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与探讨
2017-06-15于晓威付巍
于晓威+付巍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方面,与此同时,这也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主线。正确认识并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相关教育者应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来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风向标,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德育水平,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1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1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开展的素质教育,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是当前社会创造力的发力点,是未来社会的支撑力量,还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后备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是我们人生观的政治教育基础,培养大学生的对政治的理解,提高精神文化素养,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教育势在必行。
一、关于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
在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思考中,“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初步形成,马克思提出“人性自由”的观点,这是近代社会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的萌芽阶段;马克思也在《资本论》中指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理解是发展目标,在未来社会里,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将逐渐成为社会的一种基本形式,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也随之确立。
一方面,人与社会,人与人,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个整体范畴: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本身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也曾提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有两个层次的理解,一是每个人的存在,具有差异性的同时也有主体独立性;个人对自身的发展通过自主的选择成为自己发展前进的目标,实现个人价值是一个自由自主的发展。二是联合体的存在,指独立个体组建的社会,体现的人的社会范畴。人只有在一个大框架下的“社会”里,才有更全面的认识问题,从而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由此推论,以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全新阶段。
另一方面,个性与共性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共性概括个性,个性丰富共性。“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自由的人”,这是恩格斯曾说过的。自由的概念,是主体与客体的命题,我们作为一个人,身处一个社会中,自由是个相对概念,人们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地认识和利用客观存在,完成主体与客体的命题。主体的“自由发展”是以自身的意识形态进行创造与开发的过程,以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在物质不断进步发展的阶级社会,资产永远掌握在极少部分人手里,在物質性的社会,欲望也在制约人的自由,压抑人的天性。时代的变更,后期的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历程里,强调绝对公平,人有机会自由,追求自由,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公。概括可得,这种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状态是人与社会关系的一个再体现,涵盖了人的自由和和谐社会二者共同发展的高度一致性。
二、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全面教育,同时也确立了人的价值与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全面教育的基石。现代社会的素质教育,是有计划性和目标性准确培养学生的即是一项落实在实践上的活动,也以学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本质任务;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如此,以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学生的根本,帮助学生完善了发展自我为目标,从而提升人的基本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这与马克思理论中“人的全面”相符;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自主管理能力,这是相对更高级的层面:人的自制力的体现,这也是马克思理论中“自由发展”的内涵。
在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经济文化社会大跨步迈进的当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在实践的过程中难免遇到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应当针对具体的个例,具体的情形,进行具体详近的分析;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为指导,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提高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和创造能力,从而在实现个人的目标的同时发展个人。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健全的人格。在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上,健全与塑造良好的人格,对于大学生而来,是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进步的表现。思想政治教育为提高人自身素质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也激励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自我。
三、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理论作为实践与探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块,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需要审时度势,突破陈旧理念,不被固有思维禁锢,解放思维模式。一方面,要打破学生“填鸭式”接受课堂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要强调学生作为个人主体在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践,走进学生内心,从学生出发,反应学生的意见及看法,从而调动学生的活跃度,提高全面发展的能力。
大学作为学生储备知识文化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育理念上必须尊重学生,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教育与发展,个性教育依旧是高等教育中较为薄弱的层面,一则在思想上强调“大同”,二则,大学生们的一味顺从和效仿导致自身兴致缺缺的通过是,更难以创新。因此,理解差异,尊重个性。落实好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论,针对不同主体的不同情形去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进而培育健康、积极的人格;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理解尊重差异,包容看待特殊,“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把握好个性发展与自由发展之间的尺度,将马克思理论投掷于实践中去,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不断补充完善。
四、结语
马克思理论体系中,所谓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指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培育健全的人格,同时保持大学生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俗话说“功夫在诗外”,只有接受生活的洗礼,社会的实践过后才能对马克思理论体系“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70-7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11.
[责任编辑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