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口子水库坝址工程地质评价
2017-06-15韩锐敏
韩锐敏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石口子水库坝址工程地质评价
韩锐敏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石口子水库位于介休市东南龙凤河峡谷中,水库大坝主选坝型为堆石混凝土重力坝,通过对坝址区岩土体工程地质、坝基及坝肩稳定性、坝址区渗漏等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坝址区;工程地质;稳定性;渗漏;石口子水库
石口子水库位于介休市东南约10km的龙凤河峡谷中,距峡谷出口黑雨坪2.5km。水库大坝坝型为堆石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6.0m,坝顶高程1020.0m,水库总库容245×104m3,正常蓄水位1014.5m,死水位1001m,为小(一)型水库。修建石口子水库,拦截地表水,减少流失,是增加介休市可利用水资源量,增加供水的唯一途径。
1 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处河流方向S50°W,河床底高程968.70~971.63m,河谷底宽13.5~30.8m。坝轴线方位N50°~55°W,河谷呈“V”字形。左岸自然坡度一般50°~75°,属峻坡,基岩裸露;右岸坡自然坡度约40°~70°,多属峻坡,地表多被松散层覆盖。
坝址区覆盖层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层卵(漂)石混合土及中更新统洪冲积层卵(碎)石混合土,基岩地层岩性主要寒武系中统徐庄组、中统张夏组及上统固山、长山、凤山组鲕状灰岩、白云质灰岩、薄板状泥质条带灰岩、竹叶状灰岩及页岩等。
勘察时段坝址区河道内有地表水流。从钻孔资料看,上坝址坝基岩体中具多层水位,地表河流水位高程970.3m左右,河床卵石混合土层中地下水位高程963.7m,埋深5.8m,下部基岩地下水位高程946.39~948.42m,埋深22.1~24.1m。说明了河床卵石混合土层中存在相对弱透水层,形成悬托型河床。
坝址区覆盖层渗透系数为10.84m/d,属强透水层。钻孔压水试验结果显示,岩体透水率较小,一般小于10Lu,多属弱透水层。
2 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2.1 坝基岩土体工程地质
第四系全新统洪冲积层(Q4pal):岩性主要为卵(漂)石混合土,松散状,分布于坝基河床地表,厚度7.4~11.2m,建议全部清除。第四系中更新统洪冲积层(Q2pal):岩性为卵(碎)石混合土,松散状,分布于坝轴线上游右岸,厚度一般10~55m。建议对大坝坝基开挖范围内的部分进行清除处理。
坝基钻孔覆盖层岩性为Q4pal卵(漂)石混合土,厚7.2~11.2m,基岩面高程959.01~964.62m;下伏基岩为寒武系碳酸盐岩。强风化层厚2.5~3.5m,弱风化层厚16.0~20.0m。从钻孔岩芯采取率及RQD值可看出,坝基强风化岩体破碎,采取率及RQD值均较小,岩体裂隙发育;弱风化岩体完整性差,采取率较高,局部存在软弱夹层,导致采取率偏低;微风化岩体岩芯采取率高,RQD总体质量较好。
2.2 坝基及坝肩稳定性
2.2.1 坝基稳定
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录Q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对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本次坝基岩体体工程地质分类首先依据钻孔岩芯采取率、RQD及声波等情况划分风化界线,划分强风化、弱风化上部、弱风化下部、微风化段,然后按钻孔对强风化、弱风化段上部、弱风化段下部分别进行RQD、声波、完整性系数统计,强风化岩体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按中硬岩考虑,弱风化岩体按坚硬岩考虑。
依据上述统计及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对坝基岩体进行工程地质分类。可看出强风化段岩体工程地质类别主要为BⅣ1~BⅣ2,岩体破碎~完整性差。弱风化段上部岩体工程地质类别主要为BⅢ2,岩体较破碎~较完整,局部完整性差;弱风化段下部岩体工程地质类别主要为BⅢ1,岩体较完整。建议将坝基置于弱风化中、下部,并对局部完整性差的破碎部位作工程处理。建议弱风化基岩地基承载力2.0~2.5MPa。建议临时开挖边坡:覆盖层:1∶1~1∶1.5,强风化基岩:1∶0.5~1∶0.75,弱风化基岩:1∶0.3~1∶0.5。
2.2.2 坝基岩体抗滑稳定
坝基岩体为鲕状灰岩、含白云质鲕状灰岩,为中硬岩~坚硬岩,强风化层厚2.5~3.5m。
从坝址区地层产状及岩性分析,坝基岩层倾向上游,倾角5°~7°。坝基浅层没有发现软弱夹层,坝基岩体中不存在潜在的软弱滑动面,因此坝基产生浅层滑动的可能性不大。
但从坝基岩体结构面分析,在坝址区岩体发育的三组节理裂隙,走向与岩层走向及坝轴线方向近平行或小角度相交,结构面相互切割,岩体容易形成楔形体。在坝址区岩体所发育的节理裂隙中,有一组与河流方向近垂直的高角度裂隙发育,在坝基下可形成拉裂面。考虑到岩体较破碎,建议进行固结灌浆处理。
