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莎豆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7-06-19陈惠宗
陈惠宗
油莎豆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陈惠宗
油莎豆又名油莎草、地下扁桃,原产于非洲和地中海地区,属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产上作为一年生作物栽培,是一种优质、高产、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油、粮多用新型作物。
种植油莎豆成本低、产量高,一般亩产干豆500kg以上,出油率一般为30-40%,其油色清澈微红,无沉淀,浓香无异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极高,是上等的食用油,品质优于菜籽油及芝麻油等,因此被称为“油料植物之王”。油莎豆除榨油外,也可加工成食品出售,可生食、炒食、油炸,味道香甜。榨油后的饼粕微甜而香,可加工制作糕点,制酱油和醋,也可提取优质淀粉、糖、纤维素和酿酒,余下的粉渣是养殖业很好的精饲料;油莎豆的茎叶细长且坚韧,是编织手工艺品的理想原料。
一、特征特性:
1、生物学特性:油莎豆茎叶丛生,分蘖力极强,茎三梭形,由叶片包裹而成,植株高可达100cm左右。单叶互生,叶片狭长,平均长度65cm,宽度0.5cm,呈剑状,叶片表面覆盖角质层面比较坚硬。地下茎呈匍匐状水平斜向伸长,一部分长出地面形成分枝,另一部分末端膨大形成块茎,每蔸可达100-200粒。块茎呈椭圆形,长1-2cm,直径0.7-2.0cm,块茎形成初期为白色,成熟后为黄褐色。块茎顶端具有芽点1-3个。具节和鳞片,芽端鳞片细密,块茎表面有短的线形不定根。根为须根系,垂直分布于土层中。少数植株开花,苞片长于花序,花长于主茎顶端,花两性,黄白色,为穗状花序,呈圆柱形或稍扁平且水平叉开,每穗具8-30朵花。生育期100-120天。
2、适应性:油莎豆适应性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除低洼积水地外,不论红壤、黄壤、沙质壤土、山坡丘陵、房前屋后,能种植花生的土壤均可种植,尤以疏松的沙质土壤更佳。
3、抗逆性:油莎豆系由野生品种驯化而变为家种,其原产地为沙漠干旱地区,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顽强的生命力,具有耐高温、耐瘠、耐盐碱、抗旱、耐涝等特点,易种好管,基本上不发生病害。但油莎豆虽然有很强的耐涝能力,但不能长期积水,虽然抗旱,但过旱也会降低产量。
二、栽培技术
1、选地与整地:油莎豆纯作、间作、套种、或在林果树下种植均可。以收获果实为目的的最好首选沙质土壤,其次为肥沃疏松土壤中;以收草为目的的,则可因地制宜种植。因油莎豆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生长快,所以整地时要施足基肥,每亩施过磷酸钙60kg,土杂肥1500kg,耕耙后整成畦带沟宽1.2-1.5m的大畦,畦面要平整。
2、浸种催芽:用块茎繁殖,播种前选粒大饱满,无病虫为害和机械损伤,老熟一致,长椭圆形的块茎作种。为保证早出苗、出齐苗,播前用45-50℃的温水浸种3-4天,待种子浸透后表面无皱纹时即可捞出,堆放于麻袋或箩筐里进行催芽3-4天,每天用40-45℃温水淋1-2次,使堆温达到30℃左右,若堆温高于40℃时就及时推开降温,当有一半种子出芽后即播种。
3、适时播种:油莎豆既可春播种,也可夏播,春播在3月底-4月底播种,因地区差别可按平均气温达到18℃播种,夏在5月中旬播种。
4、合理密植:由于油莎豆根系发达,分蘖力强,播种时要稀播,一般按行距40-45cm,株距20-30cm刨穴点播,每亩点播5000-8000穴,每穴2株,播种深度3cm。也可大垄栽培,行距60cm,株距12-15cm,每亩播种8000穴左右。播种时每亩可用40%乐斯本乳油150ml拌细砂土15-20kg,也可用75%辛硫磷乳油以1:2000的比例拌成毒土,每亩20-25kg撒施于穴内,以防治地下害虫。
5、田间管理:油沙豆的田间管理主要是防除杂草。因其根系分布浅,特别是生长的中期,锄草以浅为宜。对于部分深根性杂草,应采取拔除的方法。当植株进入旺长期,叶子封行时应停止除草。油莎豆叶片细长,分蘖力强,肥水过多易造成叶片徒长,土壤肥沃的或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生育期内一般不用追肥。若土壤过于贫瘠或基肥施用不足,视苗情可于块茎形成初期每亩追施尿素和氯化钾各10kg左右,促进结果。油莎豆抗旱能力强,但需水量比较大,在整个生长期特别是分蘖期和果实膨大期,遇干旱时应及时浇水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油莎豆基本没有病害,危害茎叶的主要害虫是螟虫,发生初期可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喷雾防治。
6、收获与贮藏:一般在10月份有1/3的地上茎叶枯黄时就可开始收获。收获时用人工整株连根拔起,抖在筛子里,筛去泥土,也可用旋耕机翻耕10cm深,把土翻松散,用筛子收获。收获后及时除杂、充分晒干,当块茎含水量在15%以下时贮藏。贮藏期间注意防潮,以免块茎回潮发霉,影响出油率和发芽。
(作者单位:漳浦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