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驱动机制下的高校教学模式探索
2017-06-19宋涛王瑜琳赵明富钟年丙罗彬彬肖
宋涛+王瑜琳+赵明富+钟年丙+罗彬彬+肖汉光
(1.重庆理工大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重庆 400054;2.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重庆 402260)
摘要:根据当前高等教育普遍出现的教学质量下降,教学内容陈旧,教学体系不合理导致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差,学生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等问题,笔者提出基于项目驱动的高校教学模式,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考核模式,以待改善目前的现状,提高高校学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需求导向;项目驱动;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6-0141-02
一、高等院校教育現状
高等院校学生对目前的学校的培养模式不适应、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实用性不明确、学以致用观念淡薄是当前本科生和专科生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差、学习热情低、动手能力不强,其直接结果是当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实践经验不足、工作适应能力下降。如何培养学生,使其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好的创新精神就成为各个高校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出现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的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发展滞后,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校与企业联系不紧密,知识与需求不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这些都导致了现阶段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存在如下问题:如创新意识薄弱、实践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等。
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实践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盲目学习转为有目的的学习,由脱离实际的学习转为切合实际的学习,十分有必要,这是当今高等院校迫在眉睫的工作。
针对目前高等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有学者提出了诸多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法[1]、实验法[2]、启发式教学[3]、情景教学法[4]、案例教学法[5]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翻转课堂[6]、MOOC教学法[7]等,这些方法围绕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这些目标出发,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这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被广泛推广。但是这些方法难以从本质上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动机,在惰性和盲目性的作用下,这些方法难以持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且这些方法更适合以理论学习为主的本科类学生。
二、项目驱动教学方法
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则是以给学生创造学习动机为目标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方法[8]。早在20世纪初,美国著名实用主义衡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就提出:人不能通过消极被动地听讲或看书来获得知识,应该在“做中学”。他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经验,而且要使学生的经验不断地改造和生长。学生通过参与大量的活动,学会搜集资料,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检验其有效性与可行性[9]。任务驱动教学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10]。该教学法切合在实践中学习这一理念,该方法的实施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还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三、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项目驱动教学法能为当前教学改革提供一个良好的思路,但是项目驱动机制下的高校教育教学还存在一些难点,具体体现在:(1)项目来源不充足,项目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当前我国存在的一个现象是诸多企业由于人员和技术问题,很多任务没人做,而大量的高校学生缺少与企业的接触,没有项目可做。导致一方面“高校人才富余”,而一方面企业“人才紧缺”,学校缺乏项目来源,企业缺乏人才灵活供给。虽然一部分老师和学生有项目可做,但是所做项目大多与学生所学专业没有太紧密的联系,并不符合未来市场的需求。(2)项目难以与教学和人才培养相切合,很多项目在学校的开展过程中演变成简单的生产,学生可能只是充当一个普通技工的作用,而不具有理论性和创造性,不能以项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难以将项目与教学融合,项目对学生的学习和培养不具有互补作用。(3)尚未建立完善的项目驱动机制下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当前学校还是偏重理论教学,并建立起了一套以理论考试、论文为主体的考核评价体系,而那些真正项目经验丰富、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在高校中难以获得公平公正的认可和评价,导致难以深入开展项目驱动机制下本科教育。可见,要建立项目驱动机制下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还有许多难点需要克服,而当前我国基于项目驱动的本科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研究项目驱动机制下的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
针对基于项目驱动机制下的本科教育存在项目来源不充足,项目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项目难以与教学和人才培养不切合,尚未建立完善的项目驱动机制下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等问题,具体解决如下:
1.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项目为载体,以人才培养为技术支撑,探索行业、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深度有效合作机制。行业需求是学生培养的导向,企业是项目执行和产品生产的主体,学校是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三者存在极大的合作空间。因此,教师要基于互联网供需平台分析和研究行业发展动向,正确把握行业需求和项目定位;深入企业调研,加强与对口合作企业之间的联系,与业内企业建立相对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对口企业提供项目来源;用项目驱动学生的培养,利用学校的知识优势、技术优势以及丰富的智力资源,探索基于前沿知识、先进理论的项目创新机制,推动企业发展和行业的进步。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三位一体快速响应、深度合作模式互利共赢机制。
2.研究以工程项目为驱动的电子类教育教学策略,以项目引导教学。研究应用电子类工程项目的任务设计方法,结合市场需求、实际应用,通过贴近生活的任务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研究复杂综合性任务的分解分配方法,根据学生基础和知识面差异,对任务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任务分配以学生自主选择优先、教师协调分配结合的方式进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发挥个人特长。探索项目驱动下的课堂教学方法,通过任务设计、任务分解分配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将项目引进课堂,先有任务再有学习、先有目标再进行学习、先有问题疑惑再进行课堂讲解、探讨。在教学中,教师要形成项目驱动机制下的一套完善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制定项目需求驱动下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分析传统的以笔试为主,实际操作考试为辅的考核评价方式的弊病,研究基于项目驱动的学生考核评价方法。研究可量化、可操作的项目评分细则,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项目对知识的运用程度、项目实用价值等,综合设定项目分值系数,研究基于项目完成数量、项目完成质量的学生能力评价指标,依据学生项目完成指标分配项目积分。用工程项目能力代替考试能力,用项目积分制代替学分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动机,建立以项目完成能力为核心,理论学习为支撑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相信以上途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项目驱动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使该教学方法越来越完善,从而为高校培养合格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津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讨论法探微[J].河北教育:教学版,2005,(10):30-31.
[2]朱智民,董慧敏.中专《电工技术基础》实验法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5,(2):82-82.
[3]王冰,刘洋.基于启发式教学的电子信息工程教学浅谈[J].青春岁月,2013,(2):266-266.
[4]施慧莉,吴敦辉,宁凡.“情境教学法”在高职电子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科技信息,2008,(36):311-311.
[5]张天富.案例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3):102-104.
[6]何朝阳,欧玉芳,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148-151.
[7]赵阔.MOOC环境下课堂多种教学法的综合应用[J].速读旬刊,2015,(8).
[8]符秀辉,魏立峰,欧阳淑丽.项目驱动式控制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34-235.
[9]吴泳.任务与项目驱动的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4):140-144.
[10]张浩,陈勇,程玉柱.项目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嵌入式系统”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