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机制及创新能力研究

2017-06-16吴群王玥张胜杰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0期
关键词:江苏创新

吴群 王玥 张胜杰

摘 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优化产业布局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区域竞争的战略选择,江苏作为第一制造业大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对于江苏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乃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创新现状,就存在的不足,从创新驱动、集群带动、品牌引领、联动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江苏;高端装备;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逐渐步入“新常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为当今中国经济的主题。江苏作为中国第二经济大省和第一制造业大省,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制造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大、做强、做特高端装备制造业对于江苏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创新型省份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装备制造业内涵

装备制造业是一个中国特色概念,通常指的是满足国民经济和安全需要的一个国家内部的设备的总称,世界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尚无“装备制造业”概念,国外行业分类中的“设备制造”或“机械制造”等行业与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基本吻合。装备制造业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装备制造业仅指机械工业(含航空、航天、船舶和兵器等制造行业)和电子工业中的投资类产品;广义的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8大类行业,按照2011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标准,广义装备制造业包括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8个大类。

所谓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指生产制造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先进工业设施设备的行业。狭义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仅指《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所包括的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五个重点发展领域。广义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除了狭义装备制造业之外,还包括传统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本文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采用广义的概念。

二、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1.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主导行业优势明显

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产值实现6.4万亿元,其中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总资产分别为19231家、548.32万人、42897.5亿元,约占全国同类指标的39.32%、46.03%、47.62%。仪器仪表、轨道交通船舶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通信电子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利润占比较高,详见表1。

2.骨干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企业结构不断优化

装备制造业领域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和行业“小巨人”企业。船舶制造业业领域形成以扬子江船业、新世纪造船、中远川崎、中远船务等为龙头的船舶制造企业;专用设备行业形成以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的徐工集团为代表的工程机械专用设备龙头企业,金属制品、减速机、数控机床、内燃机、航空航天等行业形成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行业“小巨人”企业,装备制造业分行业发展速度持续增长。

3.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江苏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其中装备制造业是江苏省产业集群最为集中的领域。经过长期的集聚、集中发展,已经形成多个特色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中的宜兴电线电缆、徐州工程机械、靖江船舶制造、无锡微电子、昆山精密机械、姜堰能源装备、扬中工程电器、泰兴减速机、兴化不锈钢等产业集群先后荣获“全国百佳产业集群”,部分产业集群如造船、工程机械、不锈钢、电线电缆等多次荣获“全国百佳产业集群”,其中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超过千亿,靖江船舶超过500亿。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初步形成常州“轨道交通装备”、无锡“高端专用装备”、扬州“数控成型机床”和扬中“智能电气装备”4个示范产业基地及六合数控机床等9个特色产业基地。数控电火花加工机床、动力和储能电池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新型产业集群正在形成,部分产业集群集中了全行业50%以上的产值,如徐州工程机械、靖江船舶、常州轨道交通等,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集约集中化趋势非常明显。

4.初步形成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创新能力逐步增强

近年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年均研发投入在销售收入的1.3%左右,已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技研发机构,“十二五”期间累计认定重点装备或关键部件462项,早在2009年-2011年间,仅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立项或实现国家级突破,在高端装备制造应用研究领域,国家863项目共21项,支撑项目11项;在重大成果领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截止2015年底,累积建成重点实验室9家,省级企业技术示范中心612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科技平台情况见表3: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创新能力不强,处于价值链中低端

装备制造企业每年用于技术开发的费用,平均占销售收入的0.93%左右,新产品占总产值只有20.6%。重大发明专利不多,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的不足制约装备制造业企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装备制造业虽具一定规模,但核心零部件和关键部件生产基本没有,大路产品多,具有较大技术优势的中高端产品较少。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常州轨道交通产业为例,虽然多个产品保持国内领先,甚至国际领先,在牵引系统产品、电器产品、控制系统产品、内饰产品等方面国内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其中内饰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但在控制与信号系统,“神經系统”的最关键的“10%”,依然受制于国外。

