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在白内障连台手术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
2017-06-19刘芳艳周依岚成洪波
庞 兰 刘芳艳 周依岚 成洪波
前馈控制在白内障连台手术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效果
庞 兰 刘芳艳 周依岚 成洪波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白内障连台手术安全管理中运用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手术室连台手术治疗的120例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对照组患者工作程序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对照组连台手术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基础上,对连台手术的各环节实行风险循证,排查出影响连台手术患者安全的高危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前馈控制管理理念和方案,对潜在高危因素实施超前管理的方法对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手术室连台手术治疗的12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护理安全隐患、眼科手术医师的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安全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隐患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眼科手术医师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理安全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连台手术的各环节实行风险循证,排查出影响连台手术患者安全的高危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前馈控制管理理念和方案,对潜在高危因素实施超前管理,能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和医护团队合作,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和谐医患关系。
前馈控制;白内障;连台手术;安全管理;风险循证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多发性疾病,近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白内障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据文献报道,白内障是我国第一位的致盲眼病[2],手术是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通过手术治疗能有效恢复患者视力[3]。由于我国开展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活动,我院为定点医院,故白内障手术量在逐年增加,多台连台手术模式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连台手术快节奏衔接、多台次连续、超负荷运转的特殊性给手术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4],如何实现手术效率和手术安全管理质量同步发展,是我们手术护理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前馈控制是指人们运用所得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并不断调整计划及所采取的措施从而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5]。本研究通过成立白内障连台手术安全管理小组,对白内障连台手术的各环节实行风险循证,排查出影响连台手术患者安全的高危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前馈控制管理方案对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手术室连台手术治疗的12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眼科专科医院,手术室共有10个手术间,其中层流级别为百级4间、千级4间、万级1间;共有眼科医师36名;每年手术近万台次手术量,其中白内障手术约为2000台次,手术连台率为50.8%。手术室共有29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50岁,平均年龄(30.8±4.6)岁;学历:本科20名,大专9名。选择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手术室连台手术治疗的120例白内障作为对照组,男57例,女63例;年龄40~88岁,平均年龄(50.8±6.1)岁;其中白内障囊内摘除术(ICCE)34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46例,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Phaco)40例。2015年1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手术室连台手术治疗的12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为观察组,男59例,女61例;年龄39~90岁,平均年龄(51.1±5.9)岁;其中白内障囊内摘出术(ICCE)36例,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45例,超声乳化晶体摘除术(Phaco)3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程序对白内障连台手术安全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有针对性的前馈控制管理理念和方案对潜在高危因素实施超前管理的方法进行管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成立白内障连台手术安全管理小组 成立以手术室护士长为组长,科内高年资护理骨干6名为组员,其中包括科室院感监控护士1名的白内障连台手术安全管理小组。
