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探寻学本课堂意蕴

2017-06-19孙庆博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本课堂语文素养语文课程

孙庆博

【摘 要】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对小学语文“学本课堂”的意蕴指向加以探究,旨在领悟“生本思想”,践行“学本主张”,走出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怪圈,突破“以教为主”的传统束缚,实现以学为核心的转变,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程;学本课堂;语文素养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研室课题“语用视角下学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课题编号:2015JK11-L096)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3-0008-02

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不论是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上,还是在学生的学习行为上,都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由于认识的模糊与交错,我们的课堂仍没能突破“以教为主”的传统束缚,没能实现“以学为核心”教学范式的根本转变,学生仍然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本课堂,与传统的课堂不同,它不是立足于教师的“教”,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学”,始终坚持学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根本旨归。站在语文课程的教学高度,以此来审视学本课堂教学,有着属于自身的意蕴向度和实践意义。

一、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学本课堂必须遵循的价值向度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站在语文的高度,也就站在了语文课程的高度,以此来重新审视语文教学,不难发现:学生的发展,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能力;不仅需要聪明的头脑,更需要健全的人格;不仅需要能言善辩的口才,更需要文通字顺的书面表达能力;不仅需要单方面的才能,更需要多方面的素养……我们的课堂应当让学生会学习,会生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对此,笔者认为: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以及人的发展高度,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学本课堂必须遵循的价值向度。

二、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学本课堂必须教会学生学习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也就站在儿童发展的立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是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学本课堂追寻的美好愿景。叶圣陶先生曾经描述过这种愿景。他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为:“教会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教会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按叶老所示,语文教师的职责主要是教会学生自能读书和自能作文。培养这种能力,达到这种愿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笔者认为,下列三点尤为重要:

1. 把握学情,让学习真实发生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语文,首先就要站在儿童学的高度。衡量儿童学的高度,那就是学情,这是教学的立足点。学生的已知与未知,知多与知少,浅知与深知,真知与假知,正知与偏知,苦知与乐知等都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一切正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它影响着教学的成效。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要关注学生的存在与差异;课堂,绝不是少数学生展示的平台,而是所有学生共同的学习场地;课堂,绝不是教师作秀的舞台,而是学生提升素养的“练兵场”。一位老师执教《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上课伊始,他不是从学生已知的內容入手,而是引导学生从预设的两个问题按部就班展开教学:“什么是互联网”“国际互联网奇妙在哪儿”。殊不知,互联网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不再陌生,它已经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因此,学生学得味同嚼蜡,毫无兴趣。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巧妙利用课文的例子功能,就是要寻找学生学习上的盲点,发现学习上的弱点,利用好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让教学回归到自然、本真的状态。

2. 优化学程,让学习扎实推进

传统的教学,教师主宰课堂,把原本充满探索与创造的学习过程,变成了简单的“告诉”。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在当前的课堂上还普遍存在。在语文课堂上,具体地表现为“一是诵读不足,分析介入太快;二是咀嚼不足,结论说出太快;三是讨论不足,分歧消解太快;四是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五是整合不足,阅读结束太快。” 要优化学习过程,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课堂要“让学于生”,教师要“助力于学”。课堂按照“自学——互学——导学——展学”的步骤扎实推进。其次,课堂要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是一个“慢”的过程。学生的认识水平、领悟能力不是一点就透的,它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请看贾志敏老师执教的《两个名字》教学片断:

师:(拿起一本语文书)我有一本语文书。

生:(拿起自己的语文书)我也有一本语文书。

师生:哈哈,(握手)我们都有一本语文书。

师:(指着自己的鼻子)我有一个鼻子。

生:(也指着自己的鼻子)我也有一个鼻子。

师生:哈哈,(握手)我们都有一个鼻子。

师:(指着自己的眼睛)我有一双眼睛。

生:(也指着自己的眼睛)我也有一双眼睛。

师生:哈哈,(握手)我们都有一双眼睛。

师:(指着自己的嘴巴)我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生:(也指着自己的嘴巴)我也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师生:哈哈,(握手)我们都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

