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 生活 生态 一园 一水 一街
——以温岭公园综合体方案设计为例
2017-06-15高博翰谢晓英
■ 高博翰 张 琦 谢晓英
生产 生活 生态 一园 一水 一街
——以温岭公园综合体方案设计为例
■ 高博翰 张 琦 谢晓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波澜壮阔,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在资源、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多重作用下,城市中工业投资比例逐年下滑,以商业和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投资在逐年加大,城市“生产”结构的转型推动我国城市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拐点”。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未来城市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城市生产、生活、生态(以下简称“三生”)要从传统模式下的相互割裂或关联度不高向统筹布局、协调发展转变,“三生”统筹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从目前城市“生产”的主体—商业和服务业来看,商业经济的发展正在经历从百货、购物中心向网络购物和休闲体验式购物转型的过程中。其中在虚拟平台上进行的网络购物从生产到消费更为集约化,具有效率高、节约成本等优势,但是形式单一,生产中的衍生品不多。而随着第四代商业模式的兴起,这种融合了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和Lifestyle Centre(城市生活休闲中心)两种商业模式,也融合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体验式购物逐渐成为城市“生产”的生力军。
“风情街”入口效果图
将代表着城市“生态”的绿地,融入代表城市“生产”的大型体验式购物中心及其他商业服务建筑体系中,形成独具特色、具有开放性和渗透性特征的城市风貌带和公园综合体,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购物中心、休闲中心、社交中心。这种公园综合体能够有效地将生产、生活与生态三者相结合起来,促进“三生”统筹协调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仅从“生产”环节,从购物的效率来讲是降低的,但从三者之间的联系来看,又会衍生出许许多多的“生产”来,比如“吃、喝、玩、乐”,计算的是“时间型消费”。人们在“生活”中得到了体验,同时进行了丰富的“生产”活动,在“生态”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健康,最终使“生产”更有效率。
资源互联,功能交织,打造聚集人气的城市乐活发动机
温岭公园综合体项目位于温岭北部城市新区,东临横湖北路,西临中华北路,北临五洋路。项目由三个核心区块组成:一是中部条带状的龙形公园,占地约9公顷;二是北部的风情商业街区,占地约3公顷;三是南部的商业水街,占地约5.5公顷。项目地块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周边规划分布有商务办公区、商业购物中心、艺术科普教育区、住宅区等,其中北部、中部地块与在建商业建筑连接最为紧密。
商业步行空间(齐欣建筑 提供)
商业步行空间(齐欣建筑 提供)
水院海棠花溪效果图
首先将项目内部资源与周边的商业、休闲、文化、科教等公共资源用开放的公园绿地系统串联,塑造以购物、娱乐、休闲及生态功能为主体的城市公园综合体,创造内涵丰富的室外空间,增加不同层次的休闲路径,整体打造温岭城市新区的新的商业中心、休闲购物中心,成为城市重要的旅游资源,促进城市“生产”,激发城市活力,成为展示温岭城市文化的新“窗口”与新“名片”。
以条带状的龙形公园串联北部风情商业街区和南部的商业水街,犹如在公园怀抱中的世外桃源;东侧主入口场地开阔,视野通透,与周边商业建筑形成良好互动,便于组织商业、集会活动;在南部的商业水街区块中重塑水街景观,串联沿岸不同主题的院落和公园,形成趣味体验式的休闲购物游线。
模糊边界,鼓励穿行,构建相互渗透的城市绿色公共空间
项目地块位于温岭城市新区的核心区内,周围商业、居住、文化等公共建筑林立,九龙大道、曙光西路等交通干道横向穿过项目地块,丰富的路网结构既满足了通勤车流的需求,还能引导开放空间的形成。
作为绿色公共空间的公园模糊了与周边建筑的边界,扩大了与周边空间的链接,鼓励市民穿行,并与城市游线中的休闲步行网络、游览船航线、城市水网码头等相连通,使公共建筑资源更容易地渗透到城市“生活”中。同时,将公园的体验不断渗透到建筑中,建筑的室外空间与公园以一种模糊的状态存在,让人们在建筑中体验公园,在公园中体会建筑。
模糊场地边界,在面向城市的侧面,形成连续的城市景观界面,如在西月河北侧布置艺术廊架形成城市界面视觉焦点;在切开的商业街巷广场中营造商业景观氛围,吸引人们进入商业街区。结合周边建筑、现有及规划城市道路,设置多个出入口,鼓励市民穿行,满足可达性的要求;并根据公园景区分布合理设置主次流线,提高公园利用率,激发场地活力。
梳理水岸,合理种植,建设自然优美的城市生态走廊
温岭城市建成区内水系较多,项目场地中部径流西月河,植被群落较为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但现状的滨水空间缺乏变化,较为单调。
“风情街”鸟瞰效果图
为了展现温岭山海汇聚的独特山水结构特征,通过景观微地形改造将项目场地内的水系进行疏通整理,使水系和绿地共同构建链接项目内部资源及外部环境的生态走廊。通过疏林结合地被植物的合理种植方式,创造多层次林下空间,既保证夏季的遮阴功能,还能增加空气的流动性,使空气更为新鲜;通过增加曝气、喷泉、瀑布等设施和设计,提高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提升局部小气候。
保留自然河道现有的良好生态景观,延续西月河原有生态、排洪等功能,适当增置停留空间、亲水场地,体验都市野趣,避免过度人为干扰。在场地北部拓展部分人工河流区域,改善局部场地气候并产生不同的体验空间,曲岸边种植水生植物,增加空间层次,池底游鱼嬉戏,丰富画面感,雕塑手法的池底设计为戏水提供多种可能。商业水街时宽时窄的人工水岸呈现出不同形态,为每一场景提供了不同的水象:沼泽、浅滩、岛屿、湖面、瀑布、喷泉,并分别配以高低不同的植物和四季各色的花卉,既丰富了两侧的场地类型,又形成了紧邻周边建筑的多种弹性空间,为不同的城市活动、多元体验活动的叠加提供了可能。
浙江温岭新城核心区龙形公园景观设计八景效果图—芦花秋水
水院庭院景观效果图
水院入口景观
结语
统筹“三生”理念的公园综合体鼓励人们走出家门,进行体验式消费,进而产生连带消费,生产环节也随之扩展。而良好的环境和互动交流也使人更加健康,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生产。这将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和链接。
(作者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无界景观工作室)