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英语听力研讨式教学实践模式

2017-06-16宋畅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英语听力网络环境

宋畅

[摘要]时代的发展预示着学生培养目标的改变,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研究意识的人才成为了目前大学本科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主义下的研讨式理论为基础,结合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的现状,探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英语听力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内容和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英语听力;多媒体;网络环境;研讨式教学

一、引言

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现状让大学从重知识型过渡到重能力型人才的培养。2000年《大纲》着重强调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避免填鸭式教学,多进行启发和讨论,训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英语听力教学仍存在着重内容传授、重教师讲解、轻学生自主学习、轻学生独立创造性见解等问题。

本文以研讨式教学理论为基础,尝试构建一种新的以互联网为背景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二、研讨式教学模式理论概述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来源为建构主义理论。18世纪初,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思想,后来在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的维果斯基(Vygotsky)的推动下形成了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者认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习者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和创造性运用。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要放到真实的情景中,学生的一次亲身体验胜过老师的反复的讲解和阐述;建构主义还强调老师与同学之间协作、同学与同学之间协助的重要性。建构主义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能力的培养作为其最终目标,这需要把教学内容和教学工具、教学手段进行精心的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研讨式教学

20世纪初,蔡元培把研讨式教学法,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引入国内,在当时形成了很大的反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要教予他们方法而不仅仅是知识,注重学习的研究和讨论结合。很多的学者在高校课程中对研讨式教学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尝试和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我国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气道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郭汉民认为:研讨式是研究和讨论式的结合,它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需贯穿于某课程教学的始终。研究包括对问题的分析、答案的寻求、疑虑的消除和問题的解决;探讨包括观点的陈述、思想的交流、理解的加深和共识的达成。这种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剖析问题、追溯本质来消除师生的疑虑;探讨是思想碰撞、达成共识的师生交流和总结。概而言之,研讨式教学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自主性+协作性”,即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同时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二是“学+用”,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发现,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三是“问题性+实用性”,即研讨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

(三)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

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重学生参与的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通过翻转课堂布置任务,以某一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课题为研究和讨论的对象,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以多媒体网络为媒介,连通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把学生融于到有意义的任务中去,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整合和构建。这一教学模式实现了语言的学以致用,把知识的传授和课题项目的研究及学生研究讨论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协作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机的结合。

三、多媒体网络对听力教学的支持和辅助

多媒体网络技术为英语听力教学和改革提供了优秀的资源、为课程的优化提供了可能,同时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建构主义者一直强调要把网络多媒体这一工具运用到教学中,帮助我们进行认知和学习。互联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习情景和经验背景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而网络环境的存在使教师能把学习内容、重点难点、方法等更快捷地呈现给学生。对新鲜事物能快速把握的学生更是能顺应网络环境下学习和认知方式的改变,最主要的改变是,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他们能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未知知识的主动探索和研究。教师的角色变成了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的伙伴,主要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探寻、发现、筛选、创造和应用。

其次英语听力本身课程的特点也强烈要求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介入。影视、音频等超文本大信息量的输入为听力课程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听力课程内容能及时更新,形式更多样化。声音和图像的双重刺激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已知图式结构,并与新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

四、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模式

(一)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内容

结合我国英语听力教学特点及国内外对研究性课程的研究成果,我们把英语听力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可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翻转课堂,激发兴趣;(2)难点串讲,主题讨论;(3)材料精听,内容精讲(4)课题设计,课件制作;(5)PPT展示,成果评估;(6)意义构建、听力拓展。

(二)研讨式教学模式案例

实施对象:某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1班30名学生。

实施时间:一学期

实施内容:英语专业听力研讨式课堂教学

现以“高级听力”课程第3册第1课“The Oscar Statuette”为例对英语听力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作简要描述。

1.翻转课堂,激发兴趣

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由老师通过微视频等形式预先把学习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讲授之前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内化。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通过一些图片、电影或新闻报道引入“奥斯卡小金人”这一主题相关内容。通过线上或QQ等形式发布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了解。

2.难点串讲,主题讨论

听力材料不像其他课程的材料那样是可见的,听力难点主要体现在词汇上,如“奥斯卡”这篇文章的难点词汇主要是那些有关颁奖和奖项的专业词汇,在听之前必须要帮学生进行总结和梳理。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全班30人,平均分为6大组,每组5名同学。6大组同学首先在自己组内部进行课文内容相关问题的交流和探讨。内容包括“奥斯卡奖有多少不同的说法”、“小金人是什么”、“谁创作的小金人”、“小金人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有什么不同”、“小金人如何运输到颁奖地”、“历史上小金人有什么样的遭遇”、“奥斯卡的颁奖流程是如何的?”、“你最喜欢的奥斯卡明星是谁”、“最近的奥斯卡获奖作品中,你喜欢哪一个”等。组内讨论完成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就自己准备的问题在全班进行陈述。这些过程的完成使学生在脑海中激发了有关奥斯卡的相关内容和词汇的图式,为听力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3.材料精听,内容精讲

教师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是以指导为主,因此教师应该在课件制作中突出指导为主的特点,抓住知识的难点和要点。同时在突出内容的同时还应保证课件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在课文内容的讲解时,要就学生的主要问题进行精讲和答疑。如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论述了小金人?为什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字?文章中Oscar颁奖晚会的专用词汇有哪些?等,之后,教师可为课题设计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联系社会和相关理论,就课文主题“奥斯卡”进行深入思考并设计一些体现现实性和启示性的探究性课题。

4.课题设计,课件制作

教师选定与课文主题相关的课题,并按之前分的6个大组进行任务分配。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全班同学将关于奥斯卡主题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确定有关“奥斯卡”的相关研究课题:如“History of Oscar”、“Categories of Awards”、“The Chinese and Oscar”、“Significance of Oscar”、“The Oscar Statuette”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研究课题,确保每一小组的课题不重复。要求学生对这5个论题,进行文献查询、资料收集、并进行文字记录并做成PPT在下一节课进行陈述(包括相关视频材料)。学生利用多媒体互联网强大的资源库收集需要的材料,并在组内完成交流、討论、质疑等,总结制作与论题相关的PPT。

5.PPT展示,成果评估

6个大组分别以PPT课件形式展示自己组的研究成果。每组5个成员共同参与并分工完成整个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内容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课题相关内容的概述、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课题研究效果的自我评价(包括主要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等。PPT展示结束时,展示方还必须接受其他小组的同学的1-2个问题的提问或客观评价。教师在整个展示中要对每小组的同学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中间涉及的难点进行阐释和说明,包括奥斯卡小金人的历史、奥斯卡奖项的分类、奥斯卡的意义等。

6.意义构建、听力拓展

在学生完成了PPT展示和教师进行了成果评估后,教师可以对整个关于Oscar的这一议题进行总结,并挑选与Oscar有关的其他听力材料,关于Oscar的新闻报道或关于Oscar的颁奖视频与同学们进行共享,真正体现了对Oscar这一内容的全面了解和掌握。

五、结语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见证了学生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合作学习、研究能力及创新能力上的进步。这种融合互联网资源和工具的英语专业听力研讨式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听力教学模式,它改变了学生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它改变了老师的地位,使老师成了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这些改变都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势必能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创新性英语人才。

猜你喜欢

研讨式教学英语听力网络环境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研讨式教学模式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中国梦教育在伦理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多元化研讨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