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生的德性养成
2017-06-19杨黎明
杨黎明
摘 要:道德素质是学生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教师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教育中,教师往往将文化素质教育作为重点,却忽略了对学生德性发展的关注,这与素质教育理念是相悖的。本文对培养学生德性的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校园行为启蒙;德性养成
教育是启蒙学生思想、影响学生言行的重要手段,在德性养成方面,教育应当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能够在校园环境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使学生在丰富的校园环境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在与教师以及同学的交流与互动中提升自身的情感认识与道德意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
1.设置文化角
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感染学生,使其情感与思想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应当设置文化角,开展多样的文化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文化角中有所收获。除了校园内的文化角外,班级内也应当设计具有本班特色的文化角,让学生能够在文化角看书、学习、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多样性,他们的创造力、对生活的热爱等都将被激发出来。
2.发展视听文化
音乐、舞蹈等能够深深吸引学生,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改变。优秀的音乐、舞蹈能够对学生的思想以及行为进行启蒙,为其在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一分钱》这首儿歌,节奏明快,简单易学,当学生唱起这首儿歌时,他们就会被蕴藏在其中的拾金不昧的精神所影响,当自己遇到类似情况时,就能够自觉地做出正确的行为。
二、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1.开展阅读活动
阅读是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传统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童话寓言等都有着重要的教育与启蒙意义,如告诫学生不能不劳而获的《守株待兔》以及教育学生要谦让的《孔融让梨》等。这些故事的语言优美、内容生动形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以及教育意义,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情感美、语言美以及意境美。除了书籍的阅读外,还可以将报纸阅读与杂志阅读等纳入高年级的阅读活动中,让学生了解新闻时事,开阔视野。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是非的判断能力等将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
2.开展实践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学生所拥有的物质条件要明显优于几十年前,学生不需要亲自动手做就可以獲得沙包、毽球等物品,其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极大地降低,并且他们沉迷于手机或平板电脑,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校园中应当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动手自制沙包、毽球,并参与传统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实践与活动的快乐,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协调地发展。
3.开展节日活动
为了丰富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很多小学都设置了有本校特色的节日,如校园艺术节、校园科技节、校园外语节等,这些节日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举办活动的同时,学校会设置一些奖励,对积极参与、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奖状或喜报,这些奖励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能使其产生成就感,提升自信心。
三、提高教师的德性素养
1.教师应当形成榜样力量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同时他们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极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校园行为启蒙中,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力量。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德性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并且,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予以必要的鼓励,使其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同时能够自觉地向教师学习,模仿教师待人处事的方法。
2.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小学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或在性格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了解学生在心理、性格上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应当与学生展开平等和谐的交流,这样才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问题告诉教师。
3.教师应当具备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的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将德育思想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例如,在学习语文课文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鼓励学生交流彼此的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认识,使学生获得深刻的人生感悟。
良好的德性是学生健康成长与综合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校园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环境,应当充分发挥校园的作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启蒙,促进学生德性的形成。因此,学校应当积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并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的认识,同时还应当发挥教师的作用,为学生树立榜样,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参考文献:
[1]左进红,王忠红.小学生校园行为启蒙与德性养成刍议[J].湖南教育,2016(7).
[2]卢穗兰.在精雕细刻中成就孩子的未来——浅谈中年级小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2).
[3]施玲玲.浅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J].学生之友(下),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