1.2.2 风险评估 小组成员主要职责为回顾性分析对照组连台手术工作程序中出现的高风险问题,遵照循证原则查阅国内外文献,并对文献报道中连台手术的高风险护理因素的循证证据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和分类,结合本院现存问题,从手术的安全核查、患者的身心监护、术中感染的风险、连台手术的流程和手术设备器械的管理5个方面来分析本院白内障连台手术高风险护理问题特点和原因,并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用风险的严重程度与发生频率来量化评估风险水平[6],风险水平=严重度×概率评估,严重度分为轻微、中度、严重、极为严重4个等级,评分为1~4分;概率评估为罕见、不常、偶尔、经常4个等级,评分为1~4分,风险指数总评分为1~16分,高于8分视为高危风险因素。白内障连台手术安全管理小组通过客观评估白内障连台手术过程中5个方面高风险因素后赋予分值,得出本院白内障连台手术高危护理风险因素分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手术的安全核查疏漏风险(安全核查项目遗漏或不及时、三方安全核查不到位、安全核查内容记录缺陷各12分)、患者术中监护不力风险(术中患者病情变化观察不仔细、与手术医师的护理配合不到位、对患者所处环境缺乏评估、未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各12分)、患者手术感染风险(手术过程中人员控制执行不力、层流净化规范执行不到位各8分)、连台手术的流程不完善(连台手术流程协调不当、连台手术没有达到无缝隙对接各8分)、手术设备器械的管理缺陷(设备、器械未处于备用状态、手术物品、器械准备不到位,8分)。
1.2.3 前馈控制 白内障连台手术安全管理小组成员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结合本院院情,制定出前馈控制管理方案,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医院-护理部-科室三级护理安全管理体系。由小组成员负责将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连台手术核查制度、连台手术工作流程及流程图、连台手术护理风险预警和预防方案进行修订,再由医院和护理部进行审核并完善确定。小组成员对每天的白内障连台手术高风险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护理部每个月到科室抽查白内障连台手术高风险环节安全管理执行情况,医院将护理部抽查结果与科室绩效奖金挂钩。(2)加强安全管理理念培训,使得全员都有风险意识,并能及早识别风险因素。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连台手术核查制度、连台手术工作流程及流程图、连台手术护理风险预警和预防方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强化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小组成员每月月底将该月在连台手术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汇总,召开护理安全质量分析例会,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讨论问题存在的原因、在连台手术工作流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剖析如果隐患发生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让护理人员对连台手术安全管理时刻保持高度警觉和慎独精神,自觉遵守职业行为规范。同时,对连台手术工作流程现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实行持续安全质量改进原则进行改造。(3)加强全科护理人员专业业务学习,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小组成员通过制定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病情观察要点,采用专业知识授课、情景模拟、病例讨论等方式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旨在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对其实践能力和沟通技巧进行提升,保障患者安全,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对于新入科的护理人员必须通过眼科手术护士核心能力、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连台手术工作流程及流程图、连台手术核查制度、连台手术护理风险预警和预防方案考核,方可正式上岗。(4)加强医患、医护沟通,优化连台手术工作流程。术前巡回护士访视连台手术患者,先与手术医师沟通手术台次的安排情况,然后跟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大概手术的时间,讲解手术步骤,尽量满足患者要求。手术当天,提前电话告知病区接患者的时间,让病区为患者做好充足的术前准备。前一台手术完成,患者过床后,安排专职接送人员接下一台手术,确保连台手术间无缝隙对接。(5)制定白内障手术设备、仪器、器械管理制度,确定分管人员,并与绩效挂钩,确保手术设备、仪器、器械处于备用状态。(6)制定洁净手术环境管理制度,由巡回护士监督实施,闲杂人员不得入内。严格执行手术间空气监测,确保连台手术间隔时间至少15 min,确保手术间自净要求。(7)连台手术超过3台次,合理安排护理人员,避免疲劳造成安全隐患。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护理安全隐患包括手术准备缺陷、手术器械应用缺陷、手术核查缺陷、患者监护缺陷、感染风险发生情况。(2)眼科手术医师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理安全质量评价。眼科手术医师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从手术医师对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中病情观察、术中对突发事件处理、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保养5个方面进行评价,该调查问卷总分15分,每个方面按照满意、一般、不满意依次记3,2,1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包括术前访视服务、术中人文关怀、术后随访服务3个方面,共15个条目,采用二分类评分法,答“是”计1分,“否”计0分,总分1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护理安全质量根据广东省手术室安全质量要求和护理部制定的安全指标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护理安全质量越高。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护理安全质量和满意度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安全质量和满意度比较(分,±s)
2.3 医师对两组手术满意度(表3)
表3 医师对两组手术满意度(分,±s)
2.4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表4)
