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企赴非投资应及早防范舆论风险

2017-06-19于国龙樊少华

中国对外贸易 2017年4期
关键词:负面舆论非洲

文/于国龙 樊少华

中企赴非投资应及早防范舆论风险

文/于国龙 樊少华

舆论风险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单独存在,往往只是作为诱因导致政治风险、法律风险以及汇兑风险等国家风险的发生,跨国投资企业一旦在东道国陷入不利的舆论环境,一般意味着未来在东道国的正常运营和业务拓展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事实上,部分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正处于这一情境之中,在负面舆论带动下,非洲当地也经常发生针对中国企业的不友好行为,例如当地居民因工资、人权、环境保护等问题与中国企业发生冲突;部分非洲国家的政府部门抓捕中国工人、强行关停中国企业;个别国家的政府反对派甚至呼吁将中国企业赶出本国等等。总体而言,中国对非投资正面临复杂多变的舆论环境,负面舆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所必须克服的重要挑战。

负面舆论缘何产生

中非关系的发展是一个横向和纵向不断拓展的过程,从最初以援助为主要纽带的亲密政治关系,到如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双边贸易和投资规模快速扩大、援助方式越来越丰富。但是,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和所涉及利益的不断扩展,由国情、意识形态、民族特性、合作方式等基础要素的不同而引发的摩擦也在不断滋生,负面舆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其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出于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技术代差、人力成本方面的现实考虑,无法全面兼顾非洲国家的需求。

一方面非洲中小企业自身生产能力不足或技术落后,在质量、产量和价格上不能契合中国企业的采购需求。同时,中国企业在投资初始阶段确实难以为非洲当地居民提供充足就业机会,喜欢雇佣国内劳工,这除了存在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当地劳动力技术水平落后、工期时间短等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外,还有受到工程项目的预算约束和低利润率限制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都源于成本问题。由于许多援建项目的资金由中方提供,预算由中方制定,节约成本、控制预算是一个重要考量,而非洲各个国家的人力成本、建筑成本又不同,因此预算的设定往往与实际情况有出入,企业为了降低执行风险,需要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二是部分中国企业在跨境经营的方式方法上先天不足,在非经营过程中确实存在各种问题。

此外也应理性地看到,确实有部分中国企业在非经营过程中存在各种失误和不足之处,有的中国企业未按当地的劳动法规,随意开除员工,带来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有的企业不尊重当地社会的饮食风俗,遭到当地居民的抗议。究其根本原因,中国企业是在“先天不良”的情况下开始了境外投资,再加上对相关国际章程、公约和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文化等知识储备不足,难免会做出一些不当行为,也造就了中国境外投资企业“鱼龙混珠”的局面。上述情况的不断积累、聚小成多,经常成为引发负面舆论的导火索。

三是部分非洲国家对外国投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期望过高,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可能会使其产生利益分配不均的失衡心理,并且在舆论导向上易受西方意识形态影响。

中国与其他国家参与非洲事务,为非洲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非洲国家也想借此实现质的飞跃,希望从合作中获得更大的利益。然而,由于国家机制不健全,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等要素短缺,非洲国家在对外经济合作过程中必然处于弱势地位,因而总是担心自身利益被边缘化。这种心理可能会促使当地政府和居民对中国企业的行为产生误解或容忍度逐渐下降,进而产生不利于中国企业的舆论,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同时还应注意到,个别非洲研究机构和舆论机构易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干扰也是助推负面舆论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是中国企业对于企业正面形象的维护和宣传力度不够。事实上,在非洲关于中国的负面舆论并非主流,而存在不当行为的中国企业也毕竟是少数。客观而言,中国企业为非洲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企业自己不注重总结、宣传,因此当地社会对此了解甚少,与之相反,在非洲社会上流传的负面舆论却放大了中国企业的负面形象。实际上,部分中国企业为了保护当地环境,在当地政府环保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主动完善环保设施,部分中资企业培养了大批熟练地机械操作手和维修工,有的还建立地区培训中心或由国内机构组织专门的培训班,向当地职工提供比较先进的计算机、通讯等技术培训,但由于大部分中国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低调处理”,使得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正面作用无法获得非洲社会的普遍认知。

中国企业“走出去”营造积极舆论环境的对策

整体上看,非洲内部对中非关系、中国企业的非议有所增加是客观事实,中国对非投资的民间基础正因此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侵蚀。中国企业作为负面舆论中的焦点,在化解负面舆论危机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具体而言,中国企业可以通过践行以下方面,逐步改善在非投资的舆论环境:

一是在制定在非经营策略要充分分析、权衡舆论风险的潜在影响,采取更具有本土适应性的经营策略,从而减轻负面舆论压力。

舆论风险能够加大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但这一情况长期以来并未引起在非投资的中国企业足够重视。近年来非洲对华投资的舆论环境日趋复杂,为实现在非投资的长期可持续,中国企业应对在非投资的舆论风险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判断,并在经营策略中权衡本地舆论风险的成本利弊,从而采取更具有本地适应性的经营策略。

例如,中国企业以往可能会从国内或国际市场进口原材料和设备,主要原因在于非洲当地企业生产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由此限制了中国企业与其他当地企业的合作,引发了非洲方面对华投资的质疑。但近年来随着非洲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非洲企业也得到快速成长,很多非洲企业在非洲市场内部进行资源调配的能力也大幅提高,一些小型企业的发展水平也已经能够满足中国企业的合作要求。因此,中国企业应该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当地企业的合作,甚至可将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当地生产企业纳入到自己的生产链条,这样既可以通过内部交易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关于中国企业未能带动非洲经济发展、未能带动当地就业等方面的舆论压力。

再如,中国企业还可依据非洲方面技术转移诉求中的合理方面,适当加大对非企业的技术转移力度,同时适当提高对非技术转移的水平,降低非洲国家对中国企业对非投资过程中未提供充足技术转移的质疑。这样一方面能契合非洲国家和企业的技术需求,使中国投资更容易受到当地政府和社会的欢迎,吸引到更多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另一方面也可以依靠技术转移提高当地企业或工人的技术水平,保障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

具体举措有以下几点:(1)做好技术转移的前提工作,推动中国的技术规范走进非洲。目前非洲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是欧洲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这限制了中国技术在非洲的应用和推广。中国企业要在非洲开展更为广泛的技术转移,首先应做好对非技术标准的推广工作,积极向非洲政府和合作伙伴推介中国技术标准。(2)明确中国企业提供技术转移的意愿,规范技术转移的行为。根据非洲方面的合理要求,在合同中约定技术转移的具体安排,从而赢得非洲合作伙伴的信任。(3)不断完善技术转移的方式方法。目前,中国企业对非技术转移主要体现在应用性技术领域,转移的途径主要依靠正式(举办培训班)和非正式(操作过程中的言传身教)的技术培训。在短期内扩大专利技术转让不现实的情况下,中资企业可以进一步健全技术培训体系,制定系统化的培训策略,巩固和深化现阶段技术转移的效果。

二是告别单一的“上层路线”合作模式,更为积极地融入当地社会,主动了解和适应投资所在地的法律和文化习俗,通过忠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获得当地社会的理解和认可。中国企业“走出去”很多是依托于政府之间的合作项目,所以中国企业很善于与当地政府或者社会精英打交道,不太重视与当地社区或者居民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容易形成“政热民冷”的局面,一旦中国企业的一些行为招致当地民众的不满或者不理解,可能会导致投资所在地民众对中国企业失去耐心,而且这些负面情绪的积累很可能被所在国的政府反对派利用,做出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甚至危及企业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的行为。因此,中国企业应该主动采取措施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积极寻求获得所在国社会对其经营活动的认知、理解和认可。

首先,要熟悉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非洲国家正处于国家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的进程中,新法的颁布、旧法的修订、相关政策的调整与实施等导致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很不稳定,政府部门对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执行力度也不尽统一,这都加剧了中国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只有加强对当地法律和制度体系的学习和了解,才能避免触犯当地法律、法规,规避法律风险。

其次,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民间习俗。文化的隔阂是人与人之间取得信任的最大障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不同文化之间不存在优劣之分,中国企业要做的就是“入乡随俗”,在国外生活、工作就要以当地的文化习俗为准绳,转换企业在国内经营时的管理理念和待人接物、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应想当然地把国内的习惯做法移植到国外,最后导致因文化上的冲突,给企业的经营带来纠纷和麻烦。

最后,要重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一方面是在企业内部尊重职工的人权,根据当地法律要求为职工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福利水平,同时生产过程应达到当地政府的环保标准,保护当地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抛弃中国企业固有的在商言商的思维模式, 积极参与政府、民间组织、社区等各个机构组织的公益项目和公益活动, 彰显中国企业在当地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贡献和成果。

三是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应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正面舆论宣传工作,积极树立和传播中国企业“高大上”的正面形象,对冲负面舆论的相关影响。

正面宣传可以矫正视听,减少误解,避免对企业的负面冲击,但中国企业往往具备“埋头苦干”的实干作风,却缺少利用各种渠道传播正面影响力的新思维。实际上大部分已经“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不太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宣传,只专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东道国政府和社会更关注的是中国企业为当地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这些不是企业的盈利指标能够说明的。

(作者单位: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负面舆论非洲
An Uncommon Trip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非洲鼓,打起来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