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7-06-16陈璐乔瑞中
陈璐 乔瑞中
摘 要: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全面预算管理在当代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相同特征,那就是:“全面性、战略性、全员性和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探索内部控制与全面预算关系,发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正,对于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全面预算;内控;控制执行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环境趋于复杂和严峻,我国企业中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愈加突显。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内部控制重要实施方法之一,经过安排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投资、筹资等活动,全面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细节,为企业提供有关业务流、资金流和人力流等方面的信息。通过研究内部控制体系与全面预算管理之间关系,发现当前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正,对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内部控制的表现即为全面预算
内部控制的表现即为全面预算。管理部门应当提供一个标准的控制环境。全面预算可以评价风险,所谓风险评估,其实就是一个企业的管理层人员根据在完成目标的工作期间中对该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相应的识别以及预测的过程以致达到防止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企业的全面预算为确保为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风险预测的过程必须要使用特定而有效的方法。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同样也是全面预测。企业的管理人员为实现内部的有效控制,需要制定的政策和程序即为控制活动,一般有财务信息控制以及经营性控制等。因而,企业控制活动的全面展开需要全面预算的支持。通过全面预算来传递轻薄信息,以让企业的领导者更好地利用信息进行企业管理,尤其是其发现、解决、及时交付的过程。评估和检查都是全面预算的范畴,企业进行不定期的或者是定期的评估和检查工作,能让内部控制更具有效性,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全面预算为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2.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具体来讲,内部控制包括授权批准控制、组织规划控制、文件记录控制、职工素质控制、实物安全控制、业绩报告控制、预算控制以及内部审计八个方面,同样,一个企业的管理控制机制也包括这些方面。因此,全面预算与内部控制是相辅相成的。预算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落实也需要全面预测的支持。为此,全面预算管理成为企业的管理工具,己经发展成为一套完备的整合性管理系统,它通过预测、预算、计划、决策、执行、控制以及评价等活动来管理企业的全过程,具有全面控制的能力,内部控制和全面预算管理的共同点就是两者都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保障,并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表现出来,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也补充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实施控制方法。所以,从企业管理上来说,内部控制体系与全面预算管理两者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
3.全面预算保证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全面预算之间的重合度较大,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和实施依赖于全面预算管理保证。
全面预算管理所采用你的管理措施是集成化管理模式。而在各项企业管理工作的联合下,全面预算发挥了管理控制、规划预测、沟通协调以及考核激励的作用,使信息流、资金流以及业务流有效集成起来,并对企业各项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整合。因此,内部控制体系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是对企业相关的经济资源进行整体控制的,它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核心,对企业的年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使用一系列的保证控制措施,逐步地完成企业的整体目标,因此,全面预算管理保证了内控控制的有效执行。
二、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1.预算编制目标缺少长期发展的导向性,而且主体相对单一
在各个集团,包括各个部分中,整体预算往往注重短期间的行为活动而忽视长远的发展,致使各个期间预算发生承接不顺畅的现象,使得各月份、各季度以及各年度企业的发展不协调;一个集团的全部预算编制工作完全是财富部分负责的,而且认为财务人员的工作就在于此,其它部分对于这项工作仅仅是协调配合,他们对于预算的具体情况所知甚少。
2.内部控制的执行不到位
预算编制工作需要得到企业的重视,然而目前来讲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不到位,预算调整以及执行等工作都落实地不彻底,使得公司中预算超支等情况频出,而约束软化问题也经常出现。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预算组织的职能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尽管一些管理委员会在企业中存在这,然而他们却仅仅能够对数据进行汇总和编制,至于预算、过程的监督以及后期的审查工作都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另外,公司对于预算控制的认识也不充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并不请吃预算控制究竟是为了什么以及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
3.预算管理考核缺乏,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在公司的具体的预算管理活动中,那些被考核的单位对于企业的考核总是推脱责任,不能够分析自身的不足之处;致使公司的考核工作受到個人主观情感的影响,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客观公正,从而致使预算考核管理成为形式主义,没法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真正约束的作用。
三、有关改善预算内部控制的建议
1.完善全面预算内部控制的编制机制
第一,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应该定制在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之上,将目标分成多个阶段,从而进行预算工作,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内部控制基础。
第二,让企业中的全部职工参与到预算的编制机制中。编制的具体过程需要各个单位、各个部分以及各个员工的共同参与,将各个职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以不断改正全面预算内部控制汇总的不合理现象,让预算工作在全员的参与下更具为灵活。加强对员工的道德和职业教育,以全面提升企业中预算工作的效率。
第三,唯有企业中的员工相互配合,商品和劳务价值才能在用户面前更好地凸显。因此企业应组织各部门共同努力,在衡量部门工作业绩,检验预算管理的执行效率时以顾客的满意度为标准进行。
2.加强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
全面预算系统应和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在企业的管理中相互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保证预算工作的准确有效性。当有关预算的信息被录入到管理信息系统以后,对财务预算的监控就能够全面落实,当发生预算超额的现象时,企业就会自动锁定,这样就能够保证对预算的动态监管。为此,企业目前的项目大多数都没有系统完善的预算内部控制机制,因而企业应该加强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工作的建设。同时,相关的系统也应引入相对应考核指标,以便更好的实现在线控制,使用平衡记分卡等相关先进理念,改进和完善预算评价体系。让企业的战略计划和预算内部控制系统衔接在一起,让企业的预算控制企业的具体运营,这将有利于全面预算工作的执行。
3.严格全面预算内部控制的考核体系
在科学预算指标制定之时,企业还要不断完善预算内部控制的考核体系。将考核与奖励和惩罚相关联,从而保证预算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根据预算情况来对公司实际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奖励和处罚,以不断激励公司中员工的进步,让公司实现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对指标与实际的执行进行综合对比,以找出相应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另外,企业在重视财务指标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各项非财务指标,根据它们对经营业绩产生的影响,企业的相关人员应该进行多维度的全方位的思考。比如说,关注生产效率的提高;通过定期考核员工技能和表现,评价管理人员在员工管理方面成果等等。考核财务指标以及非财务指标,通过这些非财务指标的考核,促进企业各层的职员对一线现场以及一线工人的关注,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人员晋升制度,鼓励技术部分的工艺改善等等。
参考文献:
[1]罗霞.以全面预算管理有效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隋玉明.以全面預算管理为核心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3年,5期.
作者简介:陈璐(1993- ),女,汉族,籍贯:山东巨野,佳木斯大学研究生部,会计专业,在读研究生;乔瑞中,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