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规范心肺复苏术在急诊猝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17-06-19邓玉英苏宇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心肺存活率我院

邓玉英 苏宇虹

·门诊护理·

强化规范心肺复苏术在急诊猝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邓玉英 苏宇虹

目的:探讨强化规范心肺复苏术在猝死患者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5月进行院前抢救的猝死患者100例,按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14年4月~2015年4月)50例进行常规急诊护理管理,观察组(2015年5月~2016年5月)50例强化急诊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猝死患者的发病至救治时间、复苏后不同时间内的SBP和SpO2、存活率、死亡率以及整体抢救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复苏前的SBP和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猝死患者的发病至救治时间、复苏后5,10,15 min内的SBP和SpO2,存活率、死亡率以及整体抢救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急诊护理管理应用在猝死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效果好,可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猝死;规范心肺复苏术;院前急救

猝死患者的死亡率极高,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中青年人群是猝死的高发群体[1],受工作节奏快、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不良嗜好等因素的影响,男性猝死的概率高于女性。中青年对先兆症状容易忽视,具有致命性。抢救猝死患者的最佳时间在4~10 min[2],因此应及时进行有效的院前急救,如心脏复苏术等,能提高患者生存率。我院采用强化规范心肺复苏术,现将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院前抢救猝死患者100例,根据抢救时间分为对照组(2014年4月~2015年4月)和观察组(2015年5月~2016年5月),将肿瘤晚期、孕妇以及创伤后患者排除。100例患者均符合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的猝死诊断标准:(1)心室纤颤或心室静止。(2)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3)叹息样呼吸或呼吸骤停。(4)丧失意识、无动脉搏动、血压未测及到。对照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1~82岁,平均(48.06±3.45)岁;猝死地点:37例发生在家中,8例发生在工作场所,5例发生在公共场所;合并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病变9例,脑血管病变8例,心血管病变33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12~83岁,平均(48.12±3.51)岁;猝死地点:发生在家中35例,工作场所9例,公共场所6例。合并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病变8例,脑血管病变10例,心血管病变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急救护理,由专门的护士管理和准备院前急救物品和仪器,做好清点、维护和保养工作,使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便于及时使用。由我院120急救电话通知出诊,安排掌握基础和高级生命急救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的急诊医师和院前急救护士组成急救小组,在院前急救猝死患者时统一服从命令采取急救措施,禁止擅自离开岗位,熟练配合急诊医师现场救治猝死患者的工作,要求护士严格按照院前急救相关管理制度以及院前急救的相关流程进行急救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猝死患者强化规范心肺复苏术,具体内容如下:

1.2.1 翻转培训 翻转于2011年提出,其来自于美国,是针对无法参与培训者进行的一种音频、视频、PPT文档讲解。为提高护士(尤其是低年资)关于心肺复苏的掌握程度及最新的知识理念、不同情况的紧急处理方法,我院将此培训模式应用在临床中。由经过CPR专业培训且有授课资格的护士长录制专业的操作视频(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方法、CPR操作流程、呼吸心跳停止处理方法、呼吸机使用、胸外按压操作及复苏有效判断方法)、应急案例、危急情况处理等,并放置于局域网,提供科室护士登录账号以供下载学习。定期组织科室研讨会,将1~2个月内出现的特殊案例,如有严重合并症猝死患者抢救方法、有外伤猝死患者抢救方法等进行特殊分析,制成PPT或视频,放置于局域网,以供所有护士学习。同时进行督促式干预,对低年资护士每个月考核1次、高年资护士每个季度考核1次,考核内容包括基础操作、应急演练等。

1.2.2 六西格玛管理心肺复苏培训急救方案 首先对既往患者心肺复苏情况进行分析,寻找可能导致心肺复苏失败的原因,主要为诊断不够迅速、呼吸道通畅情况判断不准确或时间较长、心肺复苏操作有误、电击除颤时机不对、气管插管失败等。因此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将护理内容进行改革。组成心肺复苏研讨小组,小组内采用头脑风暴方法,积极参与分析,从多个角度寻找影响心肺复苏过程的原因,以“快速诊断、通畅呼吸道、快速有效心肺复苏、准确电击除颤、气管插管”为关键环节进行改进。改进措施主要为:(1)增设模拟训练。由资历高的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培训,并进行带教模拟训练,使资历尚浅的护士能够在3 min内开展心肺复苏,且不断缩短复苏时间,并准确通畅患者呼吸道,以提高其应对能力。(2)强化时间概念。以1名护士模拟患者,其他护士进行猝死的心肺复苏抢救,并由1名护士记录时间,以保证“3,1 min”,即3 min内开展心肺复苏、1 min内完成电击除颤。在模拟抢救过程中一旦时间超过即停止,使护士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并不断进行操作,以熟练技术,缩短抢救时间。在实施改进措施后,通过一系列控制措施的制定,保证能快速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流程,严格控制急救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质量,对调整后的急救流程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猝死患者的发病至救治时间、存活率、死亡率以及整体抢救效果[3],记录复苏后不同时间内的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

