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行为变革优化废品管理
——可持续设计中的“零浪费城市”

2017-06-19侯海燕邓小渠HouHaiyanDengXiaoqu

当代美术家 2017年3期
关键词:废品浪费垃圾

侯海燕 邓小渠 Hou Haiyan Deng Xiaoqu

激励行为变革优化废品管理
——可持续设计中的“零浪费城市”

侯海燕 邓小渠 Hou Haiyan Deng Xiaoqu

德国弗莱堡沃帮

零浪费作为一种整体论方法,涉及产品和流程的系统设计与管理,通过最小化初次使用和最大化废物流回收,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零浪费城市理念要成为现实,须从根本上重新定位一切产品、建筑、社区和城市的设计、生产、维护、营运和回收利用。实现零浪费城市目标,确立一体化设计策略,协调运用零浪费城市六大核心原则至关重要。

零浪费,零浪费城市,一体化设计策略

当人们怀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由农村迁往城市时,城市便膨胀起来。我们的消费驱动型社会每天都在产生大量废品。城市人满为患,交通系统拥挤不堪,城市生活品质由于发展过快受到损害,不断产生的废品造成垃圾填埋场四处泛滥、自然栖息地遭到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失落殆尽。为防止全球资源进一步枯竭,我们需要引进可持续消费模式和战略性废品处理系统。不言而喻,在随后二三十年间,诸多不可再生资源(如镉、金、汞和碲)的全球供给将面临永久性缺口。因此,高效利用资源,杜绝不必要浪费是当今世界所有城市面临的紧迫挑战。

零浪费作为一种整体论方法,涉及产品和流程的系统设计与管理,通过最小化初次使用和最大化废物流回收,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零浪费”城市将优化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从生产环节消除可避免浪费,回收利用终端产品。零浪费城市从废物流中回收所有可用资源,防止有害废品污染环境。

城市化与固体垃圾

19世纪初,全球人口达到了10亿。现在,每隔12~14年,全球人口就增加10亿。这一增幅预计到2050年前将趋于缓和,人口增长大约保持在85亿~90亿。目前,世界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到本世纪中叶,全世界几乎所有地区都将显著城市化。城市在创造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创建了不同形态的特大城市群。

人们对废品管理的一大关切是,过度的消费文化会造成自然资源枯竭,并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尽管废品引起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数量不大(小于5%),2005年总排放量约为1300吨二氧化碳当量,主要源于垃圾填埋场产生的甲烷和废水,但是若将每种产品从原料开采到最后处置计算在内,产生的全球温室气体总量无疑就增多了。燃烧含有化石碳的废塑料与合成纺织品废料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也会加剧气候变化,这成了可持续废品管理的一个核心问题。

当前,全球每年产生城市固体垃圾估计为20亿吨。如果每人产生的固体垃圾与旧金山的人均率持平,全球城市固体垃圾将达70亿吨。过去20年中,澳大利亚人产生的垃圾总量翻了一番,这个垃圾总量在2011到2020年间极有可能再翻一倍。当这样的增速与全球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随之而来的资源消耗勾连一起,必然导致城市固体垃圾的持续增加,这已经成为城市面临的重大难题。

挑战在于我们能否改变现有生活方式,重塑改造城市,从而不再产生不必要浪费,把废品视为资源,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回收利用资源。我们依据“零浪费”理念构思城市模型,力图明晰“零浪费”城市概念,及如何将这一概念嫁接应用于发达城市。

当今世界资源消耗状况及其严重性

全球人口增长意味着城市的加速发展。遗憾的是,中国和印度的大部分城市均采用发达工业国家的高消费模式拉动经济,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发达国家现有消费模式是有损环境的。主要工业国家对生态系统的利用日益失调,环境负债显露无遗,这已向决策者和普通公众提出了可持续消费问题。可持续消费包括通过负责任的行业设计调整人类行为,改变社会及个人规范,关心社会代际幸福,实现共同利益的公平分享。

全球收入和支出过去数十年有了巨大增长。2004—2009年,一个两口之家购买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的支出在澳大利亚增加了20.15%,瑞典增加了12.17%,美国增加了11.6%。食品是导致环境排放的主要因素之一,产生了(2011)23.3%的温室气体、48.7%的碳排放和39.7%的淡水消耗。

