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与探究

2017-06-16肖旭

课外语文·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写作阅读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难以掌控的一个板块。众多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都在试图寻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程序,以形成一个序列完整、便于操作的教学体系。然而事实上作文教学实践仍然困難重重,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令人遗憾不已。本文就作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究。

【关键词】写作;阅读;写作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写作教学的症结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曾经说:“语文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是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那么,这究竟难在哪里呢?关于这个难点,相信很多从事语文教育的教师们都深有感触和体会。

叶圣陶老先生也曾经对语文教学发出过这样的感慨:“我当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体会——徒劳无功。”这其实是值得很多语文教育者认真思考的,究竟我们的写作教学模式是否正确呢?我们的写作教学原理如何才能够实际地发挥实效,真正有效率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呢?

对大多数语文教师而言,写作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用最具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汉字记录我们的日常生活,宣泄情感,表达自己的欢喜和忧愁,这不就是写作吗?或许我们都会认为写作是快乐的、是愉悦的、是充满乐趣的。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写作却是一种痛苦、是一种负担,很多学生不愿意甚至不会写作,不知道如何去写、写什么,更谈不上如何优美地去表达了。那么,究竟写作教学的症结在哪里呢?我认为,这是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所谓追其根源,才能够对症下药,达到效果。

认真回想,由于我国长时间实行的“应试教育”,所以理所当然产生了”“应试作文”,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乐趣,不愿意去写作。写作文被很多学生看作是洪水猛兽,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着对写作的一种恐惧心理,对写作感到厌烦。而另一方面,为了写作而写作,也成为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写作的错误理解,当写作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提高分数,成了升学的工具时,这样以来,自然就扭曲了作文的本质属性。

如今,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写作教学的低效率,语文教师们必须重新审视现存的写作教学模式,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中清楚地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作文的总体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使用常用的表达方式写作。我认为,明确了作文教学的目标,把握了作文教学的现状,就要以此为根据,适时地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对症下药,达到“疗效”。

二、如何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

作文是一种可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它与一般的知识性课程有很大的不同。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变量,在于一朝一夕的点滴积累。记得去年冬天我有幸参加了一次教研活动,当时有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番话,我听了之后很受启发。她说现在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写不出来作文呢?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他们不读书。对于这一点,我真的表示无比赞同。不读书,没有平时的语言积累,就算是想要表达,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用什么样的词汇去表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肚子里面没有墨水”,说得再通俗一点,就好比一个人没有吃饱,就自然没有力气干活儿。其实,写作与阅读是联系非常密切的两大板块,阅读是整个系统写作训练法的基础。人有听说读写四种学习活动,相对的,如果把写作比作人的说和写,那么阅读就是人的听和读,输入听和读多,输出的说和写才会多,所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要想会写作文、写好作文,就必须先从阅读入手,积累的东西越多,写作时就越有东西可写。在内容上,就要读那些对写作有用的材料,其一是语言上的要求:有文采;其二是构思上的要求:要新颖;其三是思想上的要求:得深刻。在读书方法上,主要选择慢读和快读,慢读主要包括精读和品读,精读的作品要做摘抄笔记,品读的作品要写评论;快读主要包括速读和跳读,速读的作品要写简述。此外,我认为阅读不能单单是读,还要有自己的积累,建议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好读书笔记,把在阅读中读到的好的词语、好的句子都摘抄和积累下来,时不时地翻看,把这些内容吃透,真正变成自己肚子里的“墨水”,才能够在写作中应用,成为对自己有用的写作素材。阅读积累是一个汲取写作养料的过程,而素材整理就是把阅读中积累的材料(对写作有用的)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以备写作时使用。我认为学生最好有两个笔记本用来记录写作素材,一个是用来积累名言警句、优美文句和经典事例三类,另一个则记载成品文,主要是大家的美文、中考满分作文,还有就是自己身边同学的范文。而作为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督促,让他们把这件事真正地落实到行动上,不能光说不做,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走,慢慢进步和提高。

