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云的“计划经济”与日本的“社会5.0”

2017-06-19董波

浙江经济 2017年3期
关键词:计划经济马云

□董波

马云的“计划经济”与日本的“社会5.0”

□董波

中国作为拥有全球网民数量最多,且正在实施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国家,在当今这一历史性的时期不失时机地打造“社会5.0”,将带来多种正面效应

(一)

2016年11月,马云在“2016世界浙商上海论坛暨上海市浙江商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作了演讲。在其长篇演讲中,马云以天马行空的意识流,谈了特朗普、“互联网+”、中国教育、中国足球、企业家精神,以及全球化和中西文化的比较。内容非常有见地,也确实是马总的自我思考。尤其是其后不久,马云就会见了特朗普。对照其在演讲中提到特朗普与中美关系的看法,更让人佩服其言行合一,是有大智慧和行动力的企业家。

可惜的是,马云在其演讲中对科技将如何改变世界的预判,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反而一句“未来30年,计划经济会越来越大”倒被标题党断章取义,广为宣传,甚至引来经济学界耄宿的隔空反驳。其实马云演讲原话是这样的:

“过去100多年来,我们一直觉得市场经济非常之好,依我之见,未来30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原因就在于数据的获取,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可能被我们发现。在没有X光和CT机之前,我们是没办法把肚子打开来看一看的,所以中医的号脉,望、闻、问、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指挥系统。但是X光出来以后,就发生了天翻地覆,数据时代就像我们有一个世界经济的X光机和CT机,所以30年以后将会有新的理论出来。”

马云是富有想象力的企业家,而非严谨的学者。他为了演讲效果而提出的“计划经济”,实非经济学家们严格界定的“计划经济”概念,是大数据运用下“30年以后将会有新的理论出来”的“计划经济”。所以,自由市场的捍卫者们,大可不必过于敏感。

但这样的“计划经济”究竟是什么呢?无独有偶,日本提出的建设“社会5.0”,可能是很好的注释。

2016年1月,日本内阁会议在“第五期科技技术基本规划”中提出了“社会5.0”的概念:即最大限度应用信息通讯技术,通过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融合,实现人人共享富裕的“超智慧社会”。与德国的“工业4.0”不同,“社会5.0”立足整个经济社会,不仅要提升产业的先进性,还要提升生活的便捷性,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解决日本社会少子高龄化、能源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过于集中等问题。2016年10月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海外副理事长、日本德岛大学教授任福继也对“社会5.0”作了阐释:人类的社会发展从狩猎社会到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下一个阶段将是超智慧社会。这个概念的核心是精准并有效地进行社会服务——将必要的物品,向必要的人,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必要的提供。

(二)

因此,马云所谓的“计划经济”也就有了答案,即通过大数据应用来实现精准社会服务。在超智慧社会之前,商品的供给者并非像经济学家的理想化假设一样,掌握着充分市场信息。市场中的卖方往往只能按照前一天的情况来确定当天供应量和价格,再根据市场后续的反应来微调。由于市场信息分散在不同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市场供需达到均衡会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实现均衡点后的信息反馈更加滞后,所以往往会导致供需的错配,或未能实现效益最优的均衡点。同时,消费者们的一些个性化需求,也难以在传统市场机制下进行有效表达,无法和供给形成对接,导致此类需求一直被压抑。

而当大数据被广泛应用后,市场的供需信息能够即时传达到每一位消费者和生产者手上,有助于消费者和生产者更好地决策,快速实现供需(也包括小众的个性化需求)的无缝对接。但要特别强调的是,超智慧社会中作出市场供给决定的,依然是无数个分散的掌握了大数据的市场个体,而非政府的统一行为。因此,大数据下所谓的“计划经济”,与传统定义的计划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大数据广泛应用的超智慧社会中,改变的不仅仅是市场交易领域,更能实现颠覆性变革的,是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给。运用大数据,政府可统计辖区居民的行为特征,通过分析和预判,从而更为精准地提供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如根据人们的出行规律和天气预测等数据,对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行进行更科学灵活的设计,在降低能耗的情况下提高人们出行的便利;根据网上搜索相关关键词的频率,或智能手机反映出的人群行动轨迹的异样,来预判流感等疾病的爆发,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干涉和预防;详细地分析辖区人口结构、偏好和生命轨迹,更合理地配置当地学校、体育馆、文化场所、养老院等公共设施等。