中国、印度等主要发展中国家消费总量惊人,与澳大利亚、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增长更快,虽然人均消费并非如此。在中国,家庭可支配收入2005—2007年增加了36.5%,支出增加了41.59%。与澳大利亚、瑞典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较,印度和中国的家庭支出增幅明显。支出不断增加,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都增多了,环境污染和破坏也加剧了。

瑞典马尔默奥古斯滕伯格

浪费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人类很早便知道匮乏的含意,明白和自身需求相比,资源是有限的。即便如此,社会发展已超出了极限,全球资源正在枯竭。为了解全球资源开采趋势、人类需求和未来储备情况,已经有了系列研究。克里斯·克拉格斯通分析了不久的将来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发生短缺的情形,发现88%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2000—2008年在全球出现了短缺。到2030年,约23%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可能出现永久性全球供应短缺,其中五种金属元素短缺的可能性极高——镉、金、汞、碲和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关于全球金属回收的研究显示,2010年镉的全球回收率为10%~25%,金超过50%,汞为1%~10%,碲不及1%,钨为10%~25%。此外,37种特种金属中,有32种目前回收率几近于无,34种低于1%。调查的60种金属中,报旧回收率超过50%的不到1/3。研究得出的最后结论是,金属回收率远低于其回收利用的可能性,工业国家应该彻底改变对资源的浪费使用。这表明,人类等不到“耗尽”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那一天,许多资源可能就会出现严重短缺。

提倡“零浪费”

当今,零浪费是讨论城市固体垃圾处理系统最热的概念。“零浪费”这个术语首次由化学家保罗·帕尔默1973年回收化学品时所使用。自此,朝向零浪费的努力演变为一场世界性运动,改变了我们拆解回收产品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设计、建造、营运、维修建筑和城市的途径。简言之,零浪费意味着系统性设计和管理产品与流程,以达到消除浪费、保护和回收废物流中所有资源的目的。

零浪费的范畴包括可持续废品管理系统的诸多概念,有节约、再用、再生、再设计、回收、维修、再生产和转售,垃圾零填埋和焚烧,以及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设计系统。零浪费设计原则超出了回收范畴,强调首先要减少材料浪费和再利用产品,其次才是回收和堆肥处理。

建筑师、工程师、城市规划师和企业界人士纷纷对零浪费概念表现出浓厚兴趣,希望将其落到实处,重新设计城市系统,升级改造基础设施,实现“从低碳到无碳”的城市区域。这一废品管理价值体系(节约、再用、维修、回收)正普遍用于建筑施工中,掀起了一股重估现有建筑价值的热潮。再利用现存建筑当然是处理建成环境最可持续的方式。以最少的材料能源进行最小干预,改造、适应性再利用现有建筑,把“各层级废弃物”转移到建筑中(材料和元件再利用),是最可持续的方式。改变越少,元件再利用越多,能源利用和浪费就越少,过程就越优化。零浪费的概念包括从废料中回收所有资源。

“零浪费城市”模型可用来消除每个产品生命周期和日常生活中的浪费。零浪费城市可避免不必要浪费,回收利用报废产品。零浪费城市使用预制模块,杜绝材料浪费,回收废物流中所有可用资源,不产生有毒废品,并100%回收废品。

零浪费城市模型从“生态城市”理念发展而来。许多城市都按生态城市理念设计和规划,确保居民高品质的生活。不管是弗莱堡沃邦、汉诺威康斯伯格(德国),斯德哥尔摩的哈马比滨水新城(瑞典)等建成生态城项目,还是马斯达尔市(阿联酋)和万庄生态城(中国)等未竣工项目,设计用途均须提供良好生活品质。所有这些生态城都遵循可持续城市设计规则,设计人口密度保持在每公顷50~150人。

零浪费是生态城市能够实现的一种状态。零浪费最初的定义是100%的回收率。后来,零浪费概念由单纯回收拓展到转移填埋场垃圾(达到100%)。然而,回收转移的组合方法并不代表零浪费城市的全部含义,零浪费城市是要在工业、农业和建筑业通过优化设计和流程,从根本上消除浪费。只有从产品链的整个生命周期剔除各种浪费,零浪费方可得以实现。为此,要实施更为综合全面的城市固体垃圾方案、政策和策略,必须从产品链切断废物流。

