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建学院“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7-06-17贾飞李龙翔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5期
关键词: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

贾飞+李龙翔

摘要:本文从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建案例出发,探索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组织的方法,达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学生党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149-04

一、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组织的重要意义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和教育部的统计,截止2012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8512.7万名,其中学生党员290.5万名,占党员总数的3.4%[1]。而抓好高校党建工作的着眼点就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工作目标就是要将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去,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与智力支持,因此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既是一项意义深远、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有机统一的系统工程。其中,学习是基础,是服务、创新的前提条件;服务是核心,是学习、创新的深入实践;创新是关键,是学习、服务的有力保障。这三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共同融入党的建设“血液”,转为党的建设“基因”,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现代大学的基本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任何时候其中心地位都不可动摇。所以说,培养一大批可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人才队伍不仅是高校党组织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是建设“三型”党组织的最终目的。笔者所在的学院在专业培养与人才服务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以新的思维、新的举措来推进学院的党建工作。

二、当前“三型”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大学生党员的日常接触,并结合高校党务工作的现状发现,笔者发现当前学生党员在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党员终身学习的观念淡薄,学习形式单一。一些学生将政治理论学习当作向党组织靠拢和入党的准入条件,入党后无论是学习的热情还是自觉性较入党前明显下降。同时,有些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时的方法不多,且形式单一,学习内容呆板,缺乏与学习和生活的直接相关性,主要表现为:缺乏生动活泼的电化教育、网络教育等;缺乏对学生党员个人存在的思想和生活问题等的了解,导致教育的针对性不够;党员教育缺乏一定的创新性;等等。

2.培养学生党员力量薄弱。笔者所在的学院担任学生党员培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大多数是辅导员和兼职教师党员,因为这些人员日常工作繁忙,导致其可能无法专注于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问题上,而且由于他们本身也没有参加过与党建工作相关的系统学习,对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有所欠缺,且理论素养不足,经验也不够丰富。

3.考评机制不够完善。由于党组织对大学生党员入党前的考评不到位,部分大学生在入党后存在政治素养不强、理论水平低、学习成绩落后、社会实践不积极、日常表现一般等现实问题,一些党员甚至仍未清楚党员的标准和要求。

4.“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学生党员本身具有充沛的精力、丰富的知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这是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一些党员的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同学、对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不能充分发挥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造成外界的“期望较高”与学生党员“表现不够”之间的矛盾。

5.党员培养与社会契合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党员对社会的认知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同时也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导致学生党员培养与社会脱节。

三、引入“系统论”的思想,创新“三型”党组织建设新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曾撰文在论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问题时指出:“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既要继承和发展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党的建设成功方法,又要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包括探索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借鉴外国执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3]”。笔者认为,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管理学、系统论、过程论等方法,系统化思考并谋划学生党建基地化工作是落实这一要求的探索发展之路。系统论作为一门科学,贝塔朗菲在1955年出版的《一般系统论》是其正式成为一门学科的主要标志。系统论为解决现代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接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包括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系统论最基本的观点就是:任何系统都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即“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系统论的意义不仅在于认识各种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規律去控制、管理或改造一个系统,调整系统结构,协调要素之间的关系,使系统进一步优化。

1.学生党员系统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案例一: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前夕,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在校党委和研究生工作部指导下、在林州市政府协助下,组织了横跨文、理、工的八个学院的党员博士生,形成跨学科的组合优势,开展了“红旗渠上行”暑期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博士生党员不仅在当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而且在返校后还及时总结凝练心得,以报告会、图片与多媒体展、研讨会等形式向全校师生乃至社会传播先进思想。从系统论来看,学生党员也是一个有机的、严密的系统,它有党员个体、学生党支部、基层学生党员管理组织、学校组织等(如图1高校学生党员培养管理系统),具有要素(学生党员个体)、结构(组织)、功能(作用)等特点,具有系统的基本性质。想要做好“三型”学生党组织建设工作,就必须运用系统方法和整体思想,对学生党员的要素、结构、功能进行剖析,从而探索出建设“三型”学生党组织的方法。

社会组织、学校职能部门、学院等应围绕学生党组织建设工作形成合力,构建起相互衔接的责任体系(图2)。其中,校职能部门对党员培养进行督促检查,学院负责贯彻落实,社会团体则辅助培养。案例一的实践活动之所以能够成功开展,离不开学校部门的统筹指导和安排;同时,在实践过程中也离不开林州市当地有关部门提供的各种资源帮助。学院、学校、社会三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配合,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党员的目的。作为学院,要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创造良好的学生党员培育环境。

2.学生“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举措与成效。古人云:“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百仞,众流成也;渊智洞达,累学之功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够开阔眼界和胸襟,解放思想,并学会灵活运用。

