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安县西北部沙化区生态防护体系的构建
2017-06-15王鹏
王鹏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 110122)
台安县西北部沙化区生态防护体系的构建
王鹏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 110122)
针对台安县西北部土地沙化严重的问题,围绕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的发展思路,根据台安县沙化分布区域特点、生态现状、治理措施以及为台安县经济社会发展构筑区域性生态防线治理目标。通过防护林体系、西平省级森林公园、大麦科湿地自然保护区、基础绿化工程及生态文化建设构建台安县西北部沙化区生态防护体系。逐步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使脆弱的生态系统得到改善,并通过农业、林业、水利、牧业、沙产业、工矿业等产业的生态化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引导区域的经济、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良性发展,实现治沙、保土、蓄水、护农、促牧的目标。
台安县;沙化;生态防护;体系
台安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西北地区多沙性土壤,受渤海辽东湾季风影响,形成风口多、沙丘多、土地贫瘠、沙化严重的自然现象。近年来,台安县西北部九个乡、镇(街道)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湿地面积缩减、极端天气频发等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台安县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重视,而解决这些问题与以防护林为主的生态防护体系的构建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防护林体系建设、大麦科湿地自然保护区、西平省级森林公园以及各项基础绿化工程为主体的生态防护体系的建立[1],将有利于台安县西北部沙化区域的得到最大程度的治理,通过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使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得到改善,逐步调节区域生态平衡[2]。
1 台安县概况
台安县位于辽宁省中部略偏西南,辽河三角洲腹地。地处辽河、浑河、绕阳河的下游。台安县隶属于鞍山市,地理坐标介于122°11′—122°40′ E,41°01′—41°34′ N之间。台安县地处辽河流域下游,属辽河、浑河冲积平原,境内无山,地势平坦,河道纵横,北高南低,全境从东北向南倾斜,比降为万分之一,平均海拔6~7 m,县城地面海拔7.9 m。最高在桓洞镇祁木村,海拔23.6 m;最低在韭菜台镇杨塘村,海拔2 m左右。台安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秋、冬季西伯利亚一带的寒冷干燥空气南侵,春、夏季海洋的温暖湿润气团北移,台安处于其过渡带,气候变化比较大。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温度适宜,光照丰富,春季风大,冬季寒冷。
2 生态建设与绿化美化
2.1 防护林体系建设
以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为重点、按照田、林、路、渠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使农田能受到林网的有效保护,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建立起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并防护林建设中突破传统定义,提出种植防护、用材兼用型防护林与生态型经济林的治理理念,探索适合平原地区实际的沙化治理新思路。打破过去以栽植速生杨为主的传统模式,采取种植乔灌混交林,果树防护林和速生杨与果树相结合的治理方法。通过营造防护、用材兼用型防护林,解决了“让栽不让砍”的现实问题,缓解了林农矛盾,调动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台安县西北部沙化乡镇2017年至2020年宜林沙荒地造林总面积2 783.6 hm2,主要以防护、用材兼用型防护林为主,生态型经济林为辅。
2.2 西平省级森林公园
2.2.1 生态现状分析 西平省级森林公园拥有优越的森林景观环境。园内上千亩的油松风景林是拥有树龄在50年以上油松为主要树种,辅以樟子松、马尾松等树种的林分,西平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86.5%,林木绿化率为87%,现已形成了小森林气候,生态效应良好,是优质的风景林地资源。
2.2.2 生态治理规划 (1)村镇绿化及四旁绿植,宜种植乡土树种,以“杨、柳、榆、槐”为代表,百年汉卿文化园以“柳树”为宅间绿植基础且唯一植物行道树;经济作物林,在保持原有寒富苹果经济作物林基础上进行果园防护林建设。(2)少帅陵景区针叶林地,继续保持油松、马尾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并结合退化林分修复进行乔中补灌、针阔混交等模式,栽植阔叶树种,冠下补植阔叶树种或小灌木对景区的风景林进行生态性修复。从而充分、持续的获得生态环境的支持与服务功能,建设适宜居住和游憩的生态环境。
2.3 大麦科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2.3.1 湿地生态现状 大麦科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台安县新台镇境内,总面积45 km2,东西长18 km,南北宽2.5~3.5 km,属保护区以柳河、旧绕阳河下游入辽河冲积河滩地为主,保护区总面积9 366.0 hm2,大麦科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野生动物297种,野生植物329种。
2.3.2 生态治理规划 (1)森林植被生态恢复。规划沿河岸(堤岸)和台地森林生态恢复试验区,实行全部封育林并采取人工促进措施,使森林生境、植被结构、树种结构、郁闭度等逐步恢复到原生状态。通过森林植被的恢复,促进森林土壤的改善和生物的多样性的恢复,增加森林生物量,加强平原区的森林防护功能。(2)河堤防护林带具有固堤、农田防护和河道景观的效果。进一步完善旧绕阳河、小柳河、双台子河稳定的河堤防护林带规划在保护现有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乔木、灌木。并增加蜜源植物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逐渐形成针阔混交,乔、灌、草结合的林型。
2.4 村屯及道路绿化
沙化区的村屯绿化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规划,村屯绿化主要以村庄内道路两侧行道树栽植为重点,辅以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及村民频繁活动区域中的空隙地绿化。通过对村路两侧、居民庭院、环村林带、河流沟渠、房前屋后等区域统一规划布局,实行点、线、面的整体绿化,乔、灌、花、草立体配置,达到村庄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实现村、路、水、林、田一体化,展现天人合一的自然氛围。在2017—2020年,用4年的时间分期分批进行沙化区53个村屯绿化工作。
2.5 生态旅游链规划
台安西北部生态旅游链,即以大麦科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汉卿百年历史文化展示园-西平省级森林公园-太清宫-沙坡头湿地公园-贾台遗址公园-五彩庄园-羊驼养殖繁育基地“八点一线”旅游黄金带的建设为龙头,以生态旅游产业引领经济快速发展,力争让游客体验到文化游、红色游、宗教游、生态游和养生游的乐趣,传承生态文明。
3 生态文化建设
3.1 文化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
发展以汉卿百年历史文化产业园和西平少帅陵景区等,具有历史记忆、文化底蕴、地域风貌、民族特色的生态文化村,打造崇尚“天人合一”之理、倡导中华美德之风、遵循传承创新之道、践行生态文明之路的美丽乡村,造就生态文化淳厚、生态空间环保、绿色食品安全、百姓生活富足的美丽乡村。
3.2 生态教育建设
政府倡导,社团推动,民众广泛参与。推进社会民众广泛参与,营造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开展生态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从娃娃抓起,传授生态文化理念,让孩子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悟身边的生态文化,发现自然的美。
4 讨论与展望
目前,台安县西北部沙化区生态防护体系的建立还是粗放的,仅仅是初步建立了一个框架,一个生态治理的思路,需要对沙化区域人口与资源环境进一步分析,进一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解决生态产业的建设对策和技术问题,系统研发适用于沙区的生态农牧业关键技术,协调农业、林业、水利、牧业、沙产业、工矿业等产业的生态化建设和发展,通过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和生态法治体系,逐步完善区域生态建设,实现治沙、保土、蓄水、护农、促牧的目标[3]。
[1] 洪家宜,岳太青,魏永新,等.三北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文集[C].银川:阳光出版社,2015:289-295
[2] 房丽华,刘冰.三北地区土地沙化形式分析[J].防护林科技,2007(1):62-63
[3] 漆建忠.中国飞播治沙[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005-5215(2017)05-0090-02
2017-02-23
王鹏(1982-),男,辽宁辽阳人,硕士,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S727.23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