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与传统艺术文化中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2017-06-15王薇
王薇
在哲学和社会学上,普世价值是一些数量有限的、所有人都应认同的观念的集合,本文从论述普世价值的内涵和实质入手,理清在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所推行的普世价值的真正目的。并阐述中国作为全球化多极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在文化作为绝对软实力,文化强国的建设中,拥有中国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并对如何保留、传承、发展我们本民族的优秀艺术文化提出了一些思考。
普世价值的内涵和实质
普世价值是已经存在的,并不具有广泛争议的公共秩序以及风俗习惯。在哲学等人文科学上,普世价值泛指那些不分领域,超越宗教、国家、民族,出于人类的良知与理性之价值观念。
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存在“普世价值”。全球化造成了世界各个国家普遍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以双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条件下,所形成共同的信任、价值的认同。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并不笼统地否定普世价值,但是必须在具备一定的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存在,如无共同的利益,普世价值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存在。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来看,不存在抽象、永久不变的普世价值。当面临全人类面临的共同的自然、环境、反恐安全等问题时,会形成具体的、暂时的普遍共识。
不存在普世价值。以唯物的、历史的方法看,具有属于全人类的精神文化财富,但在阶级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的历史性继承,同时是与其经济基础和整个社会发展的要求所进行的文化改造和文化创新相统一的,从根本上看,其实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一劳永逸的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与中国的文化的民族性
中国传统的“普世”价值观久已有之。老子的“天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损不足而不有余”。孔子观点有:“天下大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些哲学命题都是认为任何事物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自古至今,先贤的思想的历史传承,让我们文化的民族性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普世价值”。在今天,习总书记用一个“文化自信”向世界彰显着具有我们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生命力。
中国艺术文化中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性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各知识阶层发生重大观念的改变,必须树立民族精神,坚定核心价值观。全球化在改变世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全球化推动了文明的转型,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我国由经典的社会主义向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转型。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整个进程中,世界性的联系导致世界的改变,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世界已经离不开中国。在此进程中,中国社会各知识阶层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打开国门学习,有这么一部分人,相信“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文化自信方面妄自菲薄,易于丧失传统“真、善、美”的标准,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文化中所倡导的民族精神亟需传承和发展,坚定中国的核心价值观,这是我们实现自己的“中国梦“的必要保证。
艺术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的要求。艺术的美,就是自由,创造规则,改变规则,艺术源于人和服务于人本身,人的情感、感悟的析出,可以创造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交往方式,在艺术文化领域,现代科技的手段与传统的艺术相结合,创造了不少展现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作品。例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2008尊中国古代打击乐器——缶发出动人心魄的声音,2008名演员击缶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古,秦就有击缶而歌,加之高科技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向我们展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强大的民族自豪感蕴含其中。但在傳统与现代的融合,科技工具辅助艺术的过程中,艺术价值理性所追求的人本主义精神,与工具理性也会出现失衡,科学技术盲目崇拜,追求经济利益,作品缺乏精神主体,形式繁杂,在这样的作品中,人的能动作用降低,工具的使用占主导地位。主体和客体相倒置。艺术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失衡。艺术创造被异化,艺术作品的美感降低,作品无法传承艺术作品中优秀的民族精神。所以,对于弘扬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在科技革命下,努力实现文化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融合统一的重要保证。
传统艺术文化中传承我国民族精神几点想法
利用信息技术为手段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乐谱是承载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符号体系,工尺谱是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中国古代跟近代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广泛。现在只有部分从事音乐工作和音乐研究的人员能了解和使用工尺谱记谱法为载体的乐谱,大量的传统音乐作品不能译解和传播。目前,已开展对工尺谱的数字化过程和数字处理变换,利用数字化过程和数字处理过程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转化、识别等,从而提升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保护了传统剧种如利用工尺谱记谱的昆曲等剧种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
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结合地方特色,丰富传统艺术素材。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到,“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注重地方文化特色,是艺术作品中饮水思源的表现。就笔者所生活的城市一西安来说,文化积淀厚重,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在作品创编中可以将具有典型的西北民族特色的声音以及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声音纳入音乐创作的基本材料。如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曲目,将电子音乐创作与电子乐器的演奏结合,在不违背戏曲舞台规律和戏曲美学原则的前提下,老式新用,使当代科技成果在传统舞台上发挥更大魅力。其次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以电子乐器演奏者为音乐制作人的音乐工作站可以减免舞台道具繁重、传统乐器难以齐备等因素。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相结合,通过电子音乐方式创造出来的新声音以及电子音乐与乐器的合作,极大地丰富了音响素材,扩大了传统乐器演奏的影响力,既继承传统又开拓创新,将传统意义上的音乐带入了新的认知领域,满足了人们不断追求新的音乐效果的审美需求。
艺术文化产业促进传统艺术的传播。随着文化体制结构的改革,文化领域从业者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形成了一种以市场为导向,服从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以传播优秀民族精神为己任的模式。后现代文化的繁荣兴起,生存模式的改变,引发了一场新的“艺术革命”,这里“人”这个本质更加凸显,艺术家需要在坚定我们民族精神的同时,不断变换“新的口味”去适应市场,服务于人民。例如,歌手谭维维与陕西地方戏曲华阴老腔艺人跨界合作的《给你一点颜色》,且不论是否符合所有人的价值认同和审美取向,至少,她在大众舞台上做了一件连节目导师崔健、刘欢、林忆莲当初曾经尝试但终究未能成型的事情。即便是作为娱乐产品来讲,她提供的也是一件有良心的作品,这件作品从老腔的旋律或是风格里,提炼出歌手对这种传统文化的看法,根据自己的主题,配合华阴老腔的风格,延伸出一个新作品。诸如此类的艺术作品还有很多,玖月奇迹改编的民族经典歌曲,将新颖独特的双排键演奏与多种风格的跨界演唱完美融合,开创了全新的舞台表演模式。通过这些,已经可以看出中国的艺术工作者在建立对本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的基础上,用心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决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传播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范例。
每个人心中都有魂牵梦绕的地方,每个人都有自然与文化之根,无论走到哪里,对家乡一山一水的回忆是无尽的,一座座巍峨的青山,一条条清澈的溪水,一声声长调与无限延展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蓝天白云与大地的浑然一体,都唤起视听本源性所引起的深深思念。伴随着生活中熟悉景物印象,有着一种特别的力量与激情,时常拨动内心文化传统的琴弦。我们国家自古具有优良的道德文化传统,正如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择乎中行,横德久远”的中庸精神,这种民族文化精神是支持和引领我们的动力。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进程中,世界风云多变,经济利益为主导,各种硬实力的比拼背后是文化软实力的绵延力量。我们只有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土壤。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保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的民族精神,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国价值”,实现对西方“普世价值”的自觉超越,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引领,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民族情怀和民族血缘维系久远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