2.零部件产品较多,系统成套设备较少

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特点是主要集中于中游,上、下游产品偏少,零部件产品多,系统成套设备和终端产品少。在8大装备制造业行业中,除了船舶制造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工程机械、通信设备外,其他行业基本上都分布于零部件制造,鲜有成套系统设备产品。目前,江苏的船舶制造业形成了从船舶零部件、发动机到整船的制造,初步形成了以整体船舶制造出口带动相关零部件生产制造的良好格局,但受制于船舶设计及国外客户的要求,一些关键零部件仍采购外地乃至国外的设备,目前船舶的国内采购率只有50%左右,而日韩船舶企业国内采购率已超过90%。汽车产业集中于钢帘线、齿轮、曲轴、连杆、偏心轴、轴承、转向器、制动器、大型车身冲压件、汽车锁、动力电池、变速箱等零部件,受制于江苏整车企业较少,大部分企业只能与外地汽车业配套,“整机+配套”的产业集群没有形成,成套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江苏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3.行业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不高

2015年江苏8大装备制造业行业实现总产值6.4万亿元,但装备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中低技术的传统制造业行业,高新技术行业的装备制造业规模较小。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仪器仪表和通信设备及电子计算机行业占比较低,只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30%左右。装备制造业行业整体外向度比较低,行业出口比例较低,除了船舶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外,其他行业的出口比例基本都比较低,仪器仪表、金属制品只有10%左右,汽车产业只有7%;按产品分对外贸易分,特种工业专用机械、金工机械、电力机械、器具及其电气零件四大产品分类进口大于出口。这一方面表明江苏装备制造业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另一方面也与这些行业主要集中于零部件生产有关,详见表4。

4.高端人才和技能蓝领工人匮乏

在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程中,人才压力已开始日益严峻,一是缺乏具国际视野,掌握了国际核心技术的学科带头人。二是发展所需的蓝领工人数量和质量缺口开始增加。江苏省的装备制造业大多处于传统制造业领域,如船舶、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行业,这些行业工作条件较差、工作环境较苦,尽管工资较高,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仍然较小,传统装备制造业企业面临着蓝领工人断档的问题。三是科研人员流动性较明显,人才持续推力不足。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着培育新人与“挖”人才的难题。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但培育成功时,往往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导致中小企业不愿意花费更多资源去培养自己的研发人员,但“挖”高端人才的成本比较高,难以承担更多高端人才费用,企业研发人才队伍难以形成,制约企业进行科技研发和技术水平提高。

5.高端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基础,还未形成规模

按照国家2012年公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2016年《江苏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统计口径,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迅速,总产值由2012年的1.2万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6.4万亿元,“十二五”期间产值年均增长10.9%。

目前,在高端装备制造业上,在航天航空领域主要集中在南京,产品涵盖从民用小型飞机、轻型发动机、机载设备、机电设备等比较全面的航空产品链;在轨道交通领域,主要集中在信号系统、通信系统、供电与电力保护、售检票系统及相关配件产品等;在海工装备方面有一些海洋钻井平台、超深水钻探石油平台、海洋平台上部模块等产品;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有电力远程控制系统智能电网产品、高端分析仪器、工业机器人、测试设备、高精度软件控制特种加工机床等产品;在核电配套产业方面,重点产品为核管道、泵阀、压力容器、核电线缆、凝结水处理设备等。

但高端产品只是实现局部突破,尚未出现像北京、上海、大连、青岛、唐山、西安、沈阳等享誉全国的高端特色装备制造基地。总体上看产品以零配件居多,部件少,整机产品、大型产品和成套产品更少。

