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环境下交互研究的现状分析及建议
2017-06-16王群利
王群利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计量法与内容分析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数据来源,从发文时间及数量、发文作者及单位、高被引文献、研究主题、研究热点五个维度,对我国MOOC环境下的交互研究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深化研究力度,提供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材料,提高有效的学习,建立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MOOC;交互;交互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1-0013-05
一、引言
从公开的研究资料中不难发现,众多的MOOC学习者不能持续完成一门课程,往往中途掉队,仅有少数人能完成一门课程。[1]课堂互动是有效教学的途径之一,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支持下,MOOC课堂的教学互动超越了现实世界,课堂教学互动涵盖的范围发生了改变。目前多数网络课程尚未超越传统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模式,提供的学习资料往往限于电子版的教科书和参考文献(黑板和教科书搬家),授课视频仍然是教师讲授为主的单向传播模式,缺少师生、生生间多层次、高水平的互动和交流设计。[2]良好的互动不仅是我们传统课堂所需要的,在MOOC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也是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的
交互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其不仅在传统课堂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而且对MOOC这种在线学习环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学习中如果没有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则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就无法长期维持。通过对MOOC环境下的交互现象进行分析,剖析MOOC环境下交互研究的现状,结合相关学习理论,为后续的MOOC环境下的交互提供策略指导与建议,同时也为广大教师改善结课率不佳的状况提供思路,增强MOOC环境下的学习效果,提高MOOC环境下学习的完成率。
2.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目前国内最大的中文学术期刊库——中国知网 (CNKI) 为主要数据来源,选择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以“MOOC”、“慕课”、“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为主题,并包含“互动”、“交互”、“交流”等条件,统计时间为2012年到2016年(具体截止到2016年11月17号),共检索到213篇文章,通过人工方法对数据筛选,剔除会议通知、征稿简介等冗余的信息后,共得到有效文献204篇,即以这204篇文章作为近五年来MOOC环境下的交互分析、研究的样本。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从理论上对文献进行五个维度的分析——发文时间及数量、发文作者及單位、高被引文献、研究主题、研究热点。文献计量法是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借助文献各种数量特征,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来描述、评价和预测某学科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文献研究方法,对主题内容的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所选样本进行系统、客观、量化的方式统计。[3]
4.研究工具
通过中国知网题录信息导出功能,导出所有相关题录信息,并保存成Bicomb支持的Note First格式,通过书目共现分析软件 Bicomb2.0 抽取文献题录信息,研究主要对发文时间、关键词等关键字段进行量化和可视化分析,同时也借助Excel软件完成本研究中的数据统计、处理和图表的绘制。
三、数据分析
1.发文时间及发文数量
某领域文献的发表数量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发展速度,以及受重视的程度。 [4] 2012年是世界的MOOC元年,而2013年是中国的MOOC元年,MOOC引入到国内的时间并不长。通过图1可知,关于MOOC环境下的交互在2013年之前的发文量很少,平均不超过两篇,2013年之后,发文量迅速上升,其中在2013年到2014年增幅最大,由2013年的4篇增加到2014年的58篇,近几年来,平均年发文量达42篇,表明国内交互研究的成果丰硕且较高水平的论文比较多。原因可能就是伴随现代通信技术迅速发展,各种同步和异步通讯工具日益融入到在线学习环境中来,促进了人们移动学习的诉求,各种学习平台应运而生,推动了MOOC的课程数量急剧增加,由此也带动了学习者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反的,低结课率是广大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使在线学习环境既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又超越传统的课堂学习,交互设计的重要性就日益凸显,MOOC环境下的交互研究日益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2.发文作者及单位
(1)作者单位分析
作者单位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机构或团体对MOOC学习环境下的教学交互研究的关注程度。从排名前20的单位中可以看出,有5所是师范类高校,发文量48篇;13所综合类大学,发文量69篇;2所开放大学,发文量6篇。可见我国MOOC课堂教学交互的研究人员构成分布比较集中,大部分来自高校,说明高校是MOOC教学交互的首发力量。在众多研究机构中北京师范大学以 20篇的优势成为发文量最大的单位,可以看出,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对MOOC课堂教学交互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有效促进了MOOC教学环境下的交互设计研究,其中以陈丽、郑勤华为代表的学者对其有极大的关注度,他们分别从MOOCs教学交互模式与方式进行了研究,还对学习者在MOOCs课程中的交互质量及交互数量进行分析,并从学习者的视角对MOOCs教学交互进行调查,为广大学者提供了高质量高水平的参考文章,有力带动了学者对交互现状的关注;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发文量旗鼓相当;而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这些师范院校对MOOC的交互研究关注较多,其中刘名卓、王永玲等学者更是从MOOCs学习活动分类的角度对在线学习活动进行了研究,其MOOCs活动设计应针对不同平台、学科、课程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学习活动类型,不同学科之间的活动设计类型存在差异,应最大程度地增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所以在设计时要使学习活动类型更丰富;[5]国家开放大学、上海开放大学是开放大学中对MOOC交互研究的典范,有力推进了交互的研究和进展。 (见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