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DACUM技术的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分析

2017-06-19高山艳

职教论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工作分析

编者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认识到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把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提高教师质量作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目标,并采取一系列举措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为了促进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我国从“十一五”开始,实施了《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加大了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政府提出了“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的转型升级方向,对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为此,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以推动教师专业化为引领,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为抓手,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职教教师队伍尤其重要。本期专题选发的几篇文章分别从教师工作、教师职业认同、教师政策等方面探讨了职教师资的发展问题。

摘 要:工作分析是能力结构建构的主要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采用DACUM工作分析技术开发了由9项职责共91项任务构成的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分析表。采用问卷法对548位教师就该工作分析表进行调查,数据显示,该工作分析表很好地反映了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本质和能力要求。研究找出了入门级别和较高级别任务。数据还显示,最重要的任务并非是最困难的任务;教师“课程评价”、“开展社区/企业服务”及参与教科研的意识较弱,均被认为是较难的任务;“专业建设”任务被认为是较高级别任务,参与程度较低。建议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强化课程评价、校企合作及社会服务、专业建设能力和教科研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和培训;建立基于工作分析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机制。

关键词:DACUM;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分析

作者简介:高山艳(1981-),山东沂水人,北京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能力、教师培养、职业教育质量及督导。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跨界与合作: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治理机制研究”(编号:BJA150057),主持人:孙翠香。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0-0029-07

一、问题提出

工作分析是构建能力结构模型的重要方法之一,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和培训课程内容及教师专业发展提供重要信息,也是职业教育教师评价和资格制定的依据,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政策的制定以及职教师资培养培训活动很少建立在对教师工作系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国内只有少部分学者对职业院校教师进行过工作分析。有学者基于O*NET工作分析技术构建了包括责任感、自我控制和社会导向等6项品质,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知识和工具知识等9项知识与理解,指导、交流、学习与反思等10项技能的专业能力结构[1]。也有学者采用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找出了职业院校教师的9项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开发与设计、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质量控制与评价、教学与学习材料的开发、实训场所的规划与设计、培训计劃的制订与实施、学生管理、公共关系、职业指导[2]。已有研究所开发的职业院校教师工作职责是否能很好地反映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内容和本质?是否能得到教师的认同?以及职业院校教师又是如何看待其自身工作各职责或能力要求的?这些问题尚未通过数据分析做出充分回答。DACUM(Develop A Curriculum)工作分析法起源于加拿大,较其他工作分析以其成本低、时间短、信息充分依靠一线实践专家[3]、具有极强的综合性等优点在北美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同时DACUM采用数据验证方法克服了传统工作分析这种实践途径可能欠缺实证研究的问题[4]。本研究采用此种工作分析技术对职业院校教师工作进行系统分析,有助于深化对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的认识,细化和执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推动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进程。

二、研究方法

(一)工作分析对象

DACUM技术秉持“该职业的从业者比其他任何人更了解该职业”的哲学理念,通常遴选6~12名该职业领域从业专家(Subject Matter Experts,SMEs),SMEs须是优秀的一线全日制从业者,他们是所分析职业的内容专家(Content Expert),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流,是很好的团队合作者,具有开放的心态,具有良好的性别和从业年限代表性,专职管理者的比例不超过10%~12%[5],能全程参加2天的工作分析会。本研究在市骨干教师办公室(北京)推荐和部分省市(河北、天津、山东、广东、河南)中高职示范校推荐的基础上,根据DACUM的SMEs标准最终遴选出了11名参加工作分析的专家教师,他们的信息见表1。

该专家团体均是一线全日制优秀骨干教师,具有较好的专业代表性,性别和职称比例妥当,教龄5-24年不等,全程参与了为期2天的工作分析研讨会。

(二)DACUM工作分析实施

本研究严格按照DACUM工作分析流程和规范,首先进行组织结构图的开发,其目的是使SMEs明确该职业在组织中的定位及其与上下级、组织内、外部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开发提供线索和参考。接下来对该职业进行总体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梳理教师“在工作中都做什么?”随后,运用头脑风暴法引导SMEs开发工作职责和每一职责下的工作任务,头脑风暴后要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讨论、达成一致后确定下来。

