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审计信息化探索

2017-06-19王战捷

中国建筑科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资料信息化工程

王战捷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工程审计现状,运用信息化理论和方法,尝试构建工程审计信息化平台及应用系统,初步实现工程审计的大融合和全覆盖,提高了工程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增加了价值。

关键词:信息化; 工程审计

【文章编号】1627-6868(2017)03-0062-03

国资委要求全面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要把突出重点和实行审计全覆盖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对国有资产实现审计全覆盖,并要求前移审计关口,创新开展跟踪审计等,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监督。随着信息化到来,工程审计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突破现状,创新手段,拓宽内容,充分运用审计成果,从而提高工程审计质量和效率。油田工程审计通过打造工程审计信息化平台及应用系统,初步实现工程审计全覆盖,利用信息化成果,促进工程审计向管理延伸,达到工程审计提质增效的目标。

1.目前工程审计焦点问题

1.1工程审计数据采集及应用手段不足

一是工程审计的基础信息质量堪忧。工程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不同阶段会形成大量不同工程资料。在以往的审计中,依靠被审单位提供的工程资料,不及时、不完整,许多送审资料没有经过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确认,工程资料的真实性及完整性存疑。如工程结算审计时,建设单位一般委派施工单位送审,而一些送审单位只送工程量增加的资料,不送工程量减少的资料;一些单位不重视变更程序,现场签证资料不完整、不真实,甚至盲目签证、事后补签等不规范现象,给工程审计工作带来困难。资料的真实性存疑,审计的成果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是工程审计数据呈碎片化,缺乏新技术支持。目前工程管理方面的信息系统尚不完善,开展工程审计要从不同的系统中提取数据。从投资系统(PS)查找工程项目计划,从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查合同,从AIS辅助审计信息系统查工程发生成本费用,从定额管理系统查结算。各個系统各自独立,相互不融通,单个工程数据查找费时费力,数据零散。而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签证、点交等资料目前全是以纸质状态保存,在已有系统上查找不到,或不能直接查询到,工程数据资料碎片化。

同时,内部工程审计依然还是采用手工对工程资料进行收集、查询和核对。工程审计工作重点仍然没有从常规的圈子里跳出来 ,对于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没有形成专门的工程审计信息化应用系统,将审计需要的要素资料进行有效整合。不能贯穿其他与工程相关的数据存储及管理系统,没有形成数据共享。

1.2工程审计的定位狭窄,重事后轻过程。

一是工程审计定位狭窄。在工程审计实践中,重点是从造价视角关注工、料、费资金情况,忽视了过程,缩小了工程审计范围,以致于造成一种错误认识,工程审计就是工程结算审计,是核减工程造价,是结算控制的关口,没有认识到工程审计能够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价值。

二是重事后,轻过程。目前工程审计所开展的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均属于事后审计,是审计确认。在建工程跟踪审计实际也是模拟竣工决算审计对项目已完工部分开展的阶段性审计,属事中确认审计。无论是事后确认审计,还是事中确认审计均无法对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由于工程审计介入时间滞后,审计组在人员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要全面了解工程建设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查出问题也是“秋后算账”,对已完工程本身的管理于事无补,对造成的损失也无法弥补。

1.3工程审计成果认可度、利用率低

当前企业内部普遍开展了工程结算审计、竣工决算审计。工程结算审计以核定工程造价为主,审计人员重点关注量、价、费的准确和恰当性。结算审计结束就整理归档,未分析工程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以及问题产生原因,不会向工程管理方面延伸,成果认可度低。竣工决算审计虽能发现违反建设程序、合同管理、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但整改仅就事论事,不能起到对其他项目的指导作用,共性问题依然存在,后续仍屡查屡犯。同时工程审计成果没有共享给其他审计人员,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效益审计、财务内控审计等的提质增效,利用率低。

