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
——来自浙江典型村的实证研究

2017-06-19张祯陈潇腾沈佳慧俞婷

浙江经济 2017年4期
关键词:低收入农民收入差距

□张祯 陈潇腾 沈佳慧 俞婷

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
——来自浙江典型村的实证研究

□张祯 陈潇腾 沈佳慧 俞婷

减少贫困和缩小收入差距过大、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也是衡量政府行政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但由于各种原因的叠加,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仍处于过大区间,2016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465,农村地区分化更大。面对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十三五”规划指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缩小农民收入差距,2012年确立4600元的省级扶贫标准比国家标准2300元高出一倍,此后,相继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等,扶持欠发达地区农民和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步伐,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从统计数据看,2016年全省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6元,比上年增长8.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倍。其四大类收入构成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比例为62.1∶24.6∶2.9∶10.4,与2015年相比,工资性收入占比小幅增长;转移净收入占比提高明显,对总体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财产净收入占比持平;经营净收入占比有所下降(见表1)。

表12015-2016年浙江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增幅情况

表2农户收入五等分分布

为进一步探究浙江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2016年2月我们选取温州市平阳县某村作为调研对象,对全村265户家庭进行一对一普查,并得到有效截面数据样本265份。2016年全村人均家庭收入为37308元,若剔除年收入50万元以上的富裕家庭,人均收入26887元,高于浙江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表2农户收入分布数据,计算得出该村基尼系数为0.433,从静态上看已超过国际上公认的不平等分配警戒线0.4,表明现阶段农户收入差距较大,但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2016年为0.465的水平,表明近年来浙江缩小农民收入差距的工作成效明显。

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上看,该村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为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但区别于浙江省农村常住居民收入来源结构占比情况,经营性收入占66.13%,对总体收入的贡献最大,其中:做生意的收入占63.87%,表明家庭经营是该村经济的鲜明特征;而来自务农收入占比仅为2.21%;工资性收入占29.48%,随着城镇化推进和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以外出务工收入为核心的工资性收入为农户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占比低,分别只占1.33%、3.10%。

基于此,我们采用多个分位数回归,将农户人均收入分为低收入(Q25)、中收入(Q50)和高收入(Q75)三组,基于Bootstrap使用自助法计算协方差矩阵,并作分位数差异显著性检验进行实证分析,来探究各收入来源结构对于不同层次收入组农户收入差距的边际贡献及影响差异。其中,被解释变量为Q分位数上的农户人均收入,核心解释变量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控制变量包括户主年龄、劳动力人口占比、户主学历、户主就业状况、土地是否流转、是否在城镇购房和户主是否有养老保险。实证结果表明:(1)四类收入来源结构对农户收入水平是有显著影响。(2)工资性收入对拉大中、低收入农户和高、低收入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影响显著,提高工资性收入对于低收入农民增收十分重要。(3)经营性收入显著拉大了高、低收入农户和中、低收入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且边际贡献差异显著。通过调研得知,该村有不少家庭在外经营手机、皮鞋批发零售等生意,这些家庭的整体收入相对较高。因此,促进低收入农民在家庭经营方面的增收,有利于缩小农户收入差距。(4)财产性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缩小高、中、低收入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农户要重视资本积累,增加财产性收入,对缩小收入差距有重要作用。(5)转移性收入对缩小中收入与低收入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影响显著,从实际情况看,该村低收入农民养老保险享受率还较低,如果能加强社保与养老保险工作,健全福利制度建设,将更明显缩小低收入农户与中等收入农户差距。

结合浙江农村居民四大类收入结构变化和该村实证分析结果,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着力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一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二是加强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快推动农民向“产业工人、农业业主、三产经营者”转变。三是建立健全支持农民创业的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工作机制,包括提供专业咨询服务、政策补贴等形式积极支持农户发展家庭经营,促进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

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产业。众所周知,浙江农村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特别是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特色明显,知名度高。各地应充分借助互联网电商,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乡村养老以及绿色农业,积极培育“一县一特色、一村一特点”,一方面为农村发展带来更多资源,另一方面增加农户的工资性收入,进而缩小农户间收入差距。

加快推进“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还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政策宣传不到位,一些农民对相关政策的认知度不高。对“现在政府鼓励农民全家进城落户,并维护原有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这一政策,只有24.53%的家庭表示知晓。二是“三权”确权颁证工作进展偏慢,被调查村农村承包经营权与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尚未完成。三是农民对“三权”可长期保留心存疑虑,担心政策有变。建议:各地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每个农民都清楚户籍制度改革、“三权”改革等系列政策的目的和内涵;加快确权颁证的进度,做到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要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制度,让农村资产在流动中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和农民财产价值最大化。

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改造。通过调研,了解到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多采用分散“出租”方式,虽然流出土地农户不需承担农业经营风险,但也因此不能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应更多吸引工商企业投资开发农业,鼓励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权益入股”的流转形式和“保底分红+利润分红”的分配方式,让流出土地农户共建共享现代农业。积极促进农民将承包地向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再向更高效率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的方式,实现从农业生产者向财产收益者的转变。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精准扶贫。全面摸清和掌握各地低收入农户状况,建立电子档案,分析原因,分类指导,找准增收的路子:对有就业能力的,通过提供就业信息、鼓励本地工商业企业提供就业岗位等解决一批;通过捐种猪、种苗、种禽并提供相应的培训技术增收一批;对因病因灾致贫的低收入农户,要动员社会力量结对帮扶一批;对完全失去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要进一步提高低保标准。高度重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农村养老保险的推广,建立长效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精准扶贫制度化,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制度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十三五”规划脱贫攻坚工程。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低收入农民收入差距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农村土地流转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娶低收入老婆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