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党建“桥头堡”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7-06-19中共吉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小华
□ 中共吉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小华
筑牢党建“桥头堡”打赢脱贫“攻坚战”
□ 中共吉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小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按照总书记要求,今年,吉县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把加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坚持抓党建带扶贫、抓扶贫促党建,在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互促互进上大胆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目标统领,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
党建只有主动融入扶贫,才能服务扶贫、推动扶贫。在目标导向上,坚持党建与扶贫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成立了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暨脱贫攻坚动员大会,对贯彻落实中央下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进行了总安排、总部署,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促使党建与脱贫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在责任落实上,推行“书记抓、抓书记”责任机制,县、乡、村三级书记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列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夯实责任,逐级传导压力,推动各级书记坚守党建“主阵地”、种好扶贫“责任田”。在推进机制上,成立了全县脱贫攻坚行动总指挥部,分设易地扶贫搬迁、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兜底扶贫五个分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项目资金组、督查考核组、宣传报道组四个工作组,共同协调推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二、注重固本强基,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
打赢攻坚战,关键是要发挥好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提升农村干部素质。坚持举办农村“领头雁”培训班,对乡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农村(社区)“两委”主干、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共计250余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县委书记、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县长、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分别进行讲课,县农林委、县扶贫开发中心等部门的业务骨干专门做了扶贫攻坚专题辅导,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老支书现身说法介绍经验,切实提高了农村带头人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狠抓后进支部整顿。按照10%左右的比例,倒切确定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采取县级领导干部包联、组织部门分片指导、乡镇党委具体帮扶的方式,建立整顿工作台账,实行动态管理,整顿完成一个, 满意一个,销号一个。三是落实党建工作经费。增加党建工作经费,制定农村党建经费管理办法,推行了“五方理财”的工作方法,确保党建工作经费专款专用、规范有序、合理支出。四是推进活动场所建设。建立了村级活动场所运行和维护保障机制,对需要新建和改扩建的活动场所,由县财政补贴40%,组织部门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助,确保了村级活动场所尽快建成,投入使用。五是规范农村治理机制。完善了“五会管村、五方理财、五心育人”的“三五”治村模式,强化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职责,定期公示农村财务支出,使农村的事大家议,农村的钱大家管;大力推行《吉县村级权力运行清单30条》,明确了农村公共权力事项和便民服务权力事项的办事流程,让村干部知道每项工作谁组织、谁实施,谁审核、谁监督,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办事程序。
三、突出示范引领,培育脱贫攻坚“生力军”。
打赢攻坚战,党员干部要带头打冲锋、攻堡垒、破坚冰。大力弘扬党员领导干部以上率下的优良作风,深入开展“两包三到”精准帮扶联动活动,组织省、市、县134支驻村工作队、62名第一书记、134个包村单位、2000余名党员干部对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建立了领导干部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扶制度,县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乡镇、1个贫困村、3户贫困户,每个县直部门挂钩1个贫困村,每名在职干部联系1户贫困户,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省、市、县134个工作队,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贫困程度、脱贫难度,坚持遵循精准识别、以变应变、实事求是、因户施策、一户多策的原则,随时根据贫困户的具体情况调整扶贫措施,打好精准帮扶组合拳,实现精准脱贫。按照“对口帮扶、因村派人”的原则,选派62名第一书记。健全完善调整召回、激励保障等管理制度,推动驻村第一书记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确保从县级领导到党员干部能深入基层,实施精准帮扶,确保全县人民一个不落,共奔小康!
四、树立鲜明导向,锤炼脱贫攻坚“硬作风”。
一是立起“风向标”。坚持在精准识别中鉴别识别干部,在精准帮扶中磨炼拉练干部,在精准脱贫中检验评判干部。二是换出“好班子”。大力选配政治素质过硬、熟悉“三农”工作、堪当脱贫攻坚重任的86名优秀干部充实到贫困乡镇党政班子中,切实把乡镇班子建设成为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领导集体。三是舞好“指挥棒”。将驻村帮扶工作情况和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对各相关单位和帮扶责任人进行严格考核,对脱贫攻坚措施不力、成效不佳的干部及时调整,进一步树立以扶贫成效论英雄的鲜明用人导向。
五、培育“三新”人才,组建脱贫攻坚“智囊团”。
苹果是吉县的主导产业,更是富民产业,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推进苹果产业作为吉县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重点抓,抓重点。“十二五”期间,仅苹果产业一项带动群众脱贫致富3万人。好产业离不开专业的好人才,好人才离不开组织的精心培育。为进一步维系苹果技术专业人才薪火相传,保障苹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县里筹集经费100万,实施了苹果产业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带头人培育工程,共确定“三新”带头人420名,涉及8个乡镇、70余个村委,基本达到了全县苹果生产规模村、组的全覆盖。同时,对“三新”带头人进行统一管理,建立落实误工补贴激励机制,建立了微信交流群,订阅了《山西果树》杂志,定期组织培训。通过对420名“三新”带头人的培养,每人带动周围10户果农户进行新技术应用,辐射带动全县果农5000余户,形成了“村村都有果专家、户户都有果秀才”的苹果新技术应用推广体系,以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为决胜全面小康,圆民富县强“吉县梦”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创了崭新局面。
(责编:张灵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