全球大数据权威、MIT人类动力学实验室的主任阿莱克斯·彭特兰在其《智慧社会——大数据与社会物理学》一书中,透露了他领衔的团队在智慧社会方面进行的探索性试验。从已有的几个试点城市实施效果来看,当城市运行模式转变成一个数据驱动的、动态的、反应灵敏的组织后,卫生保健、交通、能源和安全等方面均能实现大的飞跃。一些城市在试验中发现,即使利用低分辨率、匿名、集成的数据,也能轻易地使交通改善超过10%、卫生改善超过20%,并对减少群体暴力冲突起到很大作用。

(三)

当然,要构建“社会5.0”,政府还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这也是为何日本政府将其视作一个重大项目(bigproject)。对于中国而言,作为拥有全球网民数量最多,且正在实施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国家,在当今这一历史性的时期不失时机地打造“社会5.0”,将带来多种正面效应。根据阿莱克斯的研究及部分地区的先行探索,结合我国国情,政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到先行一步:

其一,推动分散数据的整合与开放。个人数据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石油”,但分散和封闭的数据将大大降低其价值。目前社会中的众多数据,仍沉睡在政府的各个部门,以及一些大型电力、通讯、金融、网络平台公司中,形成了一个个数据孤岛。如我们在编制人口发展规划时,往往缺乏人口的精确数据,因为人口普查每10年才一次,而每年人口统计数据是5‰的抽样调查(每5年才提高为1%的抽样)。所以要获取准确的人口数据,必须综合公安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民政的死亡人口、卫计的出生人口,再结合统计的抽样调查及通信、就学等反映的趋势进行修正,才能如瞎子摸象般将总人口数据拼凑出轮廓来。这就需要各个部门打破信息封闭,加强横向联动和数据整合。再如居民在各个医院的体检和就诊数据,对患者而言是个人健康管理的数据流,医生就诊时如能随时调阅将大大降低诊疗成本;对公共医疗保健而言,汇总的人群健康大数据能更好地预测流行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但目前各个医院对自己的数据严格保护,各自孤立。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干涉,推动相关数据的整合开放。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尝试,如美国政府已经迫使医院和药品制造商免费公开关于治疗的有效性信息。

其二,制定保障公民权利的“数据新政”。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创造极大的社会财富而造福人类,但被滥用的话也会对公民隐私造成极大侵害而成为恐怖的存在。一些不愿意数据披露和分享的政府部门和私营机构,也正是以保护公民隐私为理由而拒绝开放。这就需要政府及时出台“数据新政”,使公共产品所需要的数据既易于获得,又能有效保障公民权利。一个可行的方向是将个人数据作为有价值的私人资产来看待,将公民自身数据的控制权交给公民本人,而公民同意将数据在消除身份信息后提供给政府和企业,是因为对他们能得到额外服务的一种回报。“数据新政”的理念已经在一些先行国家中引起广泛讨论和探索,如美国政府于2012年提出了《消费者隐私权利法案》(ConsumerPrivacyBillof Rights),以及欧盟相呼应的《个人数据保护》(PersonalData Protection)。这些新法规都力图一方面把数据从目前所储存的地方释放出来以服务于公共利益,另一方面又赋予个体对于涉及自身数据的更大控制权。

其三,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到公共服务领域。政府部门和传统的公共服务机构,对于使用大数据来提高服务效率,往往既缺乏技术又缺乏动力。所以要构建“社会5.0”,不仅是在技术层面要鼓励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机制层面更要开放资本管制,以公私合作或购买服务的方式,让更追求效率、更善于运用新技术的社会资本、民间机构进入到公共服务的供给方来。大数据的使用不会导致“计划经济”的回归,反而是让市场经济更能大显身手。如我国当前力推消费升级,围绕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想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来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这就需要大数据与社会资本的对接,来共同推动人人享受精准社会服务的“社会5.0”。

作为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猜你喜欢

计划经济马云
China
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的审计工作推动中央治理整顿重大决策落实
马云:提前退休做一个让自己喜欢的人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研发——以一汽为中心
马云的新视角
马云的经历无法复制
打个平手
如果是马云
计划经济思维难解医院停车难
倒立的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