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县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分析及建议
2017-06-15梁林梅
梁林梅
(方山县水利局,山西 方山 033100)
农村水利
方山县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分析及建议
梁林梅
(方山县水利局,山西 方山 033100)
方山县属严重缺水地区,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针对农民群众节水意识淡薄、节水工程投资少节水灌溉发展缓慢、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土地制度对农业节水灌溉的制约以及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化对策与措施。
农业节水;节水潜力;节水灌溉;方山县
1 概况
方山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其中灌溉用水量占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具有较大的节水潜力。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用水和城镇生活供水比例日益增加,农业用水将被进一步挤占,农业灌溉可用水量越来越少,因此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势在必行。水资源日益紧张,研究农田节水措施,促进农田节水建设,对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现状
2.1 基本情况
方山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西麓腹地,东屏关帝山与娄烦、交城接壤,西依汉高山与临县毗邻,北与兴县、岚县交界,南与离石相连。辖5镇2乡,169个行政村,总人口14.5万人,总面积143410hm2。境内地形狭长,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山多川少,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平均海拔1300m。全县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5℃,无霜期90~150d,年平均降水量500mm。耕地面积22000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213.3hm2。
北川河是黄河的三级支流,发源于方山县最北部的麻地渠村,纵贯方山全境,由北向南流入离石汇于三川河。北川河及七大支沟两岸约6667hm2肥沃的土地,自古以来素有米粮川之称,养育着北川河两岸的方山人民。
方山县水资源总量为9532万m3,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8309万m3,地下水资源总量为6093万m3,重复计算量为4870万m3,人均水资源量为655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总量的26%,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严重缺水界限,属严重缺水地区。
2.2 节水灌溉工程现状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国家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带动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方山县迅速兴起。据统计方山县已有节水灌溉工程27处,节水总面积593.3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6.8%。其中管灌12处,节水面积120hm2,占节水总面积的20.2%;喷灌4处,节水面积106.6hm2,占节水总面积的18%;渠道防渗11处,节水面积366.7hm2,占节水总面积的61.8%。节水总面积不足有效灌溉面积的1/3,管灌、喷灌等高效节水面积仅占节水总面积的18%,高效节水面积相对偏小,渠道防渗仍占主导地位。渠道防渗工程大部分老化失修,损毁严重,致使一些渠道防渗节水设施不能充分发挥灌溉工程应有的效益,名存实亡。据水利普查,能正常发挥效益的节水灌溉工程只有4处,节水面积仅64.1hm2,占已建节水总面积的10.8%。其中管灌3处,节水面积33.4hm2;喷灌1处,节水面积30.7hm2。
3 存在问题
3.1 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淡薄
多年来,由于对节水知识宣传不到位,仅仅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宣传节水知识,致使老百姓的节水观念淡薄;农村水价低,农民利用方式也比较粗放,长期养成了“大水漫灌”的习惯;加上农业节水工程使用成本高,因而农民群众丧失了节水灌溉的积极性。
3.2 投资力度不大,节水工程发展缓慢
节水灌溉工程一次性投资大,项目实施主要依靠国家投资和群众集体自筹。由于县乡财力有限,农村集体组织无积累,因此很难落实配套资金。同时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上涨过快,造成工程建设造价攀升,资金压力很大,致使农业节水工程发展缓慢。
3.3 节水工程管理机制不健全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缺乏有效管理,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农业节水节能减排措施,但节水灌溉管理法规条例仍不完善。产权不明,管理主体缺失,农业节水市场机制不健全,计量实施不到位,水费的收取尚没有按市场经济杠杆来调节,老百姓意见很大,水事纠纷经常发生,大大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3.4 现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约着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
现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适应规模化的节水灌溉,当前的个户承包制约着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现阶段国家大力提倡农业合作社组织,实行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经营的政策给全县农业节水带来了契机。
3.5 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
节水灌溉工程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服务保障体系也不健全。有些村修建了节水灌溉工程,但节水灌溉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没有及时跟进,农民不懂节水灌溉知识以及节水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因而节水灌溉工程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益。
4 对策与措施
4.1 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节水意识
节约用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在群众中树立水资源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引导农民转变观念,使广大农民真正了解农业节水带来的现实及长远利益,从而调动农民群众建设农业节水工程的积极性。
4.2 加大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因此要加大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投资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用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同时整合发改、农委、扶贫、国土等部门的涉水项目,充分调动地方、集体、个人兴办水利的积极性。探索建立以各级财政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参与相结合的多元化、多层次的投入机制,多措并举,解决资金投入上的缺口,使农业节水灌溉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4.3 加强节水灌溉管理机制,促进节水灌溉工程长效运行
为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长效运行,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对现有的节水灌溉工程,按原产权归属和受益情况确定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已约定流转给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地域内的节水工程原产权不变,由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使用管理;未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地域内的节水工程的使用管理,有村集体民主决策。对新建的节水灌溉工程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确定其所有权和使用权。积极探索专业化集中管理及社会化管理等模式,引导农民成立维修养护专业化服务机构、农民用水协会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建立用水户全过程参与的工作机制,开展集约化维修养护服务。在确保工程安全、公益属性的前提下,鼓励采取承包、租赁、托管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择经营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计量收费,市场运作,利用价格杠杆调节农户的节水意识,保障农业节水灌溉工程持续正常运行。
4.4 统筹安排,规模经营,整体推进
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要打破常规,采取非常措施,把农民的土地集中流转,成立农业合作社组织,统筹安排,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建立与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相适应的节水灌溉管理机制,更好发挥节水灌溉工程的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4.5 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保障体系
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明确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全程跟踪服务,有计划地对供水单位和用水户进行节水灌溉实施设备的维护保养以及灌水知识等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不断提高管护人员的素质,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管护能力,确保节水灌溉工程发挥应有的效益。
S274
C
1004-7042(2017)05-0013-02
梁林梅(1967-),女,201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工程师。
2017-03-15;
2017-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