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前景可期
2017-06-19姜跃春李晓玉
姜跃春+李晓玉
可以预见,在已有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在未来几年将进入“快车道”
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其总体构想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对接,核心理念得到世界人民的普遍认同,不少项目扎实推进,亮点频出。“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转化成为行动。
“一带一路”建设平稳起航
“一带一路”建设是愿景宏大的长期任务。三年来,国际社会已就“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认识达成了广泛共识。
1.核心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等文件的发布打消了部分国家的疑虑,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理念为“一带一路”建设争取到了民心,现在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愿意与中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意愿,中国先后与沿线国家签订近50份政府间合作协议,70多份包括国际组织在内的部门间合作协议。
2.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2017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5票赞成,一致通过关于阿富汗问题第2344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进一步凝聚援阿共识,在政治、经济、安全领域向阿富汗提供援助。决议欢迎“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倡议,敦促各方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加强阿富汗及地区经济发展,呼吁国际社会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加强发展政策战略对接、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等。决议强调,应本着合作共赢精神推进地区合作,以有效促进阿富汗及地区安全、稳定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大会决议,体现了国际社会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普遍支持。
3.国内的推动机制业已形成。中国已经形成“领导小组牵头负责、办公室统筹协调、地方部门分工协作、企业为主体实施”的内部推动机制。中央层面成立了“一带一路”推进工作小组,在国家发改委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各个地方政府按照要求结合具体情况,研究制定“一带一路”实施方案。企业作为倡议的实施主体,承担“走出去”的主要任务。统筹有效、分工协作的内部推动机制,保障了“一带一路”倡议政令顺畅,部委间协同一致,提高了沟通效率与行动能力。
4.沿线国家及地区合作扎实推进。首先,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全面展开。作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和“1+4”的重心,中巴经济走廊(CPEC)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成果显著,喀喇昆仑公路升级改造二期、白沙瓦至卡拉奇高速公路及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能源领域合作整体顺利,萨希瓦尔燃煤电站等10个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总装机达730万千瓦;瓜达尔港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邻近港区的25公顷瓜达尔自由区起步区基础设施已全面建设,招商引资工作正在稳步开展。巴基斯坦计划发展部部长伊克巴尔向参议院表示,拟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完成中巴经济走廊项下九个工业园的建设,以利用巴基斯坦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吸引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培育巴基斯坦的產业集群。
其次,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正式签署。2016年6月,中俄蒙三国元首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会晤后正式签署《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9月13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公布《纲要》内容,标志着“一带一路”首个多边经济合作走廊正式实施。《纲要》明确了经济走廊建设的具体内容、资金来源和实施机制,商定了32个重点合作项目,涵盖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口岸现代化改造、能源合作、海关及检验检疫、生态环保、科技教育、人文交流、农业合作及医疗卫生等十大重点领域。
再次,产能合作进展迅速。中国已与20个国家签署相关协议,开展机制化的产能合作,一大批合作项目在各国开花结果。截至目前,中方设立的各类多双边产能合作基金已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是国际产能合作的先行者,目前已形成52个早期收获项目,总投资270亿美元,首个项目已落地放款,开创了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效应。
最后,金融支撑机制顺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首批投资项目顺利启动,沿线国家积极探讨建立或扩充各类双多边金融合作基金,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亚投行于2017年3月扩容,随着13个新成员获准加入,亚投行成员总数达到70个,一举超越欧洲复兴开发银行(61个成员)、亚洲开发银行(67个成员),仅次于世界银行成为全球第二大多边开发机构,且其成员覆盖世界各大洲。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预计2017年,还将会有15个国家加入亚投行,成员总数将达到85-90个。在经营第一年里,亚投行稳步开展业务,批准贷款17.3亿美元,支持了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塔吉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缅甸、阿塞拜疆、也门7个国家的9个基础设施项目,覆盖能源、交通、民生等多个领域,也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亚投行的信心。
“一带一路”建设或有风浪
“一带一路”建设在过去三年间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不可忽视的是,仍存在理念差距、规则对接不足、项目落地难等问题。
1.部分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仍存疑虑。例如,多数欧盟国家对“倡议”仍处于观望、评估状态,缺乏统一认知。虽然政界、学界对“一带一路”有诸多讨论,但是仍停留在战略意图为何、目标能否达成的宏观层面。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欧洲国家间逐渐形成“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区域,即为南欧和中东欧。在没有具体旗舰项目支撑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倡议被部分国家误认为是公共外交的政策工具,而非实际的合作发展机制。
2.宏伟蓝图与现实进展存在差距。“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仍面临四大差距,一是项目落地与实质性障碍间的差距,例如,对投资环境的困难估计不足;二是各国发展需求与自身政策自主程度的差距,部分沿线小型经济体虽有急迫的发展需求,但是无奈受制于周边大国,政策自主性较弱;三是各国发展的意愿与保守思想之间的差距,开放意识亟待加强;四是中国自身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的差距,对软实力的误解误读带来掣肘和阻碍。
3.各国之间的规则对接有待加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对接”,包含战略对接、规则对接和项目对接三个层次。当前阶段“战略对接”涉及较多,但是不可忽视国家战略涉及核心利益,而大国间对接战略存在一定难度;现实中“项目对接”实现较多,而“规则对接”严重缺位,项目执行存在诸多障碍,最终难免会出现碎片化的结果。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应该遵循“共商规则、共做项目、共担责任”的原则,基于规则,确定权利、义务和责任,保障可持续发展。
4.个别项目落地存在一定难度。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政府与企业负债能力弱,银行担保能力低,融资面临困境。其次,部分国家对具体项目合作存在过高期望,缺乏市场运作理念,提出的合作条件苛刻且夹杂政治因素。最后,部分沿线国家投资与法律环境不完善,项目落地过程中面临诸多变数,危及项目正常经营管理。
“一带一路”前景可期
第一,未来的外部环境将优于前三年。经过过去三年间的扎实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已从中国的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区域合作的共识,“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表态,近50份政府间合作协议和遍布欧亚的建设项目,昭示着“一带一路”建设即将迎来加速发展期。
第二,中国经济转型将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更大发展机遇。在过去低迷的世界经济环境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仍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达到9478亿美元,占同期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的25.7%;服务进出口总额为1222亿美元,在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比2015年提高3.4個百分点。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更多具有高附加值的优质产能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合作,为沿线国家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和更为先进的技术设施。
第三,“一带一路”建设将进入深耕细作阶段。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同志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扎实推进,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未来一段时间,要按照这“八个切实推进”推进工作,从前两年的工作向深耕方向发展,打造核心团队和核心伙伴;大力推动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打造若干能源资源项目,打破能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搞好战略对接,打造多层次金融合作平台,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加强对重点国家的重点研究。
第四,未来五至十年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机遇期。在机遇期内,“一带一路”倡议有望实现从区域内互联互通、欧亚区域融合乃至重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战略目标。初步实现跨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长距离运输成本;增进多边贸易,开拓中国产品海外市场;实现欧亚区域经济融合,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质检商品、资本与人员的自由流动。最终重构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基于经济渠道,加强对欧洲国家的影响力,间接影响欧盟决策中的中国权重,向“一带一路”辐射国家出口中国的经验、模式、标准和文化,从而打破西方国家和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秩序的垄断。
(作者分别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