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2017-06-16崔敏王焕景苏乐孟志远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7年6期
关键词:培养现状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

崔敏++王焕景++苏乐++孟志远

摘 要: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我国面临教育信息化人才紧缺的挑战,而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教育信息化人才的重要专业平台。分析其招生简章与培养方案,可以获知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培养的相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例如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培养定位对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注度不足、特色课程设置不足、实践教学环节不够清晰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献研究与访谈提出发展策略,建议该专业学位培养工作在目标定位上更加关注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瞻性走向,在课程设置上关注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1-0001-05

引言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1]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我国面临教育信息化人才紧缺的挑战,而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教育信息化人才的重要专业平台。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自2002年增设以来,历经14年逐步发展成熟,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已在我国教育硕士培养中占有一席之地。[2]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的培养目的来看,攻读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是高中、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信息技术教育一线的工作实施者,其自身信息素养及教育技术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同时,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高低也会影响其他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3]为了能够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及信息素养,通过分析培养方案及招生简章来深入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教育现状,进而了解我国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不仅有利于提升一线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而且有利于促进教师能力专业化,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最终促成教育创新、体制变革的服务体系建构,从而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招生情况分析

1.招生单位总体分析

从1996年到现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的规模由最初的国务院学位办(1996年)25号文件发布的第一批16所,到2002年国务院学位办初次设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再到2011年10月,教育硕士(包括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已达到88所院校。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颁布《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大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力度,推进“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并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的应用水平,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从图1中不难看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办学单位数量从创设之初,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增长趋势, 2007-2009年為响应国家政策,以《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契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招生单位数量增长幅度加大。还可看出招生单位较之最初创办形式更加多元化,办学层次日益丰富,足可以看出国家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学生培养的重视。

按照当前我国行政区划分,将我国 34个省级行政区划分成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地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划分标准),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在不同的地区数量各不相同。

由图2不难看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点在华东地区分布得最多,中南地区次之,西北、西南等偏远地区分布相对较少。出现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有二:

(1)我国于2002年开设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方向,华东地区部分师范院校首先响应国家号召,在这一年开始招收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教育硕士,与我国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育硕士的发展同步。而且华东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师资力量和办学规模较其他地区更为强大。

(2)西北、西南地区相对偏远,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相对于发达地区比较落后,师资人才引进也低于华东等地区,故设立的硕士点要少于其他地区。

2.生源构成发展情况

现代教育技术的招生对象范围从最初只限普通高中现职教师或管理人员逐步扩展,报考人员任职学校的层次、任职部门门类不断拓宽,至今,招生对象面对社会各个阶层,从全日制学生到基础教育专职教师再到各级教育管理者,受众分布范围广,形成了从基层到管理干部服务于教育事业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多方位招生体系。由图3可以看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招生以及教育硕士招生体系的放开,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生源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也说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这一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正成为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中的主要平台,承载着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人才、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示范人才、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管理人才的重要责任。

3.招生部门类别分析

笔者统计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招收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院校的现状,2016年总共75所院校的81个学院发布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由图4可知,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招生单位分布呈现多元性,主要分布在教育类学院、计算机类学院;除此之外,还有传媒类、研究所等学院机构。造成这种多样办学的原因应是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发展之初的历史所致,在现代教育技术开办之初首先受到教育类院系的关注,所以招生单位有教育学院类(包括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院等),同时也受技术类学院的关注,招生院系会有计算机类学院(包含信息技术学院等),甚至还有传媒、新闻传播类院系。在办学之初,主体多样化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蓬勃发展获得了广泛支持,但在该专业趋于成熟阶段,办学主体与办学特色应进一步明晰与规范,否则这种现状会减弱本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影响相近或相关专业领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与范畴认知,进而会影响现代教育技术自身在信息化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生成与稳定。

4.入学考试科目分析

根据统计得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初试科目大都涵盖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计算机信息科学技术类这三个大方向的科目。(见图5)各大高校复试充分体现学校及学院特色,考查范围各不相同,其中涉及了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远程教育学基础、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科目。此结果恰好与上文所分析的招生院校的分类相对应。由此可见,高校设置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入学要求与办学特色紧密相关,从入学要求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目前的办学方向体现在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方向、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方向以及教育信息技术方向。

