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开颅术和大骨瓣开颅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2017-06-15胡国强
胡国强
(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安阳 455000)
小骨窗开颅术和大骨瓣开颅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胡国强
(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 对比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和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对临床效果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临床资料,按照开颅手术的不同分成两组,将行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43例设为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43例设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效果及康复效果加以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50.52±5.32)ml比对照组(136.60±11.80)ml少,手术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手术后1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9.30%比对照组25.58%低(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能优化手术指标,改善神经功能,且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发生,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开颅手术;小骨窗;大骨瓣;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临床较常见脑血管病,具病情重、进展快、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需积极采取有效治疗措施[1-2]。对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一般采取手术治疗,包括锥颅血肿碎吸手术和开颅手术等[3]。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分别实施不同的开颅手术,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性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确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临床资料,按照开颅手术的不同分成对照组(43例)及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5∶18,年龄29~83岁,平均(54.10±2.06)岁,高血压病程为2~11年,平均(6.32±0.27)年;观察组男女比例26∶17,年龄29~84岁,平均(54.12±2.09)岁,高血压病程为2~12年,平均(6.35±0.29)年;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本研究方案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签署同意书。所有患者均存在高血压病史,均通过头颅MRI或CT确诊,且均和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4]。排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和有手术禁忌症患者。
1.3 治疗方案 对照组行大骨瓣开颅手术:行静脉麻醉,常规消毒和铺巾后行马蹄型切口,长度约10~15 cm,咬除颞骨鳞部,达中颅窝底后减压,对血肿予脑穿针穿刺,抽出血肿中液态,待脑内压下降后切开皮质,切口约1~1.5 cm,分离脑组织,止血和置管引流。观察组选择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实施CT扫描,标识血肿的最大层面和皮层间最接近距离,于头皮将切口(约4~5 cm)切开直至颅骨,撑开头皮各层,待颅骨钻孔结束之后,扩大骨窗直径(约3 cm),电灼脑硬膜血管后,剪开脑硬膜,对血肿中心进行穿刺,采用脑穿针方法,并抽出血凝块,以穿刺针方向作引导,切开皮层,约为1.5~2 cm距离,待止血后借助窄脑压板分离脑组织达血肿腔,吸出血凝块,电凝止血,置管引流。
1.4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5]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神经功能评分和并发症(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再出血)情况。依据美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45分满分,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状况越好。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观察组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且手术及意识恢复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s)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手术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手术后1,3个月,观察组评分均较手术前和对照组低(P<0.05,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分, ±s)
注:组内和手术前对比,aP<0.05;组间同期对比,bP<0.05。
2.3 两组并发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总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对比[n(%)]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为一种自发型非创伤脑出血病,其死亡率在脑血管疾病中居首位,需强化临床医师和患者重视度;此类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血肿本身对于机体脑组织产生机械压迫和继发脑缺血及脑水肿而损害脑组织,临床治疗关键在于对颅内血肿尽快清除,以减轻血肿、水肿对脑组织压迫,有效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6-8]。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但考虑临床手术方式众多,需积极寻求一种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和加速患者康复的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血量(50.52±5.32)ml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及意识恢复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和李守建[9]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性较高。提示:高血压脑出血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具显著效果,能优化手术指标,减少术中出血量和缩短手术、意识恢复的时间。通过分析两组神经功能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后1个月、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对照组低,且总并发症发生率9.30%较对照组25.58%低,说明高血压脑出血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能改善神经功能,降低手术后并发症,促进康复。大骨瓣开颅手术虽具较大手术视野,可将病灶部位充分暴露和彻底清除颅内积血,但该手术切口较长,为10~15 cm,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增加对脑部主要血管和功能区的损伤,使术中出血量增加和术后并发症增多,不利于神经功能改善和预后康复。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时首先借助CT标识血肿的最大层面和皮层间最接近距离,有利于准确定位,于短时间内将工作通道建立,对血肿进行快速清除,缩短手术时间。小骨窗开颅手术切口小(约4~5 cm),能减少大骨瓣手术带给患者的伤害,且此手术操作简便,于手术过程中无需将骨瓣大量去除,有利于减少对患者机体其他组织损伤,从而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和缩短手术时间,便于手术顺利开展,且避开患者脑部大血管及重要功能区域,减少手术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风险,可加速意识恢复和取得理想康复效果,改善神经功能[10-12]。实施小骨窗开颅手术时,临床医师可于清晰术野下对患者机体血肿和坏死组织进行清除,降低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值得注意的是:对入院晚、出血量大和已出现脑疝患者,考虑病情危重,建议实施大骨瓣开颅手术。关于实施小骨窗开颅手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考虑受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有待临床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临床对高血压脑出血者实施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较之大骨瓣开颅手术,有利于优化手术指标,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意识恢复的时间,且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手术后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 张荣军,王晓峰,唐宗椿,等.63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特点的分析及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3,12(1):57-61.
[2] 郭强,张爱莲,宋志斌,等.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6,38(7):514-523.
[3] 张福征,王才永,张磊,等.神经内镜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5,31(1):19-21.
[4] 李小华,熊双宜,曾辉.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与内科治疗近期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45-3447.
[5] 张建富,王亮,刘海珠.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6):462-463.
[6] 王鹤,郑兆聪,陈宏颉.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指标及防治手段[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10):1074-1077.
[7] 孙永,孙辉,姚凯华.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0例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1):2534-2536.
[8] 张超,谢延风,但炜,等.高血压脑出血立体定向穿刺与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比较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10):624-626.
[9] 李守建.小骨窗开颅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2):83-84.
[10] 熊左隽,李俊,梁健,等.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066-1067.
[11] 杜方雷.微创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6):565-566.
[12] 于洋.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8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4,33(3):15-16.
胡国强(1976—)男,河南安阳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工作。
R651.1+2
B
1004-7115(2017)05-0565-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7.05.033
201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