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三个城市”再创温州发展新辉煌
2017-06-19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方勇军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方勇军
着力建设“三个城市”再创温州发展新辉煌
□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方勇军
坚持“大拆大整”不动摇,继续深入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城市、经济、社会三大转型,加快建设“三个城市”
从近两年经济运行情况看,温州已逐步走出金融风波后的低谷,主要指标企稳向好。2017年温州将坚持“大拆大整”不动摇,继续深入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城市、经济、社会三大转型,加快建设“三个城市”,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推进“大拆大整”,提升城市能级
温州深刻吸取鹿城双屿农房倒塌事故的沉痛教训,将“大拆大整”作为温州全市工作的总抓手,这也是温州城市转型的关键之举。核心目的就是要“以釜底抽薪的决心根治各类隐患,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以重整河山的气魄改善发展环境”。
坚定不移推进“大拆大整”。温州将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2017年上半年大见成效、年底再上新台阶”的要求,量质并举完成“大拆大整”年度任务。2017年上半年确保“四无”生产经营单位、居住出租房和合用场所全面整治到位,年底确保城镇危旧房治理改造全面完成、市区范围原计划80个城中村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提前一年完成。
量质并举推进“大改大建”。坚持拆整并举、疏堵结合、以破促立,把拆后土地利用、城市有机更新、经济业态升级、重大项目谋划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科学实施一批学校、医院、商业、娱乐和公园绿地等配套项目。多措并举加快安置步伐,力争全年新开工安置房3.7万套。深化研究区块整合和新功能布局,留足城市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
强化统筹提升都市区能级。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四大都市区建设。温州是浙江南部区域中心城市,也是唯一布局在南部的都市区,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重任。温州将都市区统筹发展作为年度重点工作,一是要深入实施市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市区基础设施、产业、城市管理等一体化发展;二是要推进都市核心区,即“四区三县(市)”(包括鹿城、龙湾、瓯海、洞头四区,以及乐清、瑞安、永嘉)统筹发展;三是协调推进鳌江流域一体化发展。
注重细节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温州城市“拆、建”的任务很重,有机更新的任务也很重。近两年,“细节决定成败”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理念已逐步深入温州干部人心。温州要坚持以“路”带开发、以“河”带开发的理念,着力改变“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的面貌,提升城市品质化水平。加快实施人口聚居区公共配套补缺工程,合理布局建设学校、医院、商业、养老、问题等公共设施;深入开展治“五乱”行动,实施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计划,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强住宅区物业管理,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突出综合交通先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温州经过连续几年的投资高增长,今后投资工作要从项目管理向项目谋划、招引、推动和管理并重转型。2017年要更加注重投资结构优化,强化以综合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重视重大产业项目的谋划招引工作。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要从扩大有效投资切入,千方百计提高发展和供给质量。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重大产业项目投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生态环保投资等要保持15%以上的增速。积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加快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的筛选推介。
加快综合交通项目建设。当前温州的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依然不足,已建成运营的高速公路297公里,仅为全省总里程的7.8%。加快综合交通尤其是对外交通项目建设,是改变温州区域环境的根本之策。铁路方面:加快推进杭温高铁各项工作,确保温州至义乌段全线开工,力争2022年杭州亚运会前建成通车,实现温州到杭州1小时交通目标;加快推进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争取2018年建成投用;开展温武铁路、温福高铁、甬台温高铁的前期研究工作。公路方面:溧阳至宁德高速文景段争取开工;绕西南高速按照通车的要求倒排工作计划;继续加快建设甬台温高速复线等其他高速公路。市政道路方面:加快温瑞大道二期、七都大桥北汊桥等项目建设,做到成网成线,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强化重大产业项目的谋划招引。浙江将浙商回归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温州市将温商回归作为抓经济增量的关键招数。温州将聚焦产业项目、税源项目、科技项目、人才项目,提高精准招商能力,突出抓好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重大产业项目谋划,特别是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谋划招引力度。重视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中电温州信息产业园、威马和马太新能源汽车、中科光电等项目的落地投产。
强化产业平台整合,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平台是增量发展的主载体。去年以来,温州明确了以平台建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包括明晰开发边界,确立规划、基础设施、环境营造和重大功能性项目“四个先行”理念。2017年仍要坚持以大平台集聚大企业、大项目,从而破解温州产业“低小散”的困局。
深化产业平台整合提升。深入推进《产业平台整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市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力量推进浙南科技城、瓯江口和浙南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5个省级特色小镇建设,争取到2017年底,浙南科技城开发建设初见成效,创新能力逐步增强,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2个、大院名校研发平台5个。进一步推进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发展,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和优质项目落户,率先满足创新人才和高端要素需求。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温州要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温州行动计划,鼓励电气、汽摩配、泵阀、鞋服等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转变,加快乐清、永嘉、瑞安“两化”融合示范区建设。组织开展新兴产业精准培育专项行动,结合全省“八大万亿”产业培育,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领域,争取引进5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温州是全省第一人口大市,消费能力强,发展现代服务业潜力巨大,2016年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65.7%,服务业对拉动温州经济发展具有支撑性作用。温州市将服务业发展作为今年重点工作之一,要结合大拆大整,做好服务业布局文章,找准服务业发展主攻方向,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大力发展楼宇(总部)经济,引导楼宇物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税收亿元特色楼宇。推进33个省市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加快建设。
深化体制改革,促进改革落地生根
温州以民营经济起家,做好“民”字文章是深化各项改革的方向所在。今年,温州改革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效果评价,促进改革落地生根,积极作为推动经济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建立补短板精准发力机制,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分类有序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压减钢铁产能32.8万吨。推进“低小散”企业(作坊)整治提升,完善“四无”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利用腾换出的用地、用能空间进行基础配套产业项目招商,着力补链强链,加快“换鸟”提质。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进“五张清单一张网”建设,继续取消下放一批审批事项,全面建立审批事项下放申报机制和承接机制,推行县级办件量大、需求量大、含金量高的市级审批权限,以县级“点菜”形式依法下放。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深化行政审批系统制度重建综合改革,全面推行“六个一”服务,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方便企业、方便基层。
深化重点改革试点项目。深入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大力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争取年末全市股份制企业总数超100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超20家。深化信用共享平台建设改革,积极争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完成龙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为全国特大镇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探索样板。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民办教育、医疗、体育、养老等改革试点。
紧扣民生热点,增强公共服务水平
夏宝龙书记对温州提出了建设“全面小康标杆城市”的要求,这被写进温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成为“三个城市”之一。改善民生是温州2017年各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惠及百姓的“良心”工程。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理顺市区两级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实施市区东部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面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启动实施学前教育扩容工程,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0所,填补学前教育有效供给短板。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梯度下沉。加快推进瓯江口新区医院一期、肯恩大学、奥体中心主体育场二期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
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要加快温瑞平原东片排涝、西片排涝等重大水利项目,推进永嘉南岸水库、瑞平平原排涝工程等项目前期,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县级城市重点区域防洪堤争取达到50年一遇标准,加快建立“一源一备”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办好系列民生实事项目。要围绕市民关注热点,推进十大民生实事项目。建成市区公共停车位APP查询诱导系统,新增市区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完成30个旧小区停车设施改造。新增市区公交线路15条、新建公交候车廊100个,更新市区公共自行车6000辆。基本消除70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新建、改扩建避灾安置点4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