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课程师生互动的探讨

2017-06-17陈剑锋

读与写·下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二氧化碳结论离子

陈剑锋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72-02

新课程认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多角度进行不同性质的交流,不同类型的互动过程,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融汇整合,反思体验,领悟建构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话,才能实现自己作为指导者、设计者、帮助者、组织者、评价者的价值。

1.转变角色、真诚互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以知识传递为中介,通过课堂及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学生要尊敬教师,依靠课堂和教科书,听从教师的安排进行教学而获取知识,这种模式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地剥夺了一些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摧残了一些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导致一些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必须打破"一言堂",把自主权还给学生,由课堂中的主角、权威、领导者转变为学生自已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从而使学生成为教学共同体的平等成员。

2.激情互动,提问置疑

有一句格言我非常钟爱,那就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在进行的心灵接触。"作为化学教师固然具备对科学的兴趣、热爱,要掌握较多的知识,但更应懂得教学的艺术,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复杂的有思想的头脑。因此,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尤其重要。

例如:我在讲"奇妙的二氧化碳"时讲道:在意大利的某个大峡谷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人称"鬼谷"。因为,如果有人牵着狗到那个山谷去,狗就会死去而人却活着。是鬼神在作怪吗?学生对狗死去,人活着困惑不解,试图寻找到其答案。其实"鬼谷",并不是鬼神着怪,而是在山谷里包含着自然界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覆盖在地面上,又不能供呼吸,狗经过山谷時完全浸没在二氧化碳中,人却没有,因此就必然导致狗死去,人活着这种现象。激情的课堂,亲切的教态,容易感染和营造和谐轻松的气氛,使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是和他们一起学习,探讨问题的,从而消除了居高临下的压力感,在这种气氛渲染下,学生就会带着一种高涨、轻松的情绪从事学习。

3.讲练结合,体验成功

如果要让学生对于刚刚学习的知识掌握的话,在课堂中必须训练结合,要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发言,教师的作用是设疑、解难,要尽量做到学生能做的一定让学生自己做,学生能说的一定让学生去说,让学生会学会用。通过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乐趣。

例如:我在讲一道离子推断题(有一种无色透明的溶液,欲确定其中是否含有下列离子:H+、Cu2+、Ca2+、Mg2+、Ba2+、SO42-、Cl-、CO32-取溶液进行如下实验)的时候,首先问学生:"大家读到这一题目,首先想到了什么?"学生马上答:"溶液无色说明没有Cu2+"。我马上肯定了学生的结论。接着说:"溶液无色这等于给有颜色的离子判处死刑"。边说边在Cu2+的上面打上了×,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既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又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趁着这股劲儿,我又让学生分析了透明的含义及每一步实验得出的结论,对他们的正确结论,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且我发现根据每一步实验得出的结论,学生都能在相应的离子符合上打上√和×。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确定""判处死刑"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又培养了他们解推断题的习惯,学生的情绪高涨极了,这堂课超出我预期的目标。

总之,师生互动教学使学习者完全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提升了学习质量,也使教师在指导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丰富、完善了自己,升华了自己,体现了师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学生富有个性的历史性发展的最大价值。

猜你喜欢

二氧化碳结论离子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抓捕”二氧化碳
立体几何中的一个有用结论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结论
钢渣对亚铁离子和硫离子的吸附-解吸特性
铝离子电池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