(三)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分析表验证

根据DACUM工作分析技术,工作分析后会将所开发出的工作分析表向更多该职业从业者开展调查,对工作分析表进行验证。其目的,一是为验证所开发的职责和任务是否能很好地反映该职业工作内容,并根据调查数据,对所开发的各任务做出取舍,修订工作分析表。二是收集该职业从业者关于各项任务的重要性、难度、“是否属于入门级别任务”等维度的认知信息,为随后的培养及培训课程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1.调查工具。自编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学校名称、学校层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性别、所教专业、从教年限、职称、学历等。第二部分为对上述工作分析所开发的9项职责91项任务进行四个维度的调查,这四个维度分别是:“是否从事该任务”、“任务的重要性”、“是否是入门级别”、“任务困难程度”。除“是否从事”和“是否入门级别”两个维度用“是”、“否”作答外,其他维度均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1”代表“一点都不重要/困难”,“5”代表“非常重要/困难”,得分越高表示任务越重要或任务越困难。

2.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河南、贵州、广东、甘肃等省市中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共发放问卷548份,回收548份,剔除无效问卷,剩余有效问卷367份,调查样本信息见表2。

被调查教师的专业领域涉及农林牧渔类、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轻纺食品类、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医药卫生类、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文化艺术类、教育类、公共管理与服务类等14大专业类别。

三、结果分析

(一)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分析表包含9项典型工作职责共91项任务,很好地反映了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本质

本研究所开发的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工作分析表包含9项职责共91项工作任务。9项职责分别是:教学准备、开展教学、课程考核、专业建设、指导学生发展、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开展社区/企业服务、参与学校建设、提升业务能力。这9项職责所包含的任务将在接下来的“任务验证结果”中呈现。

Norton E Robert认为,DACUM任务验证中,确定保留某个任务的标准是:(1)重要性得分高于平均分。本次调查采用1~5五等级量表,平均分为3.0,因此,从重要性判断,确定保留某项能力的标准为大于3.0分。(2)如果任务验证的样本数量在25~100或者更多,决定保留此任务并对此任务进行教学或培训的标准是25%~30%以上的人从事该任务[6]。任务验证数据显示,各任务的重要性得分均在3.4分以上,高于平均分3.0分。其中重要性得分在4.0分以上,即介于“比较重要”和“非常重要”的任务占任务总数的79%。所有任务的从事人数百分比都在30%以上,从事比例在50%以上的任务高达94.5%。符合上述Norton所提出的保留任务的标准,因此,本研究所开发的工作任务全部保留,工作分析表很好地反映了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本质。

(二)各项教师工作任务的重要性、难度、教师参与度的验证结果

1.“准备教学”职责下“制作视频材料”和“开发学习材料”意识较淡薄,难度较大。教学能否达到既定目标以及教学效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准备是否充分,充分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准备教学”职责下各任务在所调查维度上的统计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除“制作视频材料”和“开发学习材料”两项任务的从事人数比例分别为75.1%和84.9%外,从事其他任务的比例均高于90%;“制作视频材料”和“开发学习材料”两项任务的重要性得分为3.87和4.17;难度得分分别为3.3和3.24,高于其他任务。可以推断,职业院校教师“制作视频材料”和“开发学习材料”的意识相对于其他教学准备任务较淡薄,教师认为这两项任务的难度较大。

2.“开展教学”是所有教师必须承担的重要的职责,其中,“突发事件处理”任务的难度稍高。“开展教学”职责下各项任务的从事人数比例均在90%以上,重要性得分均在4.0以上,可以判断,这些任务是职业院校教师开展教学至关重要的、必须从事的任务,详细情况见表4。

同时数据显示,“处理突发事件”的难度值最高,为2.88,可见,在“开展教学”职责领域,职业院校教师认为“处理突发事件”是最困难的一项任务,突发事件本身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期性和处理方法的技巧性,职业院校教学中涉及仪器设备的操作,这使得职业院校教学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更高,更具复杂性,这对教师开展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3.“课程考核”职责下“课程评价工具研发”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较为困难,教师参与程度较低。

“课程考核”能力领域下,“开发知识测试工具”、“开发技能测试工具”和“开发态度测试工具”三项任务的从事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57.3%、55.6%、51.0%;其重要性得分分别为3.92、3.95、3.88,高于平均分3.0分,但较其他任务得分较低(见表5)。在工作分析会上,专家教师也反映,这三项任务是他们在工作中所忽略的,他们完成这些任务的能力也是较弱的;但他们同时指出,“开发测试工具”,尤其是技能和态度的测试工具对于职业教育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4.“专业建设”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有一定难度的、较高级别的任务,教师参与程度不高。“专业建设”能力领域下,各项任务的重要性得分在4.19-4.28之间,远高于平均分3.0分,这说明这些任务对职业教育教学来说是比较重要和必不可少的。但另一方面,除“教材编写”外,只有60%~70%的教师从事过这些任务(见表6)。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少部分教师会承担专业建设相关的任务,这与国内有观点认为“29.8%的教师表示不经常参加学校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或课程开发工作”[7]是一致的。数据还显示,在教师看来,这些任务难度较大,难度值均在3.47分以上,并且同意认为这些任务是“入门级别任务”的人数比例在55.7%以下,即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专业建设”是较高级别的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释上述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等专业建设活动程度不高的现象。

