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终究会实现

2017-06-19

中外文摘 2017年13期
关键词:张琦灵车北川

□ 姚 遥

□ 巫小诗

对个体生命的尊重,终究会实现

□ 姚 遥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车辆穿过位于平原上的北川新城,沿着大路继续向北,山开始陡峭,路变得狭窄,老北川在道路的另一头。

任家坪车站就在汶川地震纪念馆前。千篇一律的旅游小店铺,围绕着车站,售卖着北川腊肉和各种小饰品。开往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的摆渡车也在这里,不时会有远道而来的人聚集在此,进入支离破碎的老县城。县城里的一切再没有人力的改变,一切停留在2008年5月12日的那个瞬间。2013年,穿城而过的盘江发了洪水,淹没了地震遗址。洪水退去以后,留下了淤泥,老县城继续静静地伫立在那里。

位于任家坪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建立在地震中倒塌的北川中学遗址之上。地震发生前,北川中学有学生2883人,教师202人。据不完全统计,地震中遇难学生823人,幸存1131人。教师遇难40人,幸存92人。18名教职工子女遇难。

走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一阵阵寒意袭来。马路对面的一座山丘,挡住了阳光。在阴影里,两只灰色的蝴蝶,缓慢的拍动着翅膀,艰难的互相追逐。山丘上有一个小平台,顺着一条小路可以走上去。在那里,可以俯视整个老北川。地震时,这里被当地人叫做望乡台,他们在此凭吊被地震毁灭的生活。

广场一个偏僻的侧面,被一片片的绿化带包围着,有一个水泥修葺的平台,大约十个平方,里面可见燃烧殆尽的香。当地人说,北川中学的罹难师生,长眠在地下。这里没有任何标识,唯有他们的亲人们,总会记得这个无名之地,年复一年的来到这里,寄托哀思。

在北川老县城内,有一处祭奠墓园,也是俗称的万人坑。地震前这里本是一处公寓的地基,在地震到来后,数千具遇难者被掩埋于这个大坑之内。如今,逝者还在地下,整齐的柏树和绿草覆盖着这块土地。那些失去了亲人的居民,对着这片土地祭拜。

遇难者的生命终结了,他们和亲人们的联系还在持续。只是,他们的亲人们,甚至来不及和亡者有一次郑重的告别,关上过去的那一扇门,也无法静静的和另一个世界里亲人对话。遇难者,和许多陌生人长眠在一起,那里不是自己亲人安排的最后一个归宿。

2014年7月17日23时,马来西亚MH17客机,在乌克兰靠近俄罗斯边界坠毁。机上载有283名乘客与15名机组人员共298人全部遇难。

从23日开始到7月28日,包含乌克兰MH17惨剧罹难者遗体及遗体残片的棺木,分三次运到荷兰。

飞机抵达荷兰以后,全场一片寂静,6名士兵抬着装载着罹难者遗体的棺木走下飞机,肩扛着棺木走向灵车,现场士兵整齐地敬礼,一名小号手吹响《最后的乐章》。

荷兰的国王、王后和首相,与遇难者的亲友共同在机场迎接罹难者回家。肃穆的乐声中,荷兰国王紧紧握着王后的手,王后则不断抬手擦拭眼角的泪水。

灵车在宪兵护送下离开机场,前往市中心的希尔弗瑟姆军营,法医正在那里等待鉴别死者身份。65英里的道路两侧,站满了哀悼的人,他们向灵车投掷鲜花。灵车通过时,所有的教堂都响起了钟声。

每次遗体运达,同样的仪式都在机场和街头重复。

一位遇难者的亲属说,“让他们的遗体留在田野里,是我无法忍受的噩梦。”

遇难者返回了国内,法医将通过牙医记录、DNA和指纹,来识别受害者身份。最终,将遇难者交还给他们的亲属。所有的这些工作,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为了给遇难者和他们的家属一个负责任的交代,这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回家,是对每一个个体生命的郑重承诺,即便他已经往生。对遗骸的尊重,就是对生命的尊重,这是一个光荣的使命。

1942年4月14日,驻缅英军第1师在缅甸仁安羌被日军第33师团包围,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113团奉命增援。激战的最后一天,第3营营长张琦不幸身付重伤,最终殉国牺牲。

张琦殉国之后,缅甸战事艰难,新38师师长孙立人指派专人收敛张琦的遗体,冀图运往八莫暂时埋葬,而后再设法运回国内。半途中,张琦的遗体连同木船,永远沉入了伊洛瓦底江,尸骨无存。

张琦牺牲时,他在国内的独女张锦兰仅有一岁零两个月。之后,母亲改嫁,张锦兰在爷爷奶奶的抚养下长大成人。

云南松山中国远征军人物雕像雕塑群

造化弄人,直到1988年,孙立人在台湾获得自由,重新开始打听张琦后人音讯。大陆的张锦兰已经47岁,幸运的重新接到了关于父亲的消息。1989年4月12日,英国皇室颁发给张琦的银星勋章,终于在48年后抵达张锦兰手中。

张锦兰每次提及父亲,都会落泪。她非常希望能到缅甸伊洛瓦底江去祭拜父亲,为父亲招魂。2012年,张锦兰老人抱憾辞世。她的女儿杨玉梅接过母亲的遗愿,让外公魂归故里。

2015年12月,杨玉梅带着银星勋章,来到外公消失的伊洛瓦底江,上香祭酒,为张琦招魂。她在江边跪拜呼喊着,“外公,回家吧!外公,回家吧!”

在江边,杨玉梅用手取出泥土,希望将外公的灵魂带回国内。

2017年3月30日,在地方政府和深圳龙越基金会的支持下,张琦的墓地在湖南省祁阳县云丝村落成。

此时,杨玉梅已经54岁。张琦牺牲75年之后,灵魂从异乡回归故里,他的后人终于有了可以跪拜的地方。一个家族,就此连接起三代人完整的记忆。

一个家族对亲人的挂念,可以持续75年。时光无法磨灭的记忆,总会顽强的延续。我相信,对每个个体生命的尊重,终究会实现,无论需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努力。

(摘自《腾讯·大家》)

在异乡,我的心曾被温暖多次

□ 巫小诗

●给老师发送期末论文,他回复邮件:“谢谢这学期的认真,祝福夏天快乐。”

●系上活动,轮到我的游戏环节是转圈然后抢答,一个学弟对主持人说:“给学姐换一个游戏吧,她穿着裙子。”

●买了高中生校服,在胸口绣了名字,穿着它买水果,老板说:“这个西瓜行不行呢?小岚。”

●台湾的辣一点也不辣,吃卤味,跟老板说要双倍大辣,他说:“妹妹你确定吗?觉得太辣不可以哭噢。”

●问路,对方并不知道怎么走,他立马开始打电话问朋友,我说不用了太麻烦您了,他说:“不会啊,这样下次再有人问,我就会知道怎么走了。”

●没什么食欲,在食堂只选了两样蔬菜,结账的大叔说:“吃这么一点不行噢,你还在长身体!”

猜你喜欢

张琦灵车北川
Effect of observation time on source identification of diffusion in complex networks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TXL的源代码插桩技术研究
窃贼偷灵车捎带上尸体
堵车了
古巴 悼念
北川的味道(四题)
西宁市北川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探索
Expan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win combustion gas jets with high pressure in cylindrical filling liquid chamber*
情系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