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石化“一带一路”战略新构想

2017-06-19刘江波

中国石化 2017年5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战略

□ 本刊记者 宁 彬 刘江波

中国石化“一带一路”战略新构想

□ 本刊记者 宁 彬 刘江波

“一带一路”一直是中国石化最重要的核心战略区和核心合作区,中国石化多年来的跨国经营活动已在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由十建公司承建的哈萨克斯坦石油深加工项目(KFCC)第一台大体积砼基础浇筑完成,得到了业主、监理等相关部门的好评。邹庭龙 摄

千年前,由贸易商人自发形成的丝绸之路,将中国灿若星河的文明、精美绝伦的货物带到中亚、西亚、欧洲甚至北非等地区,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也让中国更贴近世界,丝路成为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发展的重要纽带。

千年后,中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越来越近。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让古代丝绸之路再次焕发生机,成为现代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新桥梁。

中国石化作为世界知名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一直走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前列,成为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重要的中国合作伙伴之一。截至2016年底,中国石化已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开展投资和项目合作,完成项目近30个,执行工程合同近600个,贸易实现了全覆盖,“十二五”期间,累计贸易额6200亿美元。

多年来,中国石化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沿线国家互利互惠、务实合作,形成了相当规模,打下了良好基础。“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也给中国石化带来了良好发展契机。集团公司董事长王玉普近日提出并详细阐述了中国石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4322”合作构想,即“打造四大业务链条,构建三大战略合作区,做强两大贸易平台,打造两个创新中心”,为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一带一路”一直是中国石化最重要的核心战略区和核心合作区,中国石化多年来的跨国经营活动,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战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92年,中国石化中标科威特阿哈迈迪炼厂修复项目,迈出公司境外炼化工程承包第一步。2004年,成功并购美国第一国际石油公司,进入哈萨克斯坦油气勘探市场。2006年与俄罗斯石油公司联合收购乌德穆尔特石油股份公司(UDM),目前仍然是中国在俄罗斯石油开发领域最大的项目。2014年,埃及阿帕奇资产收购项目合同生效,中国石化正式进入埃及市场。2016年,中沙最大投资项目——沙特延布2000万吨/年炼厂正式投产,成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项目。

截至2016年底,中国石化已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开展投资和项目合作,完成项目近30个,执行工程合同近600个,贸易实现了全覆盖,“十二五”期间,累计贸易额6200亿美元。

——油气勘探开发合作广泛开展,在 “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有18个油气合作项目,累计获得权益油气6100万吨油当量。

——炼化及仓储业务发展较快,截至2016年底,中国石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成了6个炼油化工和仓储物流项目。

——石油工程服务海外份额不断扩大,中国石化已成为沙特、科威特第一大钻井承包商。“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累计与“一带一路”沿线19个国家签订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合同522个,合同额91亿美元,业务主要分布在中东—北非地区。

——炼化工程服务“走出去”步伐加快。“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国际业务合同46个,合同额78亿美元,尤其在中东、中亚和东南亚几个地区“走出去”步伐加快。

——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十二五”期间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原油7.6亿吨、贸易额5320亿美元,占中国石化原油总进口量比例近70%。成品油贸易接近5000万吨,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进口化工产品127亿美元。

——在我国境内,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公司等合作成立的福建联合石化,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合资成立的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与沙特阿美等合资成立的中石化森美石油公司,与外资合作项目开花结果。

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与此同时,作为最早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的中国企业,多年来,中国石化始终遵照“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大力回报当地社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坚持本地化用工、本地化采购,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年均提供工作岗位1.5万个,境外员工本地化比例达到75%以上。

坚持依法合规纳税,“十二五”期间,中国石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缴纳税费超过130亿美元。

坚持国际最高的安全、健康和环保标准,多次获得项目业主颁发的“连续400万安全人工时”等证书。

链 接(二)

“一带一路”是中国石化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切入点

中国石化的市场方向和“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因此,要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海外业务拓展的重要切入点,让国家倡议在中国石化落地生根。