首先,加强学生党员培养管理队伍的学习和党性修养。作为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的直接组织者和指导者,培养学生党员的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高其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他们也应该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具体实践中,在实践中进行进一步地学习。如在案例一中,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和辅导员老师与学生党员一起参与到实践的组织、策划、实施等过程中,在实践中拓宽了知识面,更新了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创造性。同时,本校还聘任了一些长期从事党政工作并具有丰富思想与工作经验的离退休老同志担任本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顾问,从而不仅帮助青年教师党建工作者成长,而且还协助做好学生的党建工作。

其次,创新党员学习形式。案例二:为了促进同学们自身发展,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壮大学生的党员队伍,同时加深文理科同学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本校由外国语学院牵头、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系、土木工程学院相关党支部参与,举办了跨学科读书交流会,所有党员同学共同参加了一次特殊的组织生活。这次活动主要围绕读书展开,以团队合作为主要形式,共有10个团队,活动定为6个主题,分别是:人物传记、红色经典、生涯发展、社会责任、同济精神、学科特色。本次活动要求所有参赛人员自由组队,每队6—8个人,从上述6个主题中任选1个,然后根据所选主题自选书籍,在1周的时间内,由队长组织团队成员内部进行学习与交流,最后围绕所选主题作10分钟展示。展示内容主要包括:1分钟的团队展示与9分钟的主题展示。其中,团队展示需采取视频的形式,简单对团队的名称、成员、口号、精神、主题、感悟等进行介绍;而主题展示形式不限,但要求需要围绕团队所选主题展开,可以采取诗歌朗诵、合唱、独唱、短剧等形式。通过案例二中的这次特殊的组织生活,笔者得出,在教育学生党员的形式中,不只是单一的开会学文件、谈感想写汇报等,而是更应具有时效性和创造力,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这样不仅符合“90后”学生的思想状态,而且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形成辐射效应,不仅是党员,还有很多入党积极分子都积极参与进来;学生们在读书的同时学会思考,不仅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也提高了其思想政治素质,还壮大了学生党员的队伍;一些非党员同学对这种新颖的组织形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希望以后有机会也能够参与其中;不同学科的党员同学一起学习、交流、互相探讨、互补余缺,很好发挥了群体优势,不仅使自身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在互帮互学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并且使党员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实现了“1+1>2”的效应,形成了连带效应。此次活动的新颖形式,不但带动了同学们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党组织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再者,以实践促学习。案例三: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走访崇明陈家庄瀛东村,拜访大学生村干部及优秀老党员干部。此次活动采取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和村里两位老党员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谈话,使研究生党员真切感受到老一辈优秀共产党员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整个过程,由村里一名大学生村干部带领我们,在和村里村干部的相处过程中,同学们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大学生村干部心系三农、甘于奉献及创业创新的精神。多年来,学生党支部的活动往往还是局限于支部内部,党支部与学校外部环境之间缺乏长期有效地信息交流与沟通,这就造成了学生党支部活动的相对封闭。由于党支部活动这一局限性的存在对党支部活动的吸引力与有效性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发展,整个社会的开放程度也是显著地提高,学生党员的接触面也更广,思想也表现得更加活跃。如果继续以这种学生党支部内部交流的形式开展学生的党支部活动,无疑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党员思想发展的要求,甚至进一步影响到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因此通过瀛东村活动,学生党支部活动可以跳出自身狭小空间的束缚,再通过与外部企业的交流与互动,学生党支部活动可以变得更加主动和开放。这样一来,不但使得学生党员获取的信息量更大、视野更加地开阔,而且学生党支部教育管理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也可以得到加强。通过与优秀老党员和大学生村干部的交流,学生党员能切身体会到老一辈的创业精神和大学生村干部的创新奉献精神。

最后,以黨员发展、预备党员管理考评机制建设促学习。本校建立了党员发展与教育、预备党员管理与教育工作考评机制,其内容主要包括:健全管理与教育组织队伍,完善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管理与教育制度,预备党员学习培训活动等。同时,根据考核内容还设置了具体的要求、分值、考评方式和记(扣)分办法。此外,考核结果与党员发展、预备党员转正等工作挂钩,对于那些考核不合格的预备党员,根据情况采取延长其预备期的办法,若延长预备期满仍旧不能满足党员条件的,则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本校每学期还会针对党员发展和转正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答辩活动。其中,入党积极分子候选人需根据其个人在政治理论学习、专业学习、社会活动、实践等方面进行全面介绍,再由学院党建工作负责人、支部书记、支委等组成的评审团队对候选人进行评选;预备党员转正工作以同样的方式进行。通过以上的答辩方式,增强了学生党员发展的公开度、透明度,形成了党员之间“你追我赶”竞争向上的良好风貌;促进预备党员形成不断学习、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