1.3.2 疗效判定标准 成功:与抢救前相比,患者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心率、呼吸和血压逐渐恢复正常,面色红润且瞳孔对光反射恢复。有效:患者的自主循环、心率和呼吸均恢复正常,SBP和SpO2有明显改善。无效:患者的自主循环、心率和呼吸均未得到改善,出现加重趋势且血压异常,或出现死亡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发病至救治时间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发病至救治所用时间比较±s)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内的SBP和SaO2比较(表2)

表2 两组猝死患者不同时间的SBP和SpO2比较

注:两组患者复苏前S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苏后5,10,15 min内的SBP、SpO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存活率和死亡率比较(表3)

表3 两组猝死患者的存活率和死亡率比较 例(%)

2.4 两组患者整体抢救效果比较(表4)

表4 两组猝死患者的整体抢救效果比较(例)

3 讨 论

心搏骤停是绝大多数患者猝死的原因[4],有研究表明,70%~80%的猝死发生在家中或院外,患者在院外发病则表示患者无法得到医疗专业人员及时的急救,且人们对心脏复苏的操作并不熟悉,导致猝死发生率极高,因此选择相对更有效的抢救方式来改善抢救效果十分重要,同时护理管理干预也必不可少。

相关研究表明,影响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的原因为以下几点:(1)急救电话通知不及时。急救电话占用以及护士通知出诊不及时、急救车司机不在急诊科待命或车库电话占线等,使出诊时间被耽误。(2)急救人员经验不足。相关急救人员未接受过专业的猝死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知识,在院前急救时不能快速进行心肺复苏。(3)受通讯设备、交通等因素的影响,急救人员不能在短时间内到达现场。(4)专职急救医师在进行其他急诊医疗工作,不能及时出诊救治猝死患者。(5)目击者或家属缺乏急救知识和方法,耽误最佳抢救时间。

由于猝死患者具有发病突然、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5-6]等特点,尽早进行院前急救,抢救成功率会更高,因此医护人员应快速到达急救现场,避免耽误最佳抢救时间[7]。医护人员在院前急救猝死患者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时间就是生命”“生命至上[8-9]”的信念,积极采取急救措施。目前我院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现场抢救机制,出诊迅速,因此,如何有效地避免由于急救人员经验不足导致的抢救不及时等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针对此情况,我院利用了翻转课题和六西格玛管理心肺复苏培训急救方案。翻转课堂能够有效弥补部分护士休息、外出学习、请假等导致的不能参与培训,且有利于各医院先进理念传递给每位护士,加之监督理论,使护士可以更好地了解各种护理知识,不断弥补自身不足。六西格玛管理心肺复苏培训急救方案,将问题与不足提出后进行综合分析,探讨研究了各种方案,并重点强调了时间概念,强化资历尚浅的护士心肺复苏熟练程度与应急能力[10]。强化规范心肺复苏术综合以上两种方法,有助于提高护士的能力,使心肺复苏院外抢救得到更好地进行。心肺复苏是猝死患者的基本急救措施,强化急诊护理管理可使心肺复苏后的猝死患者预后改善。普及心肺复苏知识对于提高现场急救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击者能够及时有效地对猝死患者实施复苏急救。

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发病至救治时间、复苏后5,10,15 min内的SBP和SpO2、存活率以及整体抢救效果上均比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

总之,在院前急救猝死患者心肺复苏后强化急诊护理管理的效果较为优越。

[1] 宋清泉,周晓宏,程 缙,等.在院前急救中规范心肺复苏术对猝死患者的抢救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0):1624-1625.

[2] 安庆斌.标准心肺复苏术与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术在院前猝死救治中的应用比较[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3):471-472.

[3] 陈艳玲,胡怀岭,黄春艳,等.标准心肺复苏技术对院外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4):168-169.

[4] 郭翔云,康国平.新旧心肺复苏指南指导院外心源性猝死抢救效果的对比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5):476-478.

[5] Blewer AL,Leary M,Esposito EC,et al.Continuous chest 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promotes rescuer self-confidence and increased secondary training:A hospital-bas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Critical Care Medi,2012,40(3):787-792.

[6] 陆首玲,姜椿法,胡文彩,等.院前心肺复苏器抢救心脏性猝死的临床研究[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7):1222-1223.

[7] 王 东.院前急救心肺复苏猝死患者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1):2492-2493.

[8] Lewis M,Stubbs BA,Eisenberg MS.Dispatcher-assiste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Time to identify cardiac arrest and deliver chest compression instructions[J].Circulation: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13,128(14):1522-1530.

[9] 孙广明,冯东兴,马红旗,等.268例院前猝死病例的急救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96-97.

[10]黄 伟,张文玉.43例猝死患者心肺复苏(CPR)分析[J].医学信息,2013,26(3):140-141.

(本文编辑 刘学英)

530022 南宁市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

邓玉英: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1-23)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0.065

猜你喜欢

心肺存活率我院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园林绿化施工中如何提高植树存活率
《心肺血管病杂志》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损耗率高达30%,保命就是保收益!这条70万吨的鱼要如何破存活率困局?
水产小白养蛙2年,10亩塘预计年产3.5万斤,亩纯利15000元!存活率90%,他是怎样做到的?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Alice台风对东海鲐鱼鱼卵仔鱼的输运和存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