二、培养现状分析

1.培养方向设置现状分析

在参与调查的75所院校中,其中有59所院校不区分研究方向,16所院校区分研究方向,如网络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数字资源设计与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数字化校园管理与应用等。

由图6中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研究方向大致分为资源开发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网络与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整合与多媒体、教师专业发展五个方向。其中资源开发技术方向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方向占据主体,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特色方向,建议不区分研究方向的院校以此为参考,进行研究方向的划分。

2.核心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对人才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部分拟从课程体系设置的角度,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进行探索。在参与调查的75所院校中,有18所院校发布了培养方案,27所院校发布了招生简章,分析现有的培养方案及招生简章中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体系的组成,总结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即在培养方式上除采用课堂教学外,可组织小组汇报、专题学习、实地考察教学基地等学术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言语表达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学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最终实现知识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必修环节,核心课程是专业特點的体现,选修课程则体现学校和学院特色,实践必修环节则是进行为期至少一年的实践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为教育学原理,专业基础课为教育技术学原理。通过对18所院校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核心课程统计柱形图,图7显示,虽然各院校的课程设置各不相同,但是核心课程如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则是大部分院校的必修课程,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培养方案比较一致。部分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因此会在核心课程添加融合学院特色的课程,如南京师范大学开设虚拟现实技术及应用,重庆师范大学除了开设外语还开设了专业英语,华东师范大学开设软件工程方法及视听教材设计等“宽、广、新”的特色核心课程。

3.特色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从培养方案中的选修课程来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选修课程各有特色。天津大学的网络行为发现课程;西南大学更偏重在线学习,故开设了E-learning标准化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计算机图形学、数字电视技术、协作学习及技术与学习等选修课程;东北师范大学则注重培养数字媒体类人才,开设了数字媒体应用研究、数字媒体影视制作研究、多媒体网络技术及媒体与学习研究等课程;重庆师范大学则偏重智能技术及云计算方面的培养,开设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应用、移动开发技术及教育应用、校园网络系统的设计与管理、云计算与教育知识服务等特色选修课程。以上特色课程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具备多元方向发展的潜力,各培养单位的办学特色初现端倪,有待于进一步培育与深化,以更好地培养具备教育信息技术基本素养,又掌握一技之长的教育信息化高级人才。

通过上述对我国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的分析,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1)各个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整体符合专业的培养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要求培养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与专业知识,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针政策,具有媒体制作和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设计制作、信息化教学设备运用能力的教师或管理人员。通过各个院校的核心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学校的核心课程是严格根据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培养要求来开设的。

(2)部分院校的选修课程设置体现出专业所在学院的办学特色和学院特点。首先,这种特色课程的设置与专业所属学院性质相关,同时各个院校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定位各不相同。其次,各院校培养出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除了达到本专业的培养要求,还会在此基础上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这为本专业研究生以后的职业选择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途径。最后,各个院校的选修课程特色各不相同,院校之间也可相互借鉴开设类似课程,从而拓宽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专业的现代化发展。

(3)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比例差别过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虽然是专业型学科,对实践的要求要多于学术型,但是在梳理各个院校的课程设置时发现,大部分院校对理论课程的设置较少,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4]理论课程对实践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教案编写等环节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些教学实践如果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或者教学方法,最终会获得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和教育体验。

4.实践教学分析

实践教学是根据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国家对教育信息化方面人才的需求,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的一个必修环节。[5]学院、学校和教育机构还可进行密切合作,鼓励学生深入基层教学,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真正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和不同课题调研工作中,在实践教学和课题研究中全面提升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技能强、教学水平高、心理素质好的教育信息化人才。

从培养方案对实践环节的要求来看,各高校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大多数院校实践教学以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为主,还有一些培养单位探索出更为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如云南大学、聊城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还采用校园网络技术与应用、微格教学技术与应用、专题学习、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的形式。部分院校除了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外,也可参与导师或者其他教师的教育科研项目、国家级或者省部级课题的实践调研部分,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校还会设置助教、助管等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6]