5大机遇

●中国石化业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具有大量“互补点”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战略调整为发挥中国石化产业优势提供了“战略点”

●“一带一路”为促进能源合作向全产业价值链延伸提供了“发力点”

●“一带一路”为构建更有影响力的石油贸易体系和货币结算体系消除“阻力点”

●中国政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政策和金融“支撑点”

5大挑战

●国际地缘政治形势仍然严峻

●国际化经营合作难度增加

●沿线多数国家能源基础设施薄弱

●技术、装备标准和知识产权存在潜在风险

●自身国际化经营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加快“走出去”要求

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保护当地生态。在埃及的阿帕奇QPC作业公司实现了污水100%合法回注,是埃及17家合资公司中第一家实现了全部污水回注至产层的公司,得到当地政府环保部门的高度肯定。

致力改善当地医疗卫生条件。发起加蓬曼吉医疗中心翻新项目,新建产科病房并捐赠配套医疗设施,每年可接收2000名患者。在苏丹帕劳油田修建友谊医院,免费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持续关注困难群体教育,在赞比亚、坦桑尼亚、摩洛哥国家开展农业、农村儿童早教公益项目。

参与社区防灾减灾活动,积极参与苏丹等地区强降雨灾区捐款并为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

致力改善当地基础设施。长期投资南苏丹道路的修建、升级改造和维护工作。

同时,中国石化还高度重视保护社区文化传统和遗产,带动员工参与当地社区志愿活动,推动社区进步,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居民的高度认可。

唱响“4322”合作新构想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化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发展理念,积极发挥自身在能源化工产业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术优势,与沿线国家提升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从最初的“引进来、走出去”提升到“走进去、走上去”,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使命,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战略调整为契机,紧紧围绕促进双方共享共赢发展这个核心根本和保障国家石油战略安全这个首要目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石油石化重大项目合作为抓手,秉持“优势互补、风险可控、互利共赢、联动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市场优势及中国石化上中下游和外贸一体化产业优势,促进全方位产业合作升级,不断推进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国际产能合作、贸易合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形成利长远、惠民众的可持续发展合作模式,助力国家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

在近日召开的集团公司“一带一路”专题报告视频会上,王玉普董事长详细阐述了中国石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4322”合作构想,即“打造四大业务链条,构建三大战略合作区,做强两大贸易平台,打造两个创新中心”。

打造四大业务链条,共建一体化优势。“四大业务”即油气、炼化、工程服务、国际贸易四大业务链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目前都有发展炼化工业和引入工程服务的规划,中国石化具有领先的炼化技术和强大的工程建设服务能力。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可与沿线国家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四大业务链条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升价值。

构建三大战略合作区,共建能源朋友圈。当前,相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积极调整国家战略,以应对油气地缘政治和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如俄罗斯的《2035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草案》、沙特的《2030远景行动计划》、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新经济计划》等等。中国石化将通过“做大”中亚各国—俄罗斯—东欧战略合作区、“提升”中东(西亚)—北非战略合作区、“拓展”东南亚—南亚战略合作区,配合沿线国家能源战略调整,实现共赢发展。

做强两大贸易平台,共享互联网+产业升级。中国石化将借助传统进出口贸易平台和易派客“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平台”两个贸易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在原油、成品油、化工产品、装备材料进出口贸易的多方位、多层次合作,提升各类资源的综合统筹能力,实现互利共赢。中国目前最大的工业品电商平台易派客近期已启动国际业务运行,旨在服务并促进工业贸易互融互通。

打造两个创新中心,共建高端化优势。结合三个战略合作区的产业特点,确定技术研发重点,打造北美和中东两个创新中心,形成管理和研发水平与国际接轨的海外科技孵化基地,与沿线国家共同打造高端化发展优势。

2016年12月14日,阿美公司和哈里伯顿公司一行14人专程来到SINO-37队,对该队进行了表彰。该队在SDGM-539井的施工中刷新了阿美公司该区块的建井周期新纪录。图为阿美公司总监与SINO-37队平台经理杨杰交流祝贺。马洪山 摄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