零浪费城市的整体模型:废品 = 资源

整体性零浪费城市生产中不应有过度浪费,产品设计确保其淘汰报废时可作回收利用。如产品确实产生有不可回收垃圾,生产商应予以合理处置。个人在零浪费城市购买商品要清楚自己的选择,要按零浪费原则承担废品管理责任。

若要从零浪费城市向低碳世界过渡,就必须摒弃高消费愿望。这意味着优化使用高效技术,动员人们改变行为。事实上,25%的减排来自行为变化。企业、城市发展的新生态模型就是要建立一体化制度,激励各层创新。

现行城市改造成零浪费城市的核心原则是什么?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容易。若能确立以下六大关联核心原则且并行实施,就有望将传统高消费城市改建成零浪费城市:

1.认识、教育、研究

2.变革行为,养成可持续行为、生活方式、消费方式

3.基于系统思维,更新基础设施

4.改造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实现材料效能最大化

5.100%回收利用资源

6.制定零填埋零焚烧法律法规

零浪费城市原则是在环保原则上提出的(即避免浪费、减少使用、循环使用和修复使用)。行为变革和可持续消费有助于在生产、消费、使用阶段避免不必要浪费。扩大生产商和消费者责任,确保他们在使用占有资源,产生、管理个人垃圾时进行可持续选择。增强责任感避免浪费,管理资源和产品,通过从高消费到可持续消费的转向保护资源,最大限度减少长期环境影响,确保子孙后代的福祉。通过零填埋零焚烧立法,实现废弃物的全回收,零浪费城市能够100%回收利用资源,当然也能最大程度减少有限自然资源的耗竭。

德国汉诺威康斯伯格花园饭店

结语

零浪费城市理念要转化成现实,须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一切产品、建筑、社区和城市的设计、生产、维护/营运和回收/再利用。我们必须明白,开发废品管理系统有赖于各种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实现零浪费城市目标,确立一体化的综合设计策略,协调运用零浪费城市六大核心原则至关重要。

当今世界多数城市的发展范式都立足于不断增长的资源消耗,同时又无视资源回收,这种不可持续的范式会摧毁生态系统。消费者需要知道,废弃物并非废物,而是宝贵资源:食品垃圾、电子垃圾、玻璃和纸板都有价值。必须立法规范产品生产商和建筑公司按照节约材料、减少浪费的方式生产经营。这势必需要一种全新的解决途径,即启用零浪费城市理念。

1.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2009) Who Buys What: Identifying International Household Spending Patterns by Type 2009 (2ndedn),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London

2.Hawken, P., Lovins, A. and Lovins, H. (2000) Natural Capitalism: Creating the 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Boston, MA

3.Lehmann, S. (2011a) ‘Zero waste and zero emission city: sustainable design and behavior change in urban design’, in C. Daniels and P. E. Roetman (eds) Creating Sustainable Communities in a Changing World, Crawford House Publishing, Adelaide, SA, pp31-42

4.Lehmann, S. and Crocker, R. (eds) (2012) Designing for Zero Waste: Consumption, Technologies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Earthscan/Routledge, London

Palmer, P. (2004) Getting to Zero Waste, Purple Sky Press, Oakland, CA

5.UN-HABITAT (2010)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the World’s Cities: Water and Sanitation in the World’s Cities Report 2010, Earthscan, Washington, DC

Encouraging Behavior Innovation, Optimizing Waste Management—Zero Waste City in Sustainable Design

Zero Waste is a holistic approach that entails systematically designing and managing products and processes to conserve resources through minimization of initial use and maximization of subsequent recovery from waste streams. To make the ZWC concept a reality, we need to radically rethink the way we design, produce, maintain and recycle all products, buildings, neighbourhoods and cities. An integrated design strategy including the harmonized application of six key principles for transforming a city into a ZWC is essential to achieve the ZWC objectives.

Zero Waste, Zero Waste City, Integrated Design Strategy

猜你喜欢

废品浪费垃圾
不浪费
垃圾去哪了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将互联网+废品拧成一股巨大的力量
“互联网+”废品回收:催生新业态
从捡废品中受到的教育
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