整体而言,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实践环节的设置与教育实习混为一谈,且要求学生实习的具体时间及见习层次模糊,为了培养具备出色教学设计、教学应用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实践性课程开设与教育实习务必要分清楚,且实践内容有待丰富,以进一步对接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与教学需求。

5.就业情况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是为了培养能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设计制作、电化教学设备运用能力强的教师或管理人员。因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所学课程繁杂,使该专业就业方向日益多元化,就业层次日益完整化。更多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会选择在学校任职,近年来选择教育培训机构的专业学生也逐年递增,另外有小部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在电教馆、文化馆、事业单位(非教育类)、国家机关任职,其他也有选择继续升学深造或者自主创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层次,方向的完整化、多元化,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就业平台,同时,就业机会的增加也表明了社会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需求日益增多,这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发展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未来就业发展都有着双向促进作用。

三、提升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对策思考

为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未来的办学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议。

1.基于国家现代化发展背景,强化该专业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定位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要求实践性和教育性相融合,能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实际教育问题。[7]这就要求该专业应立足教育信息化大背景,融合理论性与实践性,以教育信息化相关的社会理论、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育信息化实践为基础,立足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开发,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信息化人才。在培养中关注国家现代化、教育社会热点话题,例如关注“互联网+”的社会背景,聚焦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等教育新形态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2.丰富和完善特色实践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对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加强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实践课程环节。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信息化校园规划与建设者。在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访谈时,我们也发现,当前中小学对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仅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还涉及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与管理,例如网站规划与教育数据分析、多媒体教室管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实现等;有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还承担信息化背景下教学改革的重任,例如承担或参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研究(有翻转课堂技术支持、MOOC平台应用等)。这要求培养单位在课程设置时应着眼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的自身特色,本着前瞻性的原则合理地设置课程,丰富和完善特色实践课程体系,开设特色专业技能的课程,如在线学习设计、移动学习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课程,提高其解决教育信息化问题的能力,保障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提高该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3.提升课程与教学环节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高校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互联网+”的网络背景下,充分利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实现教学环节信息化和现代化,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高校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需从教学基础平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等途径全面实施。[8]教学环节中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与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及教育技术能力密切相关,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全部环节中全面应用,有效提升课程与教学环节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4.加快落实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与高校就业指导相结合

(1)使学生认清目前的专业就业形势与就业压力,摒弃传统的一劳永逸的就业观念,树立就业观念,做好尝试多次就业的准备,理性分析就业环境,放平心态就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完善自身知识能力储备,让学生最终成为能自主选择职业而不是等待职业来选择的高素质人才。

(2)根据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专业研究方向,如计算机信息方向、教学媒体设计方向、电化教学设备管理方向等,根据不同研究方向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将所学专业知識与本专业就业指导深度融合,培养符合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要求的高水平、宽口径的全方面技术人才。[9]

(3)在“互联网+”和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不管是教育领域还是新媒体领域,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高水平信息素养的教育信息化人才都是学校和企业所亟需的,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可与校外企业合作,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实践方式可扩展至新媒体等与网络相关的企业,为本专业学生提供扩大就业范围、增加就业机会、提升专业能力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陆宏,李秋萍,刘兴波.全日制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1(23):25-28.

[2]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概况[EB/OL].http://www.edm.edu.cn/viewnews.jsp?id=41.

[3]陈丽丽.师范大学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4]蒿景兰.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部分师范院校为例[D].浙江师范大学,2010.

[5]佟元之,蔡成军.五年制师范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班课程开设的实践与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62-63.

[6]冯玉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全日制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培训系统的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13.

[7]黄荣怀,江新,张进宝.创新与变革: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焦点[J].中国远程教育, 2006(4):52-58.

[8]张一春,贾晓燕,刘平.创新高校教学信息化建设内涵与发展战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4):27-32.

[9]胡苗苗,刘梓红,赵志超.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 2006(4):49-51.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培养现状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学位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浅谈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理论框架初探
《微课设计、开发与应用》课程案例库的构建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