师:好,现在你说,我再说,你要说我有的。

生:我有一个小小的愿望,长大可以做医生。

师:哦,你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我也有一个小小的愿望,我可以培养出很多很多优秀的学生。

师生:哈哈,(握手)我们都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生:我有一个快乐的家庭。

师:我也有一个快乐的家庭。

师生:哈哈,(握手)我们都有一个快乐的家庭。(走向另一个学生)

生:我有一颗爱心。

师:我也有一颗爱心。

师生:哈哈,(握手)我们都有一颗爱心。

……

从这个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学生的言语能力的生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需要教师智慧的引导,它还需要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习成效,更要关注学习的整个过程。

3. 习得方法,让学习取得实效

教学虽倡导教无定法,但我认为必须有法。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写法”。针对当前课堂教学的弊端,崔峦先生也指出,“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方法是从研究文本的表达中来,要引导学生发现文本在形式表达上独有的特质。例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苏教版教材五下)这一课,作者没有按照常规的描写方法从外貌、语言、动作上刻画人物,而是把着力点放在了司马迁受宫刑后内心的想法: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

教学就要抓住特有的表达形式,引导学生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体会情感,习得表达方法。方法从言语的实践中来。让学生在读中学会读,在写中学会写,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发现言语表达的规律和习得言语运用之妙。当前课堂教学套路,大多是随文而教,教师见到生字教生字,见到句子教句子,见到比喻教比喻,见到拟人教拟人。这种以文本内容为板块的设计,使得教学活动呈现出随意性和碎片化。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不再以课文内容来组织教学,而以主要的言语实践来设计学习活动板块,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践中慢慢提升。

三、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学本课堂必须扎根语用实践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聚焦學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来看,语文素养的形成十分重要,然而它的内涵却又非常丰富。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智慧、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等都是语文素养。哪些才是核心的语文素养呢?笔者认为,是言语能力。因为其他修养皆可以依附在言语能力上来发展。而言语能力形成有三个标识:言语积累、言语思维和言语智慧。要提升言语能力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1. 丰富言语的积累

言语积累,是语文素养的根基。根基厚了,将来才能出口成章、妙笔生花;积累多了,言语特点和言语规律自然就积淀下来,化为了自己的言语经验。少学如胶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5~9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趁着年少,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一些书。除了国学经典和经典诗文,还要引导学生看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因为这些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 注重思维的训练

好的课堂一定会呈现出很好的智力活动。智力活动离不开思维训练。在语文课堂里,既要重视逻辑思维训练,更要重视形象思维训练。而言语能力的提高、言语智慧的发展与思维训练是紧密相连的。因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逻辑思维强的人,语言表达必然深刻、有条理;形象思维好的人,语言表达必然生动活泼,富有感召力。问题,是情感的导火索,是思维的催化剂。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善于解决问题。学本的课堂,是一个问学课堂。在问中学,在学中问,以问启思,以问促思。课堂一定要走向语言与思维共舞,情感与素养共生的美好境界。如于永正老师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时,整节课引导学生就围绕一个问题来加以探究——林冲的为人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是哪个字?学生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后,才发现是“温、良、恭、谦、让”中的“让”字。

3. 强化言语的运用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言语的运用能力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凭借文本资源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本课堂特别强调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用观,认识到扎扎实实的字词学习是语用,绘声绘色的课文朗读是语用,恰到好处的练笔补白也是语用。课堂要给学生营造言语运用的氛围,搭建言语运用的平台,创造言语表达的时机,通过字词句篇、听说读写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言语表达规则,习得言语运用本领,创生出更富表现力的言语方式和言语形式。强化言语运用,并不是摒弃文本的内容。言语训练离不开言语内容。言语训练要植根于文本内容的土壤,不能游离于文本内容之外。

站在语文及语文课程的高度关照学本课堂的实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让学本课堂聚焦核心素养,指向语言文字的运用,创生言语表达的智慧,使学本课堂的意蕴更丰盈,内涵更深刻,逐步抵达高远的教学境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李维鼎.语文言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7.

(组稿策划:王金涛 编辑:赵 悦)

猜你喜欢

学本课堂语文素养语文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如何在学本课堂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相长新内涵视阈下的学本课堂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