建议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的抗剪断强度:f=0.55~0.60,f′=0.90c′=0.70MPa。
2.2.3 坝肩稳定性
左坝肩地形边坡陡立,山顶高程1307m,最大高差336m,坡面产状N45°~55°E/NW∠65°~70°,坝肩基岩裸露,岩性为寒武系碳酸盐岩,岩性较坚硬,强风化层厚度3~5m,弱风化层厚度约15m。左坝肩岩层产状:N10°~15°W/NE∠5°~8°,主要发育三组裂隙:①N10°~30°W/NE∠80°~86°,②N70°~80°W/SW∠75°~85°,③N60°~70°E/NW∠75°~87°,以第①组最发育。节理一般延伸较长,隙宽一般0.1~0.5cm,裂隙间距最小0.2m,最大1.5m,一般0.5~1m,节理面平整光滑,多呈闭合状,大多无充填,少数方解石或泥质充填、半充填。
左坝肩岩体主要受四组结构面(一组层面、三组裂隙)控制,将岩体切割成块状,裂隙为陡倾角结构面,图1为坝址左坝肩岩体结构面赤平投影图,从图上分析,左坝肩坡面坡向与裂隙面斜交,层面与第①组裂隙面相近,但裂隙倾角大于层面倾角,左坝肩不存在整体滑动问题,左坝肩岩体整体稳定。但受上述结构面切割,易产生掉块或局部岩体塌滑。
图1 左坝肩岩体结构面赤平投影图
右坝肩边坡较陡,山梁高程1240m,最大高差269m,坡面产状N45°~55°E/SE∠70°~80°,坝肩基岩裸露,岩性为寒武系碳酸盐岩,岩性较坚硬,强风化厚度3~5m,弱风化层厚度约15m。右坝肩岩层产状:N10°~15°W/NE∠5°~8°,主要发育三组裂:①N20°~30° W/NE∠80°~87°,②N70°~80°W/SW∠75°~85°,③N60°~70°E/NW∠75°~85°,以第①组最发育。节理一般延伸较长,隙宽一般0.1~0.5cm,裂隙间距最小0.2m,最大1.5m,一般0.5~1m,节理面平整光滑,多呈闭合状,大多无充填,少数方解石或泥质充填、半充填。
右坝肩岩体主要受四组结构面(一组层面、三组裂隙)控制,图2为坝址右坝肩岩体结构面赤平投影图,从图上分析,第③组裂隙与坡面倾向相反,第①、②、④组结构面与坡面交角较大,故右坝肩整体稳定。但受上述4组结构面相互切割,容易产生掉块或局部岩体塌滑。
图2 右坝肩岩体结构面赤平投影图
总体来看,左、右坝肩整体稳定,由于左、右坝肩岩体表层强风化层岩体强度低结构松散,且为深切峡谷,岩体内陡倾角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可能产生崩塌、掉块。大坝坝基置于弱风化基岩中、下部,并进行固结灌浆处理。建议开挖边坡坡度:覆盖层1∶0.75~1∶1.0,基岩风化带1∶0.5~0.75。
2.3 坝址区渗漏
2.3.1 坝基渗漏
坝基地表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渗透性强,下伏张夏组鲕状灰岩、含白云质鲕状灰岩以及徐庄组上部灰岩具弱透水性,因此坝基存在渗漏问题。徐庄组下部泥页岩夹砂岩层透水性较小,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大坝设计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建坝时拟全部清除上部松散堆积物及强风化基岩,故仅粗略估算坝基张夏组鲕状灰岩、含白云质鲕状灰岩以及徐庄组上部灰岩的渗漏量。渗漏量的估算采用公式(1)计算。
式中:Q——坝基渗漏量,m3/d;
K——透水层渗透系数m/d,取0.42m/d;
H——坝上下游水位差m,取44.5m;
T——透水层厚度m,取79.4m;
2b——坝底宽m,取100m;
B——坝基长度m,取37m。
估算得坝基基岩渗漏量约306m3/d,估算时未考虑基岩岩溶裂隙,从这一角度讲算得的渗漏量偏小。
2.3.2 绕坝渗漏
坝址左右坝肩岩性主要为张夏组厚层鲕状灰岩,发育有溶蚀裂隙,水库蓄水后存在绕坝渗漏问题。绕坝渗漏量粗略估算选用裘布依公式(2)计算:
式中:Q——绕坝渗漏量,m3/d;
K——渗透系数,m/d;
H——坝前坝后水头差,m;
H1、h1——上下游渗透层厚度,m,以徐庄组泥页岩做为隔水层;
B——绕坝渗漏宽度,m,按坝址区河谷的地下水力坡度(约11%)向山内推求;
r0——绕坝渗漏最小半圆半径,m;
经计算,结果为左岸绕渗量约1273m3/d,右岸为1243m3/d。建议进行帷幕灌浆防渗。
两岸绕坝渗漏参数取值及估算结果见表1,估算结果为左岸渗漏量约1237m3/d,右岸为1243m3/d,建议进行帷幕灌浆防渗。
表1 坝址左右坝肩绕坝渗漏估算结果表
3 结语
综上分析,建议将坝基置于弱风化中、下部,并对局部完整性差的破碎部位作工程处理。左、右坝肩整体稳定,由于左、右坝肩岩体表层强风化层岩体强度低结构松散,且为深切峡谷,岩体内陡倾角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可能产生崩塌、掉块。建议将大坝坝基置于弱风化基岩中、下部,并进行固结灌浆处理。另外,大坝两岸坝肩存在渗漏问题,建议进行帷幕灌浆进行防渗。
P642.4
C
1004-7042(2017)05-0031-03
韩锐敏(1967-),男,1990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工程师。
2017-03-06;
2017-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