5.“支持学生发展”被认为是较重要的职责,各任务参与程度存在差异。“支持学生发展”职责下,“开展专业讲座”、“指导学生社团”、“指导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从事人数比例稍低,它们同时被认为是难度较大、级别较高的任务,但该领域下多数任务的重要性得分在4.0以上,对职业院校教师来说它们都被认为是比较重要的任务(见表7)。

6.“开展教学/科学研究”意识较弱,较为困难,参与程度不高。从重要性来看,“开展教学/科学研究”职责下各任务的重要性得分均在3.9~4.0之间,介于“一般”和“比较重要”之间。但与“专业建设”职责类似,该职责领域下各项任务的从事比例在50%~70%之间,低于“开展教学”职责下各任务的从事比例,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看来这些任务的难度较高,难度值多在3.5分以上(见表8)。此外,认为这些任务属于入门级别的教师占比均在50%以下,即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这些任务属于较高级别的任务。

7.“开展社区/企业服务”职责的重视程度不足,参与程度较低,较为困难。“开展社区/企业服务”职责下各任务的重要性得分在3.59~3.78之间,高于平均分3.0分,但尚不足4分,未达到“比较重要”的程度。数据还显示,各任务的从事人数比例在33.3%~55.6%之间,这些任务被认为是较高难度的(难度在3.31-3.79之间)、较高级别的任务,只有不足40%的教师认为“开展社区/企业服务”职责下的任务是入门级别的任务。总体来说,“开展社区/企业服务”的职责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职业院校教师开展社区/企业服务的意识较薄弱(见表9)。

8.“参与学校建设”职责被置于中等重要位置,不同任务的参与程度存在差异,但学校治理的总体参与度还不够高。“参与学校建设”能力领域下各任务的重要性在3.44~3.97之间,高于平均分3.0分,意味着“参与学校建设”是多数教师日常工作中都承担的职责。各任务的从事人数比例在50%~80%之间,存在差异(见表10),与其他职责领域下各任务相比,教师参与程度相对较低,职业院校教师学校治理的参与度还不够高。职业院校教师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是完善职业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构建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重要举措。应该改革学校治理机制,强化职业院校教师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治理工作。

9.“提升业务能力”职责下专业自主发展受到重视,各任务参与程度较高。“提升业务能力”,也有学者称之为“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8],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一个重要角色是“介于一个学校和他所教的这个专门行业的从业人员间的沟通人”[9]“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智能、技能混合型职业,其能力结构兼备了工程师、技师和教师的主要有效功能”[10]。因此,需要教师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采取多种措施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数据显示,该职责下各项任务的从事人数比例较高,在85%以上。可见,多数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意识较强,都会从事各种旨在提升业务能力的活动。此外,各项任务的重要性得分均在4.2分以上,表明多数教师视这些任务为比较重要的任务(见表11)。

(三)职业院校教师认为最重要的十项任务与最困难的十项任务并非完全一致

纵观上述91项任务,笔者发现,被调查的职业院校教师认为最重要的任务是“技能展示”,而最困难的任务是“推广成果”,并且最重要的前十项任务与最困难的前十项任务二者并非完全一致(见表12)。

有趣的是,这与美国学者Lovelace,Bill E的研究类似,Lovelace,Bill E为比较职业学校教师实际从事的任务与那些人们认为重要的任务是否一致,选取了德克萨斯州40所公立社区学院5大职业教育领域的700名教师为调查对象,向其发放包含94个任务的任务清单(task inventory),让被试对这些任务的“重要性”“实际从事的任务”“所花费时间”分别进行打分,收回有效问卷461份,研究发现,被认为重要的任务与被调查者实际从事的任务有差异[11]。

(四)职业院校教师认为的十项“入门级别任务”与“十项较高级别任务”

调查显示,在“您认为该任务是入门级别”维度上,得分最低的前十项,即被教师认为属于较高级别的任务分别是,“研究成果的推广”、“申报课题”、“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课题开题论证”、“开发课程体系”、“开展科普宣讲”、“参与新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服务”、“培训企业员工”、“参与制定行业标准”。被调查教师认为属于“入门级别”的前十项任务分别是,“汇总反馈成绩”、“组织课堂”、“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汇总反馈成绩”、“组织练习”、“布置作业”。且工作任务“是否属于入门级别”与任务的难度值具有较高的正相关(见表13)。

