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积极心理学在高中体育中的应用策略
2017-06-17郑虹
郑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八一中学)
摘 要:体育教学与其他文化课教学不同,如果高中生无法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那么体育课堂便形同虚设,完全无法发挥体育对提升高中生体质的作用。但是,很多高中生受到传统观念以及教师过于单一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不大。在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高中生的参与兴趣,保证高中生能够自觉展开体育锻炼,增加体育课堂的活力。
关键词:高中体育;积极心理学;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强调的是发挥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使其用正面的、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任务。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都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来代替教师的“教”。在体育课堂中应用积极心理学能够解决现在体育课堂的低效问题,保证每个高中生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下面,笔者从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保持高中生的主体地位、多使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三个方面讨论在高中体育课堂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教学策略。
一、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在我国的高中体育课堂上,存在着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在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中,学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内容几乎是一致的。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教师没有花费足够的精力与时间设计合理的、科学的、能够吸引高中生的体育活动,在体育课开始之后,老师简单带领学生跑步热身,然后便展开具体的体育技能的传授教学,再让学生自由练习,这就会让高中生开始应付体育锻炼。因此,要想真正激发出高中生在体育课堂中的积极心理,教师就必须要设计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使高中生产生主动参与的愿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常常组织学生玩游戏,或者是让学生参加比赛。这些游戏、竞赛的内容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设计的,内容、形式等都有明确的差异,所以能够大大激发高中生的兴趣。比如,在热身的时候,除了让学生跑步之外,我还会组织学生跳绳、踢毽子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达到热身的目的;在“球类运动”的教学中,我也会组织学生展开足球、篮球、排球比賽,让他们在比赛中体会这些球类运动的具体操作要求。这主要是为了防止体育课堂出现“知行脱节”的问题,因为不管学生私下练得再熟练,在实际的竞技场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很多学生表示,他们非常喜欢这种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对于每节体育课都有较高的期待。
二、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是新课改的基本教学理念,体育学科也不例外。在体育课堂中帮助高中生树立主体意识,还能激发高中生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因为他们的心智发育正在不断趋于成熟,所以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交流等来获得某个知识、习得某种能力,如果老师能够充分尊重高中生,了解他们的实际锻炼需要,便可以大大提高高中生的锻炼兴趣。不仅如此,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地位还包括教师要展开建立在高中生认知水平基础上的体育教学,即因材施教。每个高中生的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他们的锻炼需要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因素,使体育课堂为高中生真正所需,不断激发他们的积极情绪。比如,我们班有一名学生的耐力很差,在每次的长跑训练中常常感到疲惫不堪。久而久之,他对体育课产生了一种抗拒感。但是,经过调查,我发现这名学生的球感很好,尤其是在排球课上,总是能够迅速抓住技巧要点,在操作传球、垫球、下手发球等都十分熟练。于是,我着重训练了他的排球水平,没有过多要求他的长跑能力。这名学生渐渐拾起了自信,也在体育课上找到了快乐,开始十分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
三、多用鼓励性的语言
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学语言的辅助,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使他们在锻炼中感受到更多的乐趣,教师必须要多用鼓励性质的教学语言,使高中生不断受到鼓舞,从而一直保持积极的锻炼心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几乎从不训斥学生,常常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了解他们对体育课堂的期待,每当他们进步的时候,我会立刻对他们说:“你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行!”也辅以一些肢体语言,比如拍拍他们的肩膀,对他们竖起大拇指等。如果他们总是无法标准完成某个动作技能,我也会常常说:“没关系,慢慢来,你想想,这个动作的要点是什么呢”等委婉性的语言,让学生冷静下来,找到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积极性心理就是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激发出高中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中感到快乐,从而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教师可以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高中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多用鼓励性质的教学语言激发出高中生的锻炼欲望,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来参与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陈杰,孔敏亚.激活高中体育课堂:积极心理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例谈[J].体育教学,2015(8).
[2]邱宝勤.积极心理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3(26).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