和成瘾性副作用解除,[6]将阿片类镇痛作用及其机制、呼吸抑制作用和成瘾性的不良反应通过新颖的形式呈现,并以此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探索的欲望。

2.将小组学习模式引入课堂。药物种类较多的章节,不同药物类别和药理效应的不同是记忆难点,主要以小组学习模式为主,如抗高血压药、利尿药等章节。按照药物的种类成立小组,如抗高血压药中的利尿药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组等,不同小组将各自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特点、不良反应等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引导学生思考自身组内药物哪些不突出的作用或者突出的不良反应可以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换,以提高自身的疗效,同时降低或者减少不良反应。分组教学增加了趣味性,在活动环节中学生掌握了药物的不同种类和作用特点,激发学生思考不同药物种类的开发出于哪些临床需求,相似药物间的不同点与哪些构效关系的变化有关,在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探索的热情,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

3.文献引入课堂。对于一些目前热点研究领域,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药理学理论知识和相应药物后,可将一些具有创新性、设计严谨的高水平文献引入课堂中。如神经退行性病变药物的研发,讲授新开发药物如何将疾病的最新发现应用于结构改造中,同时布置学生思考在药效学考察中,药物是如何设置剂量,如何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采用哪些方法验证药理效应,如何评价药理效应,最后如何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怎样的结论。文献引入课堂,既为学生展示了进行科学研究的范本,又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科研思维方法。

4.开展创新性实验。实验教学是药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一一列举在实验指导中,所有实验用品也准备妥当。在开展研究性教学中,我们尝试改革了部分实验形式,部分实验学生根据现象阐述原理,部分实验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过程,挑选实验器材,并且准备所需实验物品。在这样的尝试中,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对一些经典实验提出了自己的改进办法,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研究性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是全方位、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新药研发领域发展迅速,而现阶段统编教材的滞后性使其跟不上临床新药的发展步伐,要求教师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更新知识。同时,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科研水平,才能敏锐觉察发展方向,导以学生目标;具备多方面能力,才能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合格的组织者。

四、研究性教学效果

学生对药理学教学意见的调查:在研究性教学应用于药理学教学后,72%的学生提高了药理学习兴趣,同时主动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并通过网络、书籍、专业杂志等多种途径学习药理学,而传统教学组中仅为39%。76%的学生认为,在研究性教学方法中自己与课程老师的交流较多,而传统教学组仅为23%。研究性教学中57%的学生认为自身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遇到问题自己主动解决的热情较高,学习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及时求助老师。相比较而言,传统教学方法组只有21%,学生与老师交流少,学习中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少数学生能及时求助老师。研究性教学应用期间,药学本科专业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寻找研究方向,自己撰写标书,共获得了不同级别共5项大学生创新项目的资助,是学生主动探索的最直接体现,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肯定。

五、總结

药理学作为桥梁学科在药学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因为其在新药研发中的重要地位,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途径。传统的药理学理论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热情,对自己独立解决临床问题的信心也普遍较低。主动探索和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研究性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和老师互动交流较多,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也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于理论内容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境式、启发式等研究性学习策略,如应用多媒体、网络等,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药学人。

参考文献:

[1]桂克仪,梁仁,陈一岳,等.21世纪初药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拟定[J].药学教育,2002,18(1):628.

[2]杨宝峰.药理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

[3]张慧,李生莹,刘瑞丽,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药理学的教学效果[J].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5):107-108.

[4]金增亮,张宏宁,李晓蓉.以疾病为中心的药理学教学方法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6):49-51.

[5]卢应梅,张翀,吕燕萍,等.基于医学立方模式的药理学教学探索[J].药学教学,2015,31(4):50-53.

[6]Manglik,A.,H.Lin,et al.Structure-based discovery of opioid analgesics with reduced side effects[J].Nature,537(7619):185-190.

猜你喜欢

研究性教学药理学教学改革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艺术药理学
水质工程学课程群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药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