3.学生“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探索与实践。邓小平曾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学生党组织建设也是一样的道理,必须通过创新来实现基层学生党组织的作用和要求。在具体的学生“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首先,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工作内容主要是指把创新贯彻于学生党建的每项工作中,做到不断有所发现。(1)注重发挥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的自我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出其正能量,防止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如案例四);(2)把握学生党员的知识结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的独特性,创新工作形式(如案例一、案例二、案例三)。案例四:“跨学科党建研讨会”。该活动主要有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环境学院、经管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设计创意学院、人文学院、化学系等学院的学生参加,活动内容主要包含跨学科党建研讨会以及形式多样的研究生文化交流等。此次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方面加强了各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对创建“三型”支部的理解以及各学院研究生之间的多方位交流;另一方面也全面带动了相关院系研究生的党建以及其他领域的发展,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整合各学院的特色资源,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出了各学院的特色资源及项目平台的优势力量,实现了各学院党支部的协同发展。案例四中活动的最初发起人是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李龙翔同学。此次实践证明,在党建工作中,充分认识学生党员的作用并尊重大学生党员的创新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党员在党组织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使学生在党员教育中由“被动执行者”的身份实现向“决策者”的身份转换。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党员享受到真正的民主权利,增强学生党员的归属感,而且也能增强党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其次,创新党建工作平台。注重利用学校、社会等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以科学商店为载体,依托“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项目、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SITP等活动,在学院弘扬“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以本院学生党员李龙翔、张丽峰、祖国庆为代表的上海微纳丝保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团队在第八届“挑战杯”复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金奖、“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三等奖、“最佳展示奖”及“最佳创意奖”四项大奖,使本院在“产、学、研”等的结合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通过这一系列的平台,不仅使学生党员逐渐掌握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了大学生党员的人才培养质量。

发挥党员的先进性、积极性,由优秀党员牵头组建物理专业社团。物理专业社团,完全是由物理兴趣爱好者组成的团体,每学期举办4—5次与物理相关的科学讲座等活动,带动学院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通过该社团,开展以老带新、以先进带落后的互帮互助结对子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注重利用新媒体,加大信息化建设,跟上时代潮流,如开设QQ群、飞信群、党建微博、人人公共主页等发布党建信息,增强党员之间的互动。总之,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有不断拓展大学生党建的领域,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模式,加强党建与科创、社团、网络等工作的有机结合,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达到培育学生的目的。

4.学生“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索与实践。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因此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根本要求。学生党员群体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在学历上占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学生本身也具有充沛的精力、丰富的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这些都是增强学生党员服务意识和服务功能的前提条件。因此,如何深化服务理念,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形式,把社会服务和校园服务相结合,是我们在学生党建工作中需要探索的关键问题。

首先,解决“愿不愿”服务的观念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让服务置于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如优秀党员与学习困难学生可以“结对子”。通过班级学生之间的帮扶,使学习困难学生能够战胜自卑,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思想上困惑的学生,能够以崭新的姿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同时,通过优秀党员的率先示范,充分发挥出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非党员优秀学生主动地加入到学生党组织队伍中来。总之,可以通过与贫困地区小学生“结对子”,通过班级捐助、校园义卖或者是暑期支教等形式来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弘扬党员“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精神。其次,解决“会不会”服务的问题。想服务是前提,会服务是关键。只有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本领,才能更好地实现服务。最后,解决“如何”服务的问题。服务,重在行动;而通过服务培养学生党员,是关键。学院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服务理念,如为养老院老人提供唱歌的服务等。每年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等到杨浦区养老院为老人们唱歌,为老人送温暖。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长学生党员的才干,并鼓励学生党员服务当地。如案例一中,学生不只是单向的受益者,学生党员还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所学,为林州当地积极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中组部.中组部最新统计数据[2013-06-30]http://renshi.people.com.cn/n/2013/0630/c139617-22022798.html

[2]吴幕君,李捷.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N].海南日报,2012-12-04(006版).

[3]引自報纸.人民日报[N].2009-11-29(1).

Practices and Exploration on Constructing "Studying-Oriented,Service-Oriented and Innovation-Oriented"

Student Party's Organization

JIA Feia,LI Long-Xiangb

(a.School of Phys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Institute of Rail Transit,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

Abstract:Research on the Party construction cases of school of phys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his paper explore the methods of "studying-oriented,service-oriented and innovation-oriented" construction of the student Party's organization,to achieve personnel training and social services.

Key words:studying-oriented;service-oriented;innovation-oriented;construction of the student Party's organization

猜你喜欢

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建设学习型关工委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