表4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3.1 前馈控制在白内障连台手术安全管理中运用,是以循证原则作为支撑点,提高了连台手术护理质量安全的科学性和护理人员的执行力 我国近年来开展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活动,白内障手术量在逐年增加,多台连台手术模式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由于眼科手术风险的潜在性、不确定性和后果严重性,以及护理风险共有的多变性和复杂性,是传统的护理经验和推理不能解决的,为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全新的连台手术安全管理方法。循证作为当今护理学科的发展趋势,其提出问题,寻找科学证据,指导护理决策和实践的证据理念,可以为前馈控制的风险识别和风险预判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从而规避前馈控制的片面性和盲目性,提高前馈控制的科学性和执行效力[6]。它受循证医学影响而产生的理念,采用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找出最佳管理理念和方法。本研究是通过对白内障连台手术的各环节实行风险循证,排查出影响连台手术患者安全的高危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前馈控制管理理念和方案对潜在高危因素实施超前管理的方法,确保了前馈控制管理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有科学的佐证,护理人员更容易接受,并执行,提高了前馈控制管理方案的执行力度。
3.2 前馈控制在白内障连台手术安全管理中运用效果评价 白内障具有致盲率高的特点,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眼睛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由于其生理结构的复杂性、精细性和脆弱性决定了眼科手术具有极高的风险性。随着眼科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和眼科高精手术仪器的应用,白内障手术时间大大的缩短了,为满足患者需要,节约医疗资源,白内障连台手术的现象非常普遍。但连台手术使得护理人员处于强应激、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中,手术安全质量得不到保障。前馈控制在白内障连台手术安全管理中运用是以循证原则作为支撑点,通过对对照组工作程序进行充分分析和评估现存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运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客观评估出本院白内障连台手术5个高风险因素,分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手术的安全核查疏漏风险、患者术中监护不力风险、患者手术感染风险、连台手术的流程不完善、手术设备器械的管理缺陷。研究者根据评估结果,查阅国内外文献,以循证原则作为支撑点,制定出包括建立医院-护理部-科室三级护理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安全管理理念培训、加强全科护理人员专业业务学习、优化连台手术工作流程、制定白内障手术设备等管理制度、制定洁净手术环境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护理人员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效果、执行力度和降低安全隐患。研究表1可见,观察组护理安全隐患包括手术准备缺陷、手术器械应用缺陷、手术核查缺陷、患者监护缺陷、感染风险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前馈控制在白内障连台手术安全管理中运用明显降低了连台手术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行术前访视、术中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术后随访服务,使得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情况完全掌握,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降低紧张、焦虑情绪。通过跟患者及手术医师的沟通,能更全面的评估患者手术高风险因素,更好地配合手术医师,手术护士充分做好手术准备和专科知识培训,让手术医师有设备和器械可用,让手术医师放心做手术,提高手术质量,从而提高手术医师满意度;对高风险因素进行预测,做好消除安全隐患,从而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表2,表3可见,观察组眼科手术医师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护理安全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结 论
综上所述,对白内障连台手术的各环节实行风险循证,排查出影响连台手术患者安全的高危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前馈控制管理理念和方案,对潜在高危因素实施超前管理,能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手术安全管理的执行力和医护团队合作,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和谐医患关系,值得推广运用。
[1] 陈 丹.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情绪及并发症护理干预效果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8):1697-1698.
[2] 张 鲲,李晓陵,王 烨,等.老年性白内障手术资料数据库的建立[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1,32(8):866-867.
[3] 吴伟霞,肖 梅,赵春静,等.前馈控制对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34):3501-3503.
[4] 夏丽玲,王贵罗,樊顺克.浅谈连台手术的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0):392-393.
[5] 白云洁.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手术患者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5):1062-1064.
[6] 黄爱华,陆宏伟,樊 俭.连台手术安全核查的风险循证及前馈控制[J].护理研究,2016,30(3):1099-1102.
(本文编辑 冯晓倩)
518000 深圳市 深圳市眼科医院
庞兰:女,本科,主管护师
深圳市科创委基础研究布局项目(JCYJ20150730150557658)
2016-11-03)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