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改变学生一生的老师

2017-06-17钱一铭杨文心王晖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5期
关键词:学生发展教育教师

钱一铭+杨文心+王晖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世纪需要具备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随着政治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教育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更是尤为重要。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原动力,更是被赋予了深重的时代责任。当代教育应在保证基础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全面教育,提高教育的影响力,时刻点燃学生的斗志。本文将以山东农业大学行知学社指导教师王晖老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作为理论基础,进行总结阐述。

关键词:教育;教师;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232-02

《礼记》有言:“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可见,无论是“传道授业”还是“喻德”都是为人师者最基本的职责。不论是立德当表率、树人为根本,还是立教做贡献,都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更加时代化的含义。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教育是一种对学生潜在能力的唤醒和引导,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彼此感动,是一个人与一群人的思想碰撞,一个生命个体与一群生命个体的灵魂沟通,是生命与生命间的对话。教师应该在学术、言行、待人接物等方面带给学生积极的影响。

一、教育的精髓在于改变

所谓教师的教育影响力是指教师在与他人主要是指学生的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1]行知学社作为校级科技社团,社团的育人模式始终在随着时代创新,如:学社在汪老师的带领下,坚持学科交叉发展,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学生本专业的局限性以及对其他专业的陌生局面,让学生在思维、行动力上都有了较大的创新和突破。理科生不再畏惧写结题报告、撰写论文,文科专业也调正了原有的对“科研创新”、“技术实践”等的惯性抵触和忽视。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便是对学生思维的改变,更是能力上的转变与提升。知识量的增多,专业技能的提高,待人接物方式、态度的转变与完善,都是在学习中得到的结果,这就是一种理想化的改变,是教育的目的,也正是教育的精髓所在。帮助、促进、引导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时刻进行的最好的改变,那定然会在褪去层层稚嫩后变得更成熟、更优秀。

二、教育应做到全方位的发展

王晖老师对于学社的管理,不仅仅侧重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更注重对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能力与素质并重的全面培养,始终坚持“做教师就要做教学生如何做人的人生导师,学生所有的提高都是源于做人的提高”,以此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由于不可能消除的年龄差距,必然导致社会阅历、心智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沟”,单纯灌输陌生知识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同时,新时期提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也要求教师在保证知识传授的同时,以真诚去了解学生,感知学生的内心变化,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重点培养、积极鼓励,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责任感。对于学生的弱势,更是应该潜移默化地去帮助学生调整、改变。王晖老师在社团工作中鼓励学生主动办事、自主做事,包括计划、实时方案的思考与落实以及行动,都鼓励学生自立。遇到瓶颈,师生坐下来共同交流解决而不是教师包办一切,学生只是办事工具。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待人接物不再拘谨不知所措,遇见困难也懂得如何取得最有效的帮助。“让学生越做事越自信,才能越自信越优秀。”这是王晖老师一贯的主张。根据社团的特点,定期召开线下例会,师生共同进行头脑风暴,交流心得,社团成员在这种形式的学习中都有着十分明显的收获和进步。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处理世故人情,这都是教师教育路上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正如《守护孩子的幸福感》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孩子培养成情感丰富并负责任的人,培养成正直守诺的人……我们要让孩子成为能够敏感于他人痛苦的人,成为能够意识到自己对不同阶层、种族或背景的人均负有责任的人,成为愿意以某种方式对世界做出贡献的人——因为孩子肩负着将先辈们最高尚的道德原则传承下去的使命、肩负着保护子孙后代福祉的使命。”

三、教育是时刻点燃学生的斗志

教育是教和育同时进行的活动。2007年,温家宝同志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2]因此,教育的作用便重在时刻点燃学生的斗志,激励学生时刻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进。十年来,社团成员上千人,每个人都在社团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成长。学社坚持挫折教育与欣赏教育的充分结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退缩,也不打击任何一种想法,实时的鼓励与督促、适当的提醒和鞭策,让学生时刻保持昂扬的斗志,继续前行,在实现个人梦想的路上愈行愈远。自信而不卑不亢,阳光而不张扬自大。作为教师,应在教育中因材施教,对学生的状态进行最佳的调整。

四、教育应坚持无功利化

所谓“史上无名,脚下有路”,教育作为一项铸造人类灵魂的工程,作为主体的教师应始终保持内心的洁净程度。《管子·权修》中提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培育人才是一件长期而又艰苦的工作,却又是一项千秋万代都能受益的事业,因此更加要求教師保持心灵的洁净,将这项伟大的事业始终如一的做好、做下去。自古,但凡怀着功利心去做事,总会因为利欲熏心而使态势迅速下滑。教育之事亦如是。灵魂的铸造本就是高雅洁净之事,带着污浊的利欲心定然是与本质相悖的,不仅做不好教师的本职,更是玷污了自己的内心。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如果人在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3]

五、教育是自內而外的以身作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树人,重在学而不辍。教师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学生生活在现在,但他们要适应的是未来,因此他们必然是不断发展且极富变化的,千篇一律的说教越来越难以打动他们,单一死板的教学也很难保证他们适应今后的社会趋势。时代在发展,教师的知识储备也要及时更新、教育教学方式也要不断适应学生的时代化改变,才能真正拓展学生的新视野,才能更加全方面的塑造新时代人才,才能保持教学的活力。相对应的,教师在学生身上也能获得不少新鲜的资源。正所谓教学相长,如果教师能够一直保持学习的习惯,抓住每一个使自己变得更优秀的机会,那么“学高为师”将不再是一句泛泛而谈的口号。不是要求和学生打成一片,但至少要没有过分明显的代沟,至少要让当前时代的学生能够被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感染、所影响,从而跟随教师的步伐去发展自己、塑造自己、提升自己。

教育是一条终归会通向光明的大道,教师便是这条路上必不可少的行道树,去引导、去保护路上行人的行程顺利。如何做改变学生一生的教师,也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朝兵,张大均.论教师的权威、威信与教育影响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4):24.

[2]刘尧.大学教育要点燃学生的梦想[J].教育发展与评估,2013,(4):6-7.

[3]刘尧.教育对人的价值是什么[J].民主与科学,2010,(6).

Be a Teacher Who Has Changed His Students' Life

QIAN Yi-ming,YANG Wen-xin,WANG Hui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Shandong 271018,China)

Abstract:Education is a fundamental task for the coming generation. New century demands qualified intellectual with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political civilization,education for a country,a nation is particularly more important. Teachers as the motive force of the education activities,is endowed with deep era of responsibility. Contemporary education should be to ensure that the basic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all-round education,and improve the influence of the education,to ignite students' morale all the time. This article will be relevant i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Xing Zhi society guide teacher Wang Hui's education teaching experience as theoretical basis,was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education;teacher;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猜你喜欢

学生发展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