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017-06-16耿宗民
耿宗民
【摘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是语文教师一直在探索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使学生从语文基础知识的累积、句法结构的掌握和驾驭,再到语言的应用能力,最终提高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
【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语文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学科,它是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又是高考必考的三大科之一。但就目前学生的重视程度来看,可以说是大科中的小科,远远比不上数学、英语重要,如果不看分值也不能与理化生相比。这是因为许多学生认为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语文学与不学水平差距不大,所以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很差,这就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加强。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培养积极的学习兴趣,这是许多高中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既解放了老师,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了教学质量。
一、整理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
很多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着知识系统不明确、基本功不扎实的现状,如语法体系的认知不明确,导致修改病句时靠语感,大大降低了判断的准确性;对历史知识了解不透彻,对用典及文人作品不能做到知人论世,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现象。面对种种知识不系统甚至匮乏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耐心细致地整理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逐渐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把知识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从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句法结构的掌握和驾驭,再到语言的应用能力,最终提高语文素养。
首先要让学生多方面涉猎知识,有计划地接受、理解、掌握和使用。其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建立学习计划和学习档案,定期检查夯实,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加信心,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理解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乐知即兴趣的养成,所以在信心增强的基础上,逐步使他们的知识系统化、博学化,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师的博学多知,教法的灵活多变
“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真正地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爱好语文,还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正所谓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语文学科既是炫目的先秦繁星、皎洁的汉宫秋月,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高山流水的琴瑟,既是诗经楚辞,又是三国红楼……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老师的作用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吸引学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体会语言和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从而快乐地学习语文。
教师的知识水平需要教学能力去体现和实施。这就需要教师的教法要灵活多变,因材施教。如果没有有效的教学方法,那知识的傳授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前检测、小组PK、知识接龙、头脑风暴、即兴演讲等。我接手任何一个教学班,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摸底检测,根据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了解,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之后的教学活动都在这四个小组的各项任务中去落实和实施。组长会带领组员去完成学习任务,去和其他组同学竞争比赛。这样,每组成员会根据个人能力,各尽其力,全员参与,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每节课的课堂记录既体现了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参与程度,也能很好地进行各组学生的成绩和表现的对比,从而激励学生进步。
三、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不仅是教导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应当和他们共同去克服困难,和他们喜忧与共。在高中的病句教学中,人人都知道病句必考的六大类型,应在互动的前提下总结一些小经验应用于今后的实战中。比如关联词的使用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关联词是否搭配;2.如果出现“不仅……而且……”等关联词看前后语序是否存在递进关系;3.还要考虑同前异后的原则,即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第一个分句主语就放在关联词前,反之亦然。例如:(1)他不但学习好,而且品德好。(2)这件事,不仅他知道,你也知道。通过分析例句,这部分的知识体系会清晰地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学生就会主动地去消化知识、掌握技能,从而形成能力。师生在教与学中逐步总结适合自己的经验,无论是结构混乱中的杂糅,还是表意不明中的歧义,甚至不合逻辑中的一面对两面、主语颠倒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高效课堂往往是从导语设计开始的,导语设计要贴近生活。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不同问题,创设不同的情境导入主题。但无论教与学,面对语文句法的繁琐和浩瀚,都容易陷入无序和混乱。这就需要教师把知识点去繁从简,高度归纳概括,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立体感和画面感,入耳即懂,入眼难忘。比如在讲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时,提及四大美女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引出昭君的故事,同时知人论世,与杜甫的人生相比照,更容易深化主题,一个是绝代佳人入宫见妒,一个是才华横溢入朝见妒。一个远离汉宫身死异国,一个无辜遭贬漂泊西南,一个是千载之怨,一个是深沉怨恨。我先把故事情节去繁从简,高度归纳概括后呈现给学生,通过分析对比,使学生脑海中产生立体感和画面感。这就会强烈地激起学生的共鸣,从而饶有兴趣地进入更深的学习。
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然教无定法,学无止境,但只要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我们就可以保证语文的高效教学,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辑: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