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温州特色小镇建设
2017-06-19郑健壮吴晓波
□郑健壮 吴晓波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温州特色小镇建设
□郑健壮 吴晓波
特色小镇建设事关区域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增长方式的转变。温州未来特色小镇的建设,要与主导产业产业链提升相吻合,实现主导产业产业链的“建链、延链和补链”;聚焦实体经济发展并有助于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围绕创新创业,让特色小镇成为技术创业的孵化器
浙江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思想上是一脉相承的。当前,浙江经济发展的瓶颈是新动能的培育,即由原来的低成本制造优势向高品质的创新优势转变。目前,浙江经济增长仍依赖于规模而非创新。建设特色小镇既不是产业集聚区的另起炉灶,更不是城镇化的简单翻版,而是通过小载体、大创新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通过突破传统地理界限(既可落户乡村也可以布局城市),破解传统开发区普遍存在的产业特色不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因此,建设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一定要杜绝一哄而上、新瓶装旧酒和简单复制等问题,其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培育高新产业,激活历史经典产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温州特色小镇建设情况
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温州特色小镇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瓯海时尚智造等5个特色小镇列入省级创建名单,乐清雁荡山月光小镇等4个特色小镇已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但对“温州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分析和实地调研显示,温州特色小镇建设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县(区)政府对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温州在2016-2018年间计划争取培育创建50个左右特色小镇,其中:省级15个左右、市级35个左右,从实际落实情况来看只有26个(表1);从2015-2016年被列为省级特色小镇名单数量来看,温州只有5家,远低于杭州(19家)和宁波(8家),也低于嘉兴(9家)、丽水(8家)、湖州(6家)和金华(6家),仅比舟山(3家)多,与绍兴、衢州和台州相同,并列全省倒数第二。
特色小镇培育目标和建设特色有待进一步明晰。从计划建设的26家特色小镇类型来看(表1),主要集中于旅游、时尚,而高端装备制造类仅为5家,存在着新瓶装旧酒和简单复制等问题。这与温州经济以制造业块状经济和民营经济为特色不相吻合。
综上所述,温州特色小镇建设,在建设思路上,缺乏温州整体特色,与“城市产业发展战略”不相匹配;在建设内涵上,缺乏实体经济特色,与“坚持实体为基”不相适应;在建设深度上,缺乏创新创业特色,与打造“创新创业之城”不相符合。
发展温州特色小镇的战略思考
未来四年,温州要重点推动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发展动能不断培育,实现由制造向创造转变。为此,对温州特色小镇建设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
表1 2016-2018年温州省、市级特色小镇培育名单分类
特色小镇建设要与主导产业产业链提升相吻合。与主导产业产业链提升相吻合的关键在于通过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耦合,实现主导产业产业链的“建链、延链和补链”。具体而言,第一,特色小镇建设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起到“建链”的作用。比如,在激光与光电、临港石化、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中培育1-2家特色小镇,以保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第二,特色小镇建设要对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起到“延链和补链”的作用。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温州的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业是五大支柱产业,除了乐清的智能电气小镇和智慧小镇以及瑞安汽配智造小镇和特色装备小镇能够体现对传统优势发展的促进作用,特色小镇建设还缺乏对温州鞋业、服装和泵阀业提升的保障。
特色小镇建设要聚焦实体经济发展。温州市政府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实体为基,坚守实业、做强主业,防止“脱实向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要更加关注实体经济发展。温州建设特色小镇必须聚焦实体经济的发展,这有助于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一般而言,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形成产业集群”阶段,第二阶段为“产业创新突破”阶段。在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转变过程中,关键在于围绕创新链构建所需要素的集聚(如风险资本、领导型企业、知识基础设施、大学/研究机构、技术中介和公共研究等)。因此,特色小镇要成为促进产业价值链(生态系统)向产业创新链(知识系统)和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向产业创新区(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的转换器(图1)。
图1特色小镇创新体系图
特色小镇建设要围绕创新创业。浙江不缺老板,温州更不缺老板,缺的是技术和技术创新,而最缺的是基于技术创新的创业(innovation-based entrepreneurship,IBE)。建设特色小镇,就是要让特色小镇成为技术创业的孵化器。为此,第一,特色小镇要成为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转让的主阵地。以瓯海生命健康小镇为例,该小镇建设不应仅仅定位于高端人群医疗养生的小镇,更应该在前端对接全球医疗研发企业,不断开发新药新设备新服务。比如,能否对接华大基因检测中心,依托其先进的基因测序和临床检测技术,建立区域性精准医学实验室,实现肿瘤预筛查、治疗全覆盖,并开展个性化健康体检和精准营养的健康产业及相关产业的研究推广。第二,深度融合互联网开展全产业链创新创业。它包括:基于互联网的研发活动、基于互联网的生产制造活动和基于互联网的营销活动。
结束语
为了保障上述发展思路的落实,还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温州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不能仅依靠基层的“申报制”,更应由市、县(区)两级联动整体布局。既要考虑每个小镇的特色,更要关注整个温州特色小镇的整体特色。温州发展特色小镇重点不是将原来的景区改头换面包装成一个新的旅游类特色小镇,而是通过挖掘传统优势产业的工业旅游和产业文化旅游,形成温州新的全域旅游。第二,通过特色小镇嵌入城市、城镇、开发区(块状经济),突破3-5平方公里的地理区域限制。另外,要深入分析落户乡村和布局城市的两类特色小镇的功能和条件,使特色小镇建设充分融合温州市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特色小镇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不断的摸索。通过特色小镇建设应该与当地的产业、功能、空间、环境、文化等发生化学和生物反应,形成一种新的经济业态,真正实现产业重构、功能植入、空间重塑、环境再生和文化再建。
本文为“推进温州供给侧改革的若干政策研究”(20160204)和浙江省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浙江制造业集群创新特征的内在形成机理研究——基于‘地理-产业-网络’三重变迁的视角”(2016C2502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郑健壮,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吴晓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长江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