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品种众麦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2017-06-19李国领申彦昌汤文静韩忠宇

种业导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河南河南省小麦

李国领,申彦昌,汤文静,韩忠宇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2. 河南大众种业有限公司;3. 河南省农业厅;4. 河南省睢县农业局)

小麦品种众麦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李国领1,申彦昌2,汤文静3,韩忠宇4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2. 河南大众种业有限公司;3. 河南省农业厅;4. 河南省睢县农业局)

众麦1号是由河南省睢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于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19。该品种半冬性中晚熟,株高适中,抗倒伏,成穗多,穗较大,结实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抗逆性强,具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2012年众麦1号在河南省的种植面积达到43.4万hm2,成为全省小麦五大主导品种之一,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介绍了众麦1号的选育目标、选育过程及品种特征特性,并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

小麦品种;众麦1号;品种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20世纪80-90年代,农田投入增加,肥水条件改善,小麦产量得到较大提高。但当时主推小麦品种已不能满足小麦产量继续增长的需要,尤其是品种的抗倒性、抗病害能力较差已成为突出问题。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层出不穷,但通过品种间杂交创造新变异,进而创造新品种的杂交育种法,仍然在国内外多种育种方法中应用最普遍、成效最大。

1 选育目标

育种人员根据当时的生产需要,确定了以提高群体质量,抗倒伏、抗主要病害,产量三要素协调,高产稳产的育种目标,在全面考察黄淮南片已有品种遗传性状的基础上,通过亲本间常规杂交,采用混合选择法育成新品系。

本着选择血缘关系较远,遗传基础丰富,生态类型差异大,优缺点能够互补,符合育种目标性状的材料配置组合,众麦1号的系谱图见图1。

图1 众麦1号系谱图

母本漯麦4号(豫麦57)系弱冬性品种,穗大、耐旱性好、高产、分蘖成穗率高、结实性好、不孕小穗少;父本西北矮秆选系(97-26),系弱冬性品种,穗低、株型紧凑、旗叶上举、产量结构协调、综合抗性强,株高55cm。

2 选育过程

1996年进行杂交,在杂种分离的早期世代F2-F4代(1997-1999年)混合种植,不选单株,只淘汰明显的劣株。在杂种各性状趋于稳定的F5代(2000年),选择矮秆抗病丰产的优良单株,形成株系,经1999-2001年连续两年度的筛选鉴定,于2001年正式育成。育成品系当年表现整齐一致,耐寒抗病,矮秆抗倒,穗大、粒多,小穗排列较密;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籽粒饱满度好,长相清秀,叶片功能期长;抗干热风,熟相好,测产产量最高,命名为睢科2号。2004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众麦1号”,审定编号:豫审麦2004019,并在2008年7月获得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权号:CNA20030329.5。

具体选育过程如下:

1996年0代,漯麦4号(豫麦57)×西北矮秆97-6;

1996-1997年F1,选重点组合;

1997-1998年F2,在分离株中选目标单株,淘汰不良单株;

1998-1999年F3,中选单株混系繁育;

1999-2000年F4,参加本所小麦品种对比试验。进行优系繁育;

2000-2001年F5,参加本所小麦品种对比试验;

2001-2002年F6,参加河南省小麦品种预试。扩大优系繁育;

2002-2003年F7,参加河南省超高产冬水组区试。进一步优系繁育;

2003-2004年F8,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区试及生产示范。

3 特征特性

3.1 植物学特征

众麦1号属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幼苗半匍匐,长势壮,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抗寒性好,春季两极分化慢,分蘖成穗率一般。旗叶宽大上举,长相清秀,叶片功能期长;株型紧凑,株高70~75cm,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穗层较厚,穗长方形,小穗排列较密,穗粒数较多,饱满度好。产量三要素协调:成穗数585万/hm2左右,穗粒数38~44粒,千粒重41g左右。丰产、稳产性好,成熟落黄好。

3.2 抗病性

综合抗病性好。经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02-2004年品种抗病性鉴定,众麦1号中抗叶锈病和叶枯病,中感白粉病和条锈病。

3.3 品质表现

据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众麦1号容重789g/L,粗蛋白质(干基)14.73%,湿面筋29.6%,沉降值32.9mL。吸水率57.4%,面团形成时间4.9min,稳定时间6.2min。属于优质中筋小麦,适合制作馒头和面条。

3.4 产量表现

2002-2004年连续两年参加河南省超高产冬水组区试和生产试验,其中2002-2003年度参加河南省超高产冬水组区试,7点汇总,平均单产7827kg/hm2,比对照豫麦49增产1.22%,居14个参试品种第7位。2003-2004年度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II组区试,9点汇总,平均单产8230.5kg/hm2,比对照豫麦49增产0.17%,居13个参试品种第8位。同时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I组生产试验,7点汇总,7点增产,平均单产7764kg/hm2,比对照豫麦49增产7.5%,居6个参试品种第2位。

综合1999-2000、2000-2001、2001-2002、2002-2003、2003-2004五个年度6组(次)46点(次)汇总结果,众麦1号平均单产8283kg/hm2,较对照增产7.6%,平均增产628.5kg/hm2。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众麦1号区试和生产示范五年,产量在7827~8776.5kg/hm2,变幅很小。众麦1号不仅高产性能好,较对照增产幅度大,而且稳产性、多抗性、广泛适应性好,在丰产年份较对照增产,在灾情年份较对照增产幅度更大。在以往多年推广过程中,未出现过事故。

2004年5月10日,经河南省内部分专家对众麦1号进行实地考察。在荥阳市广武镇后王村和河南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10个样点的调查表明,该品种平均穗数为595.5万穗/hm2,穗粒数为40.2粒,千粒重以常年的41g计算,按八五折计算平均单产8343kg/hm2。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品种株高适中,抗倒伏,成穗多,穗较大,结实性好,产量三要素协调,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抗逆性强,具有较广阔的利用前景。

4 栽培技术

4.1 整地

众麦1号适宜黄淮南片麦区中上等肥力地块早中茬种植。播前应精细整地,施足底肥,多施磷、钾肥,配施硼、锌肥。

4.2 适期播种

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的适播期为10月8-20日,一般播量为90~120kg/hm2。播期可延至11月上旬,但要注意加大播量。

4.3 孕穗期管理

孕穗期搞好“一喷三防”,可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灌浆稳产,提高粒重。

[1] 申彦昌,贺山峰.众麦1号选育报告[J].河南农业,2005(6):39.

[2] 皇甫自起,李勤,皇飞.众麦1号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11(9):21-22.

[3] 田伟,郭振升,张慎举,等.河南省5个主导小麦品种超高产栽培技术与实践[J].河南农业,2013(16):52-54.

[4] 赵跃荣.小麦新品种众麦1号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0(13):37.

S512

B

1003-4749(2017)03-0014-03

2017-03-03

李国领(1978-),男,河南柘城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和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河南河南省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