三、写作教学的原则

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在实际的写作教学中,还应该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这样一来,才能保证写作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的效率。目前教学与研究界普遍认同的写作教学中比较常用的原则有:写作与阅读相结合原则、写作与生活联结原则、先模仿后创造原则、多写多改原则。

(一)写作与阅读相结合原则

前面已经提到过,阅读与写作,各有其特点,既有相对独立性,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那么,究竟如何贯彻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原则呢?其一,可充分利用课堂阅读教学资源,读中学写。学生可以以语文教材为范本,在读中学写。语文教材之所以为教材,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教材中的内容都是古今中外十分优秀的文质兼美的范文,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示范,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范文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学习其独特的写作技巧,能够促进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其二,利用课外资源,多读善写。教师鼓励学生有目标地去阅读、收集资料。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指出的“阅读的要领不仅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和背诵词句,最要紧的还在于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多比较,一字一语都不能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掘文章的韵味,没有一点糊弄。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养成好的遣词造句的习惯,下笔不至有误失”。

(二)写作与生活相联结原则

写作离不开生活,家庭生活、个人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这些精彩纷呈的真实情境都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写作素材与情感体验。写作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是写作本身的内在要求。这一原则对教师而言,就是要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只有让学生知道如何描述、解释他们所看到的,才能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让他们会写作。在贯彻写作与生活相联结原则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写作的主题或者话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写作练习的源头活水,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多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从中找到学生熟悉的话题进行写作训练,使学生有事可记、有物可状、有理可说。比如:可以让学生写学校生活的感受、家庭生活的体验、社会生活的所见所闻,等等。这些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情境,会更加好下笔。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与记录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写观察筆记、札记、随笔。这些积累能够为日后的写作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三)多写多改原则

这也是我国传统写作的重要原则之一。教师要教育学生多写作,这个写不必须是郑重其事的,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写读书笔记、写日记、练练笔等。此外,教师还要教育学生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不能一蹴而就,草草写完就了事。在这一过程中,可与同学互相批改作文,既能吸收他人的优点,又能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先模仿后创造原则

学生写作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学生写作本领的提高正常都遵循积累、模仿、创造的规律。有了前面的阅读积累与观察日记的积累,模仿应该没有很大的问题。积累了作文素材和作文经验,在不断模仿同学范文和前人优秀文章的基础之上,逐步掌握作文知识和规律,将他人成果内化为自身能力,进而学会创造性地写作。从模仿中起步,是古今训练的成功经验,科学系统地为学生准备精炼而充足的范文,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贯彻这一原则,需要注意的是模仿最忌“形似”,而要达到“神似”,这就要求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多思考、勤总结。思考和总结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训练的各个环节,善于抓住机会,巧妙点拨,使学生在思考总结中有所收获,得到成功的体验,让作文训练成为快乐的大本营,而不是人见人怕的苦差事。

四、需要注意的一些规律

指导学生写作除了要遵循以上几点原则外,还要特别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同学们的写作兴趣。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在实践练习中不能设置太多障碍,应该从简单开始,慢慢过渡到复杂,让学生先大胆地写,然后再写,即先敢写,然后再逐渐使写出来的文章与“规矩”契合。学生在不太懂“规矩”时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就会产生畏惧情绪,厌倦作文,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行为加以鼓励,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与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良好的写作习惯综合地体现在作文前、作文中和作文后三个阶段。包括勤于阅读与观察、主动整理和积累阅读与观察的结果、规范书写、反复修改等习惯。良好的写作习惯,往往因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不同的表现,为此,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

3.提供更多写作练习的机会。学生练习的机会有很多,如听课笔记、读后感等。也可以同学间交流笔记和读后感,相互学习。语文教师在各个领域的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时时想到写,时时布置写的作业。零散的小写练习,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能够逐渐增加写作积累,潜移默化地培养出学生习惯于写作的态度与学习方式,如果能够持之以恒,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总结

写作教学其实并不是无路可寻的。古人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只要语文教师从起初时就注意对学生进行训练,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言语习惯,深化写作方法的点拨,并配以行之有效的课堂练习,相信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

[2]王雅萍,王玉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作者简介:肖旭,女,1993年生,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张驰)

猜你喜欢

写作阅读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