四、建議

(一)加强涉及教师工作任务重要性及困难程度等维度的培训需求调研,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转变观念,加强培训供给改革,从依据“能邀请到什么样的培训者” 和“培训者能讲什么”的培训供给本位转向“教师个体专业发展需要什么”的需求本位。二是综合考虑教师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及困难程度,提升培训实效。此次调查发现,十项最重要的教师工作任务皆不在最困难的十项任务之列,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与最困难的工作任务在不同职业院校教师群体眼中可能并非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在开展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前,要做好培训对象需求调研,考虑到教师工作任务重要性因素的同时,找出对于该培训群体来说最困难的任务,不要想当然依照培训者眼中任务的重要性程度来设计课程。三是针对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专业教师,对培训课程内容实行差异化设计,提高供给对不同教师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如对于新手教师,着力加强“了解职业学校学生基本情况、教案编写、职业学校课堂组织、组织学生技能练习、与学生日常沟通”等入门级别的能力培训。对于成熟型教师应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服务等较高级别能力的培训。对于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应着力加强教师“技能展示”、“组织学生技能练习”、“技能评价”等专业能力的培训。

(二)加强职业院校教师课程评价工具研发、开展校企合作及社会服务、专业建设和教科研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1.加强职业院校教师课程评价意识及课程评价工具研发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考核评价不同于普通学校学生评价,职业院校教师应树立技能评价意识;要熟悉本行业及职业领域内职业资格标准,要与行业、企业合作加强学生评价工具的开发研究,设计符合技能学习规律和专业特点的涵盖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三方面内容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

2.加强职业院校教师开展校企合作及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与已有研究类似[12],本研究显示,“参与新产品研发”被接受调查的教师认为是第三困难的工作任务,且参与程度不高,只有33.3%的教师从事过这一任务。为此建议,一是各方要切实贯彻落实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把教师企业实践纳入教师培训规划。二是政府部门和学校应在经费支持、课时安排等方面为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建立健全教师参与社区和社会服务在职称评聘、考核评优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

3.着力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建设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培训。一是职业院校教师要将教学观转变到大的课程观,树立专业建设意识,不但要思考如何教的问题,还要思考“教什么”的问题。二是组建各专业建设团队,与企业界合作开展专业建设论证、课程开发等系列活动,逐步使之制度化。三是鼓励职业院校教师结合实际,围绕课程及教学开展行动研究和实验,加强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和培训,提升教师进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研究并将成果用于教学改进的能力,不断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建立基于工作分析和专业能力要求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自主发展机制

本研究所开发的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分析表全面涵盖了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并经过职业院校教师验证,明确了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内容,为教师专业发展指明了路径。因此,职业院校应引导教师对照该工作分析表,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三年或五年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与各系部及学校进行商讨,针对所欠缺的能力采取恰当措施予以落实和执行,完善专业能力结构,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学校应该担负起该发展规划的共同协商者、举措的协助者、规划落实的推动者、监督者以及评价考核者角色,以此建立学校内部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蔡颖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2]赵志群,庄榕霞.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课程标准的开发[J].教育与职业,2012(5):12-15.

[3]Finch C R, Crunkilton J 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4th Ed.)[M]. Massachusetts: Allyn and Bacon, 1993:146.

[4]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

[5]NortonRE. DACUM Handbook [Z].(4th ed.)Unpublished.Columbus: Center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Employment, Ohio State University.2013: D-18.

[6]Norton E Robert. DACUM Handbook[Z] .(4thed.)Unpublished.Columbus: Center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Employment,Ohio State University. 2013.

[7][12]赵雪,李蕾蕾,赵宝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现状调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3(10):58,57.

[8]夏洪波.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与提高[D].杭州师范大学,2012.

[9]张承烈,周谈辉,陈锡镐.工业职业教育概论[M].台湾:师友工业图书公司,1981:94.

[10]韓文成,齐树华,程岂平,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71.

[11]LovelaceBE.A System for Identifying Professional Teaching Competencies of Vocational-Technical Teachers [R].Texas, 1975.

责任编辑 肖称萍

猜你喜欢

工作分析
提升新时期财政统计工作服务水平的有效策略
浅谈工作分析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探究如何做好聋校班主任工作
工作丰富化实践的效果研究
如何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分析
以F公司为例谈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中岗位说明书的修订
电力公司党建工作的创新探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创新教育工作的分析
组织—员工价值观匹配对工作分析结果评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