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注射液对32例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
2017-06-19王士旗
王士旗
(郑州新华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2)
·临床研究·
丹参注射液对32例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
王士旗
(郑州新华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2)
目的:采用HP-2000型磁板测量仪检测不同质量分数丹参注射液内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强弱。方法:选择住院脑梗死男性患者32例,空腹抽血4 mL,以3.8 g/L枸橼酸钠抗凝(比例1∶9),1 500 r/min离心5 min后用等渗磷酸盐洗涤红细胞2次,用生理盐水将红细胞释释成血球比值为10%的悬浮液备用。取该悬浮液1 mL, 分别加入 5,10,20,40 mg/L丹参注射液2 mL中,置于37.5 ℃的 恒温水浴箱内孵化1 h,作为实验组。另以等渗的生理盐水2 mL加10%的红细胞悬液1 mL作为对照组,也孵化1 h。取上述各组少许红细胞悬液置于磁板测量仪下观察,照相,以HP-2000型磁板测量仪测量红细胞长、短轴,计算比值(L/W)。结果:与对照组对比,5,10,20,40 mg/L丹参注射液组的红细胞L/W比值均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丹参注射液4个剂量组中,以丹参注射液10 mg/L组红细胞L/W比值最高。结论:丹参注射液能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以10 mg/L作用最强。
丹参注射液/作用;红细胞变形能力;红细胞L/W;磁板测量仪;临床观察
近年来,我国医学工作者对中药丹参活血化瘀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明其对多种微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是导致微循环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HP-2000型磁板测量仪检测不同质量分数丹参注射液内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强弱,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丹参注射液提供理论依据。
1 一般资料
32例脑梗死患者为本院住院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5~75岁,均经头颅CT、磁共振等影像检查确诊为脑梗死。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按照《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2]。
2 检测方法
在确诊后、治疗前空腹抽取静脉血4 mL,以3.8 g/L枸橼酸钠抗凝液(比例1∶9)抗凝,以1 500转/min离心 5 min,用等渗磷酸盐洗涤2次,用生理盐水将红细胞稀释成血球比值为10%悬浮液备用。丹参注射液4个剂量组:取上述红细胞悬浮液1 mL,分别加入 5,10,20,40 mg/L丹参注射液(由广州白云山制药厂生产,规格10 mg/mL ,生产批号20150912)2 mL,置于37.5 ℃的 恒温水浴箱里孵化1 h,待测。取各组少许红细胞悬液置于流变镜下观察,照相,以HP-2000型磁板测量仪(在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LG-B190红细胞变形仪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测量红细胞长、短轴,计算比值(L/W),以L/W作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指标[3]。每个标本测量32个红细胞的长、短轴,计算比值,取平均值。
对照组:以等渗生理盐水2 mL替换丹参注射液,其余同上。
3 结 果
见表1。与对照组对比,5,10,20,40 mg/L丹参注射液组的红细胞L/W比值均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丹参注射液4个剂量组中,以10 mg/L组红细胞L/W比值最高,提示变形能力最强。
表1 各组红细胞L/W比值对比 n=32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1。
4 讨 论
脑梗死属中医学“中风”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病机系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瘀血阻络,脑府失养。临床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症状;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气虚为致病之本,血虚为发病之标[4]。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和聚集能力与脑梗死的发病密切相关。人体内大多数毛细血管直径(2~3 μm)小于红细胞的直径(平均7~8 μm),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必需改变其形态。如果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不能顺利通过毛细血管,可使微循环阻力增加,甚至可以导致毛细血管阻塞。本研究结果显示:5,10,20,40 mg/L 丹参注射液组的红细胞L/W比值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以10 mg/L 作用最强。
[1]吴瑞芬,程时杰.丹参酮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4,17(8):1116-1117.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3.
[4]张晓文.补阳还五汤临床治疗中风的探讨[J].黑龙江中医药,2014,15(2):8-9.
(编辑 李 君)
1001-6910(2017)03-0040-02
R255.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3.17
2017-01-13;
2017-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