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艾森豪威尔政府初期疏散政策的实施与动员

2017-06-16吕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动员预警公路

吕佳

[摘要]冷战时期,民防作为应对核战争的防御措施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视。而在核袭击前依靠预警体系将民众从核爆心疏散到安全地区一度受到了艾森豪威尔政府的青睐。而实施疏散政策必须依靠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

[关键词]艾森豪威尔政府;疏散;预警;公路;动员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077-02

艾森豪威尔上台后,开始实施大规模报复的核战略策略,并且减少对民防的资金投入。民防政策由杜鲁门时期修建公共掩体,调整为实施以疏散为主的民防措施。联邦政府为配合疏散的实施,开展了疏散政策的宣传和教育、预警系统的研究、公路的修建等相关内容,疏散政策初步得到了发展。

一、预警体系的完善

预警时间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在战争中决策的成功与否。充足的预警时间意味民众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防御措施,对于疏散政策的实施而言,民眾就有充足的时间远离危险地区。

从1952年开始,美国政府就着手建立预警系统。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主要依靠防空预警系统,并通过全国各地的防空指挥中心向民众发布预警信息。到1954年3月,防空指挥中心的数量已达到200所。如果苏联对美国发动核袭击,其主要投射方式是人工驾驶轰炸机到美国上空进行袭击。到1954年底,联邦民防局称,美国的防空体系可以为目标袭击地区65%的人口提供有效的预警信号,而联邦政府和州投入了245000美元。美国的空袭警报系统在二战时期开始投入使用。除了空袭警鸣外,1953年新建成的电磁波辐射控制系统也提高了空袭警报的效率,这一系统可通过无线电台向民众发布空袭警报。据联邦民防局统计,截止到1955年底,全国约有1300家无线电台参与空袭警报的传播,仅这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就有200万美元。美国的预警线和空袭预警保证了美国预警系统的实施。一旦苏联发动核袭击,美国防空预警线发现敌情后,通过防空预警系统向全国200所指挥中心发出预警信息,地方官员和民防人员将预警信息通过无线电台和空袭警鸣向民众发布,并采取紧急措施,疏散民众。

而预警系统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局限性。无线电台在低功率的情况下根本无法正常工作;有些目标袭击城市甚至在演习中并未听到任何警鸣或者预警信号;民众对于过于频繁的预警警报演练已麻木不堪。如果核袭击发生,这一状况对实施疏散措施极为不利。

尽管联邦民防局和政府机构考察了多项预警报警方式,但民防预警体系的基本方式依然主要依靠防空警鸣、无线电台和电视直播的结合。到1959年,早期预警体系可以为军队提供3小时的预警时间,而除去信息交流时间能为公众留下的预警时间实施疏散计划的时间则更少。尽管预警系统不断完善,但能否在实际核战争中为城市的大疏散提供更充足更有效的预警信息仍无法确定。

二、《联邦公路援助法》的颁布

尽管联邦政府和民防机构积极提高早期预警系统的效率,但充足的预警时间并不意味民众能从目标袭击地区疏散到安全区域。二战后,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繁荣时期,大量的小汽车进入美国普通家庭,成为美国社会日常出行工具。民众在疏散中需要借助汽车、公交或者其他机动车从目标袭击地区撤离,这就要求必须有便捷的道路交通保证疏散有计划、有秩序的进行。同时,良好的公路体系也能维持战后美国社会的持续运作、物资的调运,提高军队灵活性。

1954年,艾森豪威尔任命一个特别委员会对公路融资开展研究,这个小组评估联邦政府在未来十年需花费312.25亿美元,并建议可以通过发行联邦政府债券来完成这项计划。1955年2月,艾森豪威尔向国会提议,投资1010亿美元用于改善国家公路体系。1956年,美国公路局起草了一份配合民防铺设公路的详细报告。该报告指出,如果预警时间为90分钟且道路状况良好的情况下,3200万人可撤离到距爆心15英里之外。公路承载能力越好,可疏散的人口就越多、距爆心越远。而目前,美国现阶段的街道和公路体系根本无法达到。经过艾森豪威尔的不懈努力下,最终于1956年6月29日通过了《联邦公路援助法》,并开始正式拨款启动洲际公路修建计划,这一工程覆盖了美国本土,连接五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财政预算为250亿美元,其中由联邦政府承担90%。这些州际公路在平时主要用于交通运输,而在城市遭遇战争和核袭击时,所有车道会被设定反向交通,即道路都为离开该区域的方向。

1956年通过的《联邦公路援助法》,一方面完善和提高了州际公路系统,配合了核时代疏散政策的开展;另一方面,这一项目实际投入了一千多亿美元,持续了三十多年才正式竣工。这对美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现今的美国也影响深远。

三、疏散政策的宣传与演练

1954年到1957年,联邦民防局在全美范围开展了以实施疏散演练为主“警戒行动”。这一行动是在联邦政府支持下,由联邦民防局主导,地方官员为辅,新闻媒体参与的模拟美国遭遇核空袭的民防演练。

联邦民防局号召各地民防组织和机构积极参与这一行动。第一次警戒行动于1954年7月11日早上11点开始,其主要目的是检验联邦民防局和各级民防机构在核袭击时是否有效组织民众预防核打击。此次行动在全国60多个城市开展。期间,二十个州拉响了警鸣,之后敌方轰炸机进入美国领空并开始对美国和加拿大发动空袭,人们离开汽车和办公室并隐蔽起来。通过此次演习,联邦民防局认为民防机构已经制定好了周详的计划来应对袭击。1955年的警戒行动比1954年规模更大,主要是指导民众进行疏散。这次演练持续了三天,民防工作人员对目标袭击城市进行紧急疏散,并组织周边非袭击目标地区接待这些疏散的居民。此次行动中参加演习的80座城市将117000人口成功转移到安全地区。联邦民防局向民众宣告,预警时间充足的条件下,实施大规模疏散能更多的保证民众的生命安全。这次演习也受到了联邦政府高层的重视,15000名联邦政府官员从华盛顿疏散到了弗吉尼亚的秘密临时总部。

在联邦民防局的倡导下,多个城市和地区都展开了类似的疏散演练。1954年6月,德克萨斯州的休斯敦在民防官员的指挥下开展了疏散演习。同月,路易斯安那州西北部的什里夫波特开展了一项特殊的“疾走行动”,在不使用家庭汽车的情况下,依靠徒步行进行疏散。参与这次行动的民众在一小时内行走了4英里,行动指挥者向人们证明,徒步也可作为疏散的方式。联邦民防局还展开疏散计划的试验,如1955年在阿拉巴马的莫比尔试验中,38000名在校学生在1小时15分钟内被疏散到郊区。这使联邦民防局更坚定疏散政策具有可行性。而在艾森豪威尔初期,类似的大规模疏散演练和试验从未间断。

四、结语

疏散政策的实施不仅涉及早期预警时间、便捷的交通和疏散演练,还疏散过程中对消除民众恐惧心理、接受疏散人口地区的接待能力以及相应的物资储备等因素,这些都对政府和民防局提出了挑战。艾森豪威尔初期,政府和机构都积极投入到疏散的相关研究和动员中。但是,随着民众对核爆炸释放的放射性原子尘危害的逐步认识,要求建立防原子尘掩体的呼声高涨,而以疏散为主的民防措施也开始受到了人们的质疑。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动员预警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国防动员歌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国防动员
抗美援朝战争动员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