2.构建信息化工程审计平台设想

2.1信息化与工程审计的关系

一是工程建设产生信息。工程建设项目具有目标性和遵循一定的建设程序,周期较长。项目全过程管理包括进度、投资、质量、安全管理和合同管理等控制目标。项目从设想、决策、实施,一直到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各个阶段及环节有先后顺序,必须循序渐进,遵循建设程序。期间产生的数据流、信息流贯穿建设项目始终。总体来说在工程建设领域,建设程序多、管理流程复杂,资金交易频繁,产生数据大。

二是工程审计必需收集信息。工程审计必须遵循建设项目特性,从项目建设程序和时间上分为开工前(事前)审计、在建期(事中)审计和竣工后(事后)审计。开展工程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收集建设期间项目的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信息。当前倡导全过程、全面工程审计,就需要及时收集全过程信息数据,若有信息化平台的支持,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及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工程审计的提质增效。

2.2构建工程审计信息化平台方法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收集数据和处理信息提供了支持,数据样本包含了事物信息,从样本得出的结论,能真实反映事物规律。利用信息化平台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快速得到高质量的结论,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依靠信息化,实时预测,提前察觉某种线索,可起到预警作用。

一是整合工程数据资源。按照“建用结合”的原则,构筑与其他管理系统相连接的工程审计信息化平台,放开接口,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形成信息交换体系,充分整合工程数据资源,建成具有强大功能、满足多种需要的集成信息化系统。以项目建设单位为管理对象,以项目实施过程为审计管控点,实现工程建设各阶段动态审计流程。同时针对每一个阶段的审计内容及性质,对业务进行监督控制,及时实现审计的确认与咨询功能。

二是实时集中工程审计资料。工程实施过程相关人员及时提交资料,审核结果及时上线,审计结果及工程资料全部在工程审计业务系统中反映。将以前处于零散、零星、孤立的工程结算资料进行实时集中全面汇总,形成强大、安全的数据信息库。实现审计数据共享,克服了信息孤岛现象,并指导以后工程立项,同时也为经济责任审计等项目提供了数据支持。

三是构建工程审计信息化业务流程。制定工程审计信息化业务流程,整合系统资源,角色分工协作,结合工程实际工作,构建工程审计系统。将施工方、建设方、造价审核、审计审核纳入同一个平台,以项目审计为主线,将工程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融合,全过程监控。同时将所有工程纳入审计视野,实现工程审计全覆盖,促进企业工程管理水平提升。平台着重于监督、分析功能,建立相应工程审计监督指标,并据此进行数据分析,实现相关业务持续在线审计监督。

2.3设定信息化平台的功能

一是在线预警,快速查找问题,化解风险。建立指标报警的因素分析、综合判定模型,逐步完善在线工程审计预警指标体系,实现自动监控及时化解风险,使审计成果最大化。系统设置逻辑判断功能,对时间差、金额差进行预警。如建设项目中先开工后签合同、合同工期与实际工期等时间差异,单项工程合同价与结算等金额差进行预警,对同类工程单位造价中人、材、机费用差异大的项目进行预警。审计人员及时分析原因,化解风险。

二是在线监督审计,优化审计资源。工程审计系统串联其他相关平台系统,工程项目中的投资管理、合同管理、招标、分包、建设程序等方面,都能在工程审计系统中实现在线监督审计。现场审计从以前主要是翻资料、查线索渐渐变为与被审计单位沟通,落实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在线审计无法关注的问题。这样既优化了审计资源,又将大小工程纳入审计视野。

三是在线编制审计底稿,汇总审计问题,撰写审计报告。在工程审计系统中,按预先嵌入的基本情况底稿格式,导入每一个工程的基本信息,生成基本情况审计底稿;根据工程审计人员录入的工程结算、跟踪审计、竣工决算中发现的问题,按照预先设定的审计问题类型,汇总审计问题,将基本情况底稿、问题底稿中的相关信息导入到预先嵌入的审计报告格式中,快速形成审计报告初稿。

3.构建工程审计信息化平台成效

工程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形成了审计管理、项目管理、系统集合的系统架构。工程审计信息化平台的建成直接解决了工程审计数据采集及应用手段不足、数据呈碎片化及基础信息质量堪忧的问题。通过应用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既提高了工程审计质量,也加强各层级项目管理。

