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模式 适时渗透心育*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2017-06-19龙丽辉刘和萍
☆ 龙丽辉 刘和萍
(建瓯市实验小学,福建建瓯 353100)
优化教学模式 适时渗透心育*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 龙丽辉 刘和萍
(建瓯市实验小学,福建建瓯 353100)
数学知识本身较枯燥,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知识较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易产生困惑、烦燥,缺乏信心,缺少持之以恒的态度等,这些心理因素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宽松、有趣的教学模式(课前在线、课中合作、课后游戏)能适时渗透心育,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培养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模式;心育;在线学习;思维导图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伴随数学能力的提升,人们的思维水平将快速发展,然而数学知识本身较枯燥,特别是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知识较抽象,不易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易产生困惑、烦燥,缺乏信心,缺少持之以恒的态度等,这些心理因素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行为跟着改变;行为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命运跟着改变!因此,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良好的心理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宽松、有趣的教学模式(课前在线、课中合作、课后游戏)能有效渗透心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课前在线学习,消除学困心理
在线学习是通过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由教师将精心设计制作的在线微课及在线思维导图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带着明确学习目标参与其中,以达到在轻松的环境下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消除学习困难的目的。
1.微课导学,轻松学会
微课是教师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点,借助PPT进行讲解而录制成的视频,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呈现出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效果,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近距离、重复看的一种学习方式,消除学生听一遍不懂而不好意思问,离教师远听不清而不敢问的学困心理,从而使学生轻松学会新知。
例如:在《分数乘分数》微课中,首先用数学文化吸引学生: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对数学的研究可追溯到古代,早在著作《庄子 天下》中记载: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为什么会截不完呢?接着借用图示讲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及算法:出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就是取它的二分之一,还剩整个棰的二分之一,第二天取剩下的二分之一后,剩下的部分占整个棰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如何列式呢?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可列成,从图中可知是四分之一,第三天又取了余下的一半,剩下的是多少的二分之一呢(是的,就是四分之一的二分之一)?这样下去一直也取不完,式子(它表示的意思是四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再次明确分数乘法的意义: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出示并用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的方式发现乘法式子的答案,再用折一折的方法探索分数的积,从而总结计算方法。最后在两道选择题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
通过色彩丰富,主体突出的画面,不仅在视觉上吸引小学生,同时把抽象的分数乘法的意义以直观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在微课反馈表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老师我看了三遍,不仅明白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而且计算也快,看这是我的练习(上传图片),看到学生的进步,笔者与他一样开心,是的,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最好的。
2.导图引航,简易明了
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结合把各主题词的关系用系统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能充分调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让人在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
数学知识逻辑性强,教师根据知识点间的联系巧妙设计思维导图,配以图像、颜色,把知识构建成一个体系,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对知识进行循序渐进地学习,让预学有了“拐杖”、“路径”,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杂无头绪,孤单无助。
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思维导图中,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认知特点,在导图中把与小数有关的知识由浅入深建立知识系统(如图1)。
图1
导图中知识由旧知引入新知,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扎实。在读写与解决问题中安排超市购物,在购物中学习小数,使学习贴近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最后在思维导图中让学生提出困惑,经过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导图图文结合,知识由浅入深,简易明了。
二、课中合作交流,增强参与心理
经过课前预学,学生已初步掌握新知,因此有了表现与展示的欲望,在课堂上安排合作交流环节,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表达能力、乐于助人的品质等,新课标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不仅接受自已,而且悦纳他人。
1.生生合作,互助展示
这种模式在课伊始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已的课前所得,每个小组成员均要发言,都有参与的机会,在讲解的同时梳理自已所得,并提升对该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尝试与猜想》一课教学中,设计如下小组讨论要求:(1)解决鸡免同笼问题需已知哪些条件?(2)解决这类问题可用什么方法?(3)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时需用几列?怎样尝试才猜得快?(4)解决这类问题要注意什么?(5)习题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困惑)?
由于是人人都要说,并在课前预学的前提下,小组成员有内容可说,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意识,在互相交流中,教学相长,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相互启发原理:表达者在教别人时,会梳理自已的知识,使其更加系统化。
2.师生合作,聚焦疑惑
在生生合作中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在全班交流,师生合作解决,这里的问题是学生经过研究对仍未发现并急于解决的问题,关注度高,参与意识强烈,教师适时点拨,效果最佳。
“小疑则小进”、“学贵有疑”,只有不断反思才能进步,《圆的周长》一课在线反馈中学生提出的困惑:圆的周长在测量时如何避免或减少误差?周长相等的圆、正方形和长方形,哪个面积大?圆的直径与半径有多少条?学生的这些问题正是本课的重点问题及与之相关知识的延伸,不能不说学生在导图引导下已进行更多的个性化的思考,正如《课标》提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这些问题在多媒体屏幕中出现并打出学生的姓名,教师首先表扬学生是个善于提问、爱思考的孩子,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再根据此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这些困惑在课堂中将进一步探究,发现答案,整个过程提问者细心倾听,解答者认真阐述,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健康心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课后游戏拓展,满足成功心理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罗伯特科利尔认为,“成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信念。”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一次的成功都将铸就科学的态度,增添执着的信念。因此,在数学学习后安排相关的游戏拓展,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中获得成功,满足成功心理,进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游戏体验,形成科学的态度
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这样写道,“真正的知识是脚踏实地通过自己的感觉而获得,而不是从他人的知识中得来。”因此,鼓励学生在玩中学习,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能有效克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形成认真、不怕困难、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后,安排七巧板拼图游戏,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不同数量的板拼出不一样的图案,并能快速算出图形的面积,图案多且计算正确为此次竞赛的冠军小组。学生依据材料从美感、形象、面积大小等角度设计创新,呈现多种作品,其间学生相互合作、认真探讨、严密计算的科学态度让人羡佩。上述片断教学教师相信每一个学生存在潜能是巨大的,为了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对每一个学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形成科学的态度,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会学好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学习成功的愉悦心理体验。
2.游戏探索,培养执着的信念
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观点、原则和理想等所形成的内心的真挚信仰。小学生的学习信念需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后安排趣味数学赛——玩转魔方,经过对长(正)方体的认识及三周时间的练习,大部分学生对正方体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已熟记于心,对每块颜色也有了直观接触并建立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在竞赛现场,学生全神投入,观者认真,有效渗透了专注度、文明倾听、赏识他人、勇于竞争的心理因素。此次竞赛只是对三阶魔方的一次比拼,却激发了部分学生对四阶、五阶等魔方的探究信念。上述片断教学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既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人人勇于创新,人人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愉悦同时,还让不同的人有拾梯而上的空间,从而树立学生不到“峰顶”不罢休的执着信念。
在恰当的时间进行适合的教育,把心育适时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才能培育身心健康发展的人。
[1]金陵.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2]余彩芳.聚焦核心问题 引领课堂教学[J].福建教育,2017,(01).
[3]郭艳彪.网络视频资源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有效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08).
*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院“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改研究课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立项课题批准号:FJJG15-14)成果之一。
[编辑:闫长松]
G434
A
1671-7503(2017)09-00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