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稻518产量构成分析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2017-06-19孙建权刘贺梅胡秀明殷春渊胡胜利邵性宽王东海

种业导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通径穗数结实率

孙建权,刘贺梅,胡秀明,殷春渊,胡胜利,邵性宽,王东海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

玉稻518产量构成分析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孙建权,刘贺梅,胡秀明,殷春渊,胡胜利,邵性宽,王东海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2)

玉稻518具有丰产稳产性好,抗病性较强,株叶形态结构合理,株高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籽粒饱满,米质优、成熟落黄好等特点,在沿黄稻区作麦茬稻种植。产量构成要素分析表明:每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2.8%和12.7%。千粒重次之,变异系数为7.3%。结实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5%。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y=1.0759),其次为每穗实粒数(y=1.0533)和千粒重(y=0.5837)。玉稻518在配套栽培上应着重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玉稻518是穗粒兼顾型组合,在高产栽培中,必须在保证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以增粒为核心,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

玉稻518;产量构成;配套栽培技术;通径分析

玉稻518是由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采用诱变技术,对新乡市农科院选育的水稻新品系新稻518进行诱变,得到新变异植株,然后连续5代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2015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5044。2015年11月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授权,品种权号:CNA20100576.8。

该品种2012-2014年参加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0189.5kg/hm2,比对照徐稻3号增产7.73%。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9438kg/hm2,比徐稻3号增产4.7%。

玉稻518集高产、抗病、优质等优点于一身,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和市场应用前景。为配合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示范,2016年在新乡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和沿黄稻区的原阳县太平镇进行玉稻518丰产性栽培研究,主攻产量构成要素及其相应配套栽培技术。

1 产量及产量构成分析

1.1 产量稳定性分析

玉稻518产量构成要素变异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在玉稻518的产量构成要素中,每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2.8%和12.7%。千粒重次之,变异系数为7.3%。结实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3.5%。说明种植生态区及栽培管理等外部环境因素对玉稻518每穗实粒数和有效穗数的影响大于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因此,在配套栽培上应着重提高玉稻518的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

表1 玉稻518产量构成要素变异分析

1.2 产量构成要素分析

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见表2。从表中可以看出,公顷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均有正的直接贡献,而结实率则是负的贡献,但不明显;其中,公顷有效穗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y=1.0759),其次为每穗实粒数(y=1.0533)和千粒重(y=0.5837)。通径分析表明,玉稻518产量的首要决定因素是公顷有效穗数。因此,其高产栽培策略应在保证公顷有效穗数的同时,主攻大穗,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

表2 玉稻518产量构成要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2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玉稻518是穗粒兼顾型组合,在高产栽培中,必须在保证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以增粒为核心,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

2.1 育秧

黄淮麦茬稻区一般4月底至5月中旬播种,秧田播量450kg/hm2左右,秧龄30~40d。

2.2 移栽

6月中旬移栽,一般中上等肥力田块,栽插株行距13cm×27cm,密度为28.5万穴/hm2,每穴栽插3~4粒谷苗;高肥力田块株行距可增大至13cm×30cm,密度为25.5万穴/hm2,每穴栽插2~3粒谷苗,做到浅插、匀栽。

2.3 肥水管理

本田总施氮量控制在270kg/hm2左右,一般基肥占50%~60%,分蘖肥占30%,穗肥占10%~20%。分蘖肥宜早施、重施,适当增施钾、锌肥,穗肥看苗酌施。

在水浆管理上做到:薄水栽秧,前期浅水促苗,中期湿润稳长,够苗适当晾晒,打苞孕穗期小水勤灌,灌浆成熟期浅水湿润交替,成熟收割前7d左右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2.4 病虫防治

重点做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以及纹枯病等的防治工作。

[1] 李建国,韩勇,刘博,等.水稻品种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北方水稻,2008(3):78-80.

[2] 姬生栋,王小翠,栗鹏,等.国审水稻新品种玉稻51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种子,2016(8):103-105.

S511

B

1003-4749(2017)03-0012-02

2016-12-19

河南省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S2012-04-G01);河南省省院科技合作专项资助项目(1221060000010);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142201110039)

孙建权(1979-),男,陕西韩城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通径穗数结实率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曲径通幽处——个圆锥曲线结论的再证明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通高考 径自来
不同栽培措施对两种枣结实的影响
七个水稻粳型不育系的柱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