四、做强江苏高端特色装备制造业的思路和重点举措

根据江苏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基础,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业在自主创新上的总体思路可以是“传统装备高端化,新型高端规模化”,根据江苏的要素禀赋及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比较优势和发展阶段,苏中及苏北地区可着重于传统装备制造高端,但同时也应注意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苏南地区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可着重高端装备特色化、新型化发展。

具体措施建议如下:

1.创新驱动:加大技术改造和行业自主创新支持力度

(1)加快以企业为中心的研发孵化器建设。出台政策对企业新成立研发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进行一次性的奖励,力争全省上规模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都有相应的研发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鼓励异地跨区域共建产学研研究平台,特别是科教资源匮乏的苏中、苏北地区,政府可扮演红娘的角色,为技术短缺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牵线搭桥。

(2)可以尝试研发“外包”,通过组建项目“外包”公众信息平台,鼓励企业将难以公关的研发项目进行模块外发布,引导社会科研人员利于余力进行技术研发,这种做法,由于利用社会闲置的研发资源,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缩短研发的时间。

2.集群带动:推动产业链建设

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以总装企业或关键零部件企业为核心,以分包企业和配套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建设。

(1)可依托骨干企业,按照“专、精、特、优”的要求,在全省建成若干个产业链完整、各具特色的重点工业园区。苏南地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航天航空、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高精度机床等产业集群。苏中地区重点发展海工装备产业集群,重点发展靖江船舶(游艇)科技产业园、南通的“双高”国家船舶出口基地;苏北地区重点发展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推进传统装备制造业集群高端化。

(2)培育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强化产业的引领和协作体系。重点培育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制造、智能装备的龙头企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3.品牌引领: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江苏制造品牌

实施高端装备制造业江苏品牌战略,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让江苏制造成为高端装备制造的代名词。

(1)推动由扶持项目向扶持项目、品牌并举转变。根据规划指引,对发展对象的技改、新建、扩建项目,在规划、预算时要有品牌规划预算;在政策、资金扶持时,要明确扶持品牌的资金比例,专项用于品牌宣传。

(2)建设品牌特色园区。在现在园区内辟专用区,或在较为成熟时设立新区。在园区内,对品牌产品实现优惠政策,加大对品牌产品的招商引资力度。

4.联动强化:建立政府采购联动机制

江苏市政府或事业单位审核或批准的项目,可优先选用本土供应商;如果江苏没有类似企业,应规定中标企业的产品中在江苏的采购比率;对大型工程项目,应鼓励江苏本土企业承担总承包商,以成套设备带动江苏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发展。如政府在上马污水处理、大气治理、固体废弃物等市政工程时应优先考虑江苏本土的节能环保制造企业,在采购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时应对车辆的江苏本土采购率加以限定,鼓励中标企业的本土采购。对江苏目前暂未能提供且需求量比较大的高端设备,可考虑采用捆绑销售或合作的方式,引导外商同本地企业合作。

5.人才支撑:大力实施“装备制造业人才战略”

为破解江苏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人才制约,应大力推行“装备制造业人才战略”。

(1)加大装备制造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国际性或前瞻性视野领军人物的引进力度,如可选择实施类似“千人计划”和江蘇省“双创人才计划”这类举措。

(2)大力实行“人才+项目”的培养模式,推行各种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分配机制,促进学科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有机融合,形成人才集聚高地。

(3)通过校企融合的方式加大技能人才的培养。通过产学研合作、技师研修、名师带徒、技能竞赛等多种途径,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技术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高级复合“蓝领”技工队伍。

参考文献:

[1]李宗宝.经济转型背景下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1).

[2]赵红.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路径选择[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4(10).

[3]刘敏.基于主导产业标准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识别机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5(10).

[4]王德鲁.装备制造业升级与产业聚集的互动机理和模式选择[J],经济管理,2016(07).

[5]郑娟.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态势统计分析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3(12).

作者简介:吴群(1982- ),江苏景德镇人,南通理工学院商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面:产业经济;西方经济学

猜你喜欢

江苏创新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图说江苏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