3.1改变了只有事后审计的现状,实现了全过程工程审计

一是提前介入开展事前审计。审计人员通过工程审计系统平台,掌握工程计划投资,对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批复、项目法人、投资计划的下达、审批流程等信息进行审计。提前介入工程项目审计,从监督者或第三方的立场,积极促使建设方、设计方优化方案、强化设计审查。同时通过工程审计系统将单项工程的合同估算价与投资计划下达数及初步设计概算进行比对,对必须招标的建设项目进行预警提示,避免出现应招标未招标或者肢解工程规避招标等问题的发生。

二是开展事中跟踪审计。合同管理系统定时推送已签订达到履行阶段的合同到工程审计系统平台,以项目合同目标为目标,主要审计合同管理、HSE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等。要将线上网络跟踪审计与线下现场跟踪审计相结合。审计人员定期做好事中跟进,重点关注工程建设情况,掌握工程建设进度及存在的问题。审计人员在跟踪的每一个环节,将审计信息的及时录入,反映跟踪过程的实时轨迹,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审计效率。对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在工程审计系统中撰写审计底稿,在线生成审计联络单及时通知建设单位整改,并监视整改进度。

三是开展事后工程结算审计。建设单位各环节审核结果实时录入审计信息化系统。审计人员需核查工程资料是否齐全分析工程资料与资料之间的逻辑是否合理,发现资料不全或逻辑有问题,及时从系统退回要求重新补充资料。审计人员在审计中,结合以往录入的相关信息数据,通过与工程审计系统联网中石化定额计价系统开展审计,审定出较为真实的工程造价,出具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

四是开展竣工决算审计。工程审计系统将工程项目的“碎片化”资料集中整合到系统中。根据《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工作模板》,在工程竣工后对工程项目开展竣工决算審计时,利用工程审计系统存储的项目数据,直接查询项目计划、施工队伍选择、施工合同、施工过程中的签证、现场相片及视频、完工点交验收、结算审核等,提高了审计收集证据的效率。充分结合事前、事中审计成果,穿透合同、财务等系统,对合同执行、款项支付等进行审计,揭示项目投资管理问题,客观、公正评价项目投资效果。

3.2提高审计结果公信力,促进工程审计创造价值

一是事先防范,堵塞漏洞。工程审计大数据平台的建立,为及时、全面、全方位的审计提供了坚实数据信息基础。工程审计人员,不但可将审计工作的重点放在核实工程资料及报价的真伪上,防止个别单位虚构工程资料、虚报价格套取建设资金,损害企业利益,还可实现审计的咨询支持。在某采购招标活动中,审计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一些规格型号的设备不在市场正常价格分布范围内,深入审计发现,该报价有人为调节因素,经多方确认,最终防止了损失。

二是利用数据分析,实现审计增加价值。工程审计大数据平台建成后,历经两年数据积累形成的数据库,成为审计资产。审计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工程项目的专项分析,找出数据的规律和差异。如对新井投产进行分析,相同设计标准的单井工程造价因单位而异,经筛选、对比、评价,发现最优设计方案,通过系统在推广方案,实现了审计增加价值的作用。

三是实现工程审计数据共享,增加审计成果的利用。工程审计大数据平台建成后,系统为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效益审计、内控审计等专项审计开放数据查询,使工程审计与其他内部审计工作的互动更为密切,工程审计的数据信息、审计成果得到共享,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平台为创新型数据处理提供了支持,促进了多层次的、丰富的数据筛选、精炼、分析,最大限度的消除工程审计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提高审计成果可靠性。工程审计系统逐步建成工程审计内部控制的连续性风险评估体系,有效指导审计部门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重点、分配审计资源,使内部审计更有效地履行咨询评价职能,提高审计结果公信力。同时工程审计与其他内部审计业务实现融合,为企业增加价值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资料信息化工程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