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
2017-06-16邬海军
邬海军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锐意进取、艰苦卓绝,实现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长征中,红军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不断前进的巨大动力。今天重温这段历史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长征精神;科学内涵;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045-03
8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锐意进取、艰苦卓绝,实现了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的胜利,不仅使国民党反动派妄图消灭中国进步力量的阴谋化为泡影,而且使我们党和红军在民族危亡之际,抗击日本侵略者、匡扶民族大义的历史担当能够有效践行。在浩瀚历史长河中铸就不朽丰碑的伟大长征,对苦难走向辉煌的中国革命事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正如,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将台堡考察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长征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谱写的一部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它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在坚持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途中,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在新的实践中继续传承下去,走好我们每一代自己的长征路。”
一言以蔽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一、准确把握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进行长达两年的长征。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表现出的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铸就了广受赞誉的长征精神。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
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下进行的。在长征中,红军面对高山峡谷、大江大河、雪山草地的恶劣自然条件,历经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物质匮乏、食不果腹的艰难境地,遭遇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险局面。在这样的困境下,他们奇迹般完成了长征。是什么力量让红军将士明知征途有艰难、越是艰难越向前?萧华将军写的《长征组歌》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是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对党的坚定信念。对此,张闻天在1938年4月12日发表的《论青年的修养》一文中也提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曾经书写了伟大壮举,这就是著名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的长征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历经磨难、绝处逢生的困境中所展现的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如果没有这种意志品质,就是一千里的长征也是不可能的。”
为此,对中国革命的坚定理想信念,是伟大长征精神的本质反映,为我们党和红军不断战胜困难,取得胜利提供了支撑力量,它始终鼓舞着广大红军将士。
(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顽强斗争的革命史。在漫长的征途中,无数红军将士用自己的鲜血浇筑理想之花,无数的英烈用自己的忠骨踐行自己的铮铮誓言。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完成长征的壮举,是数以万计的红军将士披荆斩棘、无私奉献,付出宝贵的鲜血和生命的高昂代价换来的。此外,面对大自然的严峻挑战。广大红军官兵将天当房,将地当床,顶着寒风,冒着雨雪,风餐露宿,经受了超越常人极限的千辛万苦。就像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说:“探索、勇气、冒险……不畏牺牲、毅力、忠诚,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的这些持久的激情,令人惊讶的革命乐观,像一个火焰,贯穿所有,他们无论在人前面,在自然之前,在神之前,死亡面前,从来没有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和更多,都体现在人类历史上一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长征途中。”
为此,在万里征程中,红军将士战胜这样的困难、做出这样的牺牲,其精神可歌可泣,感天动地。表现了为国家、为民族敢于牺牲、勇于奉献的革命精神。
(三)相互救助、大公无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长征途中,广大红军将是面对艰难的困境,砥砺前行、和衷共济、生死与共,涌现出许多荡人心腑的光辉典范。在红军内部,继续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官兵一致、亲密无间。在遭遇危险的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和将士都能先人后己、相互救助,用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诠释了舍生取义的革命情怀。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师四团的全体指战员,在翻越被称之为“长征万里险,最忆夹金山”时,勾勒出一幅催人泪下的感人画面。为了不让一名战士掉队,全团将士激发自己的最大潜能、相互搀扶,不抛弃、放弃,全部安全顺利地翻越被称之为飞鸟难过的夹金山。此外,还有相关部队,为了掩护中央纵队顺利突围,基于全局战略利益的考虑,浴血奋战,孤军奋战到最后一人。
为此,在长途跋涉、进退维谷的长征途中,红军之所以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凝聚力和强大的战斗力,与红军将士相互救助,勇救他人的崇高道德品质是分不开的。
(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全局主义精神
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广大红军将士以铁的纪律维护党和部队的团结统一,无条件地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当时,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战争年代,红军战略物资的供应十分紧缺,这对于本已身处困境的红军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但是,即使面对如此困难,广大红军指战员恪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守我们党和部队的纪律,用实际行动保护人民利益,赢得了沿途广大人民的衷心爱戴和支持帮助,也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此外,在红军内部,我们在进行调整的时候,依然充分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例如,1935年,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会师之后,红军结合斗争形势的发展需要进行了部分内部调整,而这种调整势必会红军将士的思想发生微妙的变化。周恩来同志审时度势、纵览全局,认识到红军内部团结的总要性,突出抓好部队的内部团结。他对调去红四方面军的指战员讲:“你们到了红四方面军后,不仅要尽职尽责,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更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团结工作,要顾全大局。”
为此,正是基于广大红军将士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在充满斗争和考验的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可谓“军令如山重,纪律似铁坚”,从革命利益出发,服从组织安排,坚决和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图谋作斗争,使革命转危为安。
(五)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割裂主观、客观联系的教条主义,是中国革命历程中不能忘却的痛,曾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在长征的复杂斗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不断蜕变,特别是1935年在贵州召开的遵义会议,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遵义会议不仅是我们党立足实际,冲破思想枷锁,充分发挥了独立自主精神,而且更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为以后的伟大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次会议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基于中國国情和红军战略转移的实际,创造性地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这都要归功于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创新精神。
为此,长征的伟大胜利,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战胜荒芜凋敝环境的胜利,也是战胜用心险恶敌人的胜利,更是战胜墨守成规自我的胜利,彰显了我们党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首创精神。
二、深刻认识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五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这是在新的历史起点,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肩负新的历史重任的担当,也是以人民为中心治国理政逻辑思路的必然要求,是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新的征途。在新的历史时期,蕴含丰富内容的长征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向。
(一)长征精神是彰显优良作风的浩然正气
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新一届党中央以加强和改建作风为突破口,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并且对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部署,比如,从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的“八项规定”,到着力整治“四风”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提倡“光盘行动”,到禁建“楼堂馆所”……。通过一系列有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作风建设成效日益彰显,赢得了党心、民心。但是,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纵深发展,人民群众对党执政能力期望的不断增加,党的作风建设依然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如何始终保持优良的作风?长征精神,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伟大的长征精神是当年广大中国工农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坚持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爱民亲民优良作风的升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从不同层面有不同的涵义,从作风建设的角度来讲,其实就是我们党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长征精神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力量源泉
俗话讲,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习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的主题就是八个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什么叫不忘初心?其实就是要我们党员干部牢记我们党为什么成立,为什么奋斗;牢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理想和抱负,坚定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我们在追梦的道路上,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坚强的斗志。但是这些年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党内确实存在一小撮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意识不强、理想信念淡化的问题,比如参加封建迷信活动、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等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象。
当下,怎样解决理想信念缺失的问题?其中一个好的载体就是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纵观伟大的长征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在异常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要完成漫漫征途是不可想象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途中,我们党和红军之所以能经历挫折而继续前进,遭遇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结底是广大红军将士心中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始终执著,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三)长征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中国梦的思想,是2012年11月29号,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正式提出的。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此后,在不同场合又对中国梦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
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做支撑,而红军长征精神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动力支撑。长征精神激励着人们不断克服前进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军长征已成历史,但长征精神是永存的。我们目前在新的长征路上尽管已取得很大成就,但仍处于新长征路的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因